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儿科疾病 > 正文

治疗小儿泄泻的针刺法与灸法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8/7/16
导读:小儿针刺小儿针刺在选穴治疗上与成人大体相同,但因不易取得合作,故在手法上、补泻关系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要求取穴少而精,针刺宜浅刺、速刺而不留针,手法宜轻而不宜重。小儿针刺不像成人那样有气感传导,只能凭施术者心领神会,察颜观色,观察患儿表情变化,且家长应密切配…

小儿针刺


小儿针刺在选穴治疗上与成人大体相同,但因不易取得合作,故在手法上、补泻关系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要求取穴少而精,针刺宜浅刺、速刺而不留针,手法宜轻而不宜重。小儿针刺不像成人那样有气感传导,只能凭施术者心领神会,察颜观色,观察患儿表情变化,且家长应密切配合。


小儿泄泻针刺时,选天枢、足三里、长强为主穴,呕吐者可加内关,腹胀者可加公孙,发热加曲池,偏虚寒加灸腹部。


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一定药物配方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腧穴上熏灼,或借艾火热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法。


一般临床上对小儿艾灸时间宜短不宜长,艾火接触皮肤宜远不宜近。民间医生常用隔姜或其他间隔物温灸,主要是防止皮肤烫伤,且可祛寒活血,增强温灸治疗作用。


凡小儿热厥、外伤出血等,不宜艾灸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灸法如下:


(1)可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用于治疗各种泄泻。


(2)艾灸长强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长强穴(尾骨尖端下方,尾骨末端与肛门之间),距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5~7分钟,以至皮肤红晕为度。


(3)隔姜灸脐中,用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上,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姜片,距姜片1~2cm,灸脐中,每次灸5分钟以上,常用于治疗因风寨而致的腹泻。


脐中灸后应外贴一小块胶布,避免脐中感伤风寒。腹部遇热、遇痛不宜灸脐中。


(4)贴药灸:选用活血通络之中药的新鲜切片覆盖,或将一定配方的药物研细末调敷于患儿某部位或穴位上,然后温灸贴药处。用于治疗小儿泄泻伴五迟症、小儿麻痹、遗尿等症。贴药灸以肤热为度,一天一次。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