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禹州漏芦(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禹州漏芦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sii Hanc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主产于内蒙古、河南、江西等地。

  • 中药名称禹州漏芦

  • 中药学名(拉丁名)ECHINOPSIS RADLX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内蒙古、河南、江西等地。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sii Hance的干燥根。(《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内蒙古、河南、江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5-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韧皮纤维多成束,直径20-42μm,壁厚。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木纤维细长,两端渐尖,直径12-30μm,壁较厚。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0-120μm。石细胞少见,类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直径35-150μm,层纹及孔沟明显,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分泌管长条状,直径26-60μm,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lO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a-三联噻吩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禹州漏芦
词条标签:驴欺口禹州漏芦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