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五千年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约公元前204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年 — 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 — 581年)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 — 960年)

两宋时期(公元960年 — 1279年)

辽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 — 1368年)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 — 1644年)

清初中叶时期(公元1644年 — 1840年)

近代时期(公元1840年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49年 —)

中药起源与传承 远古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时期 近代时期 民国时期

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发展经历了远古时期、春秋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七个历史阶段,走过了一条从萌芽探索到成果进成的不平凡道路,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中医药文化巨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经典,不但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文明提供了科学保障,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源头一样历史久远。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聚居在这里,用艰苦的劳动,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包括医药卫生的知识与经验的灿烂的远古文化,编辑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

夏商西周时期是原始医学的时代,在卜笙史料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对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及其症状的描述比较直现具体,对病因、诊疗的经验有较多的积累,植物、动物、矿物及酒的药用、针灸、推拿、导引、汤液、外治的广泛应用,医学与哲学的交融,阴阳五行、整体观念、预防思想被引进医学 ...

春秋战国是中国整个学术界呈现百家竞争荣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中医药也在此时奠基成学,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逐渐趋于相当高度的专业化,药物方剂学已见雏形。《皇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问世,是中国医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迄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药学理论研讨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典籍 ...

秦汉史中医药理论体条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医学家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并运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促使医学与哲学的高度一体化,造就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末杂病论》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国、八法等辨证论的基本理论。开各科临床医学辩证论恰之先河,以伤寒、杂病和外科、妇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财局动荡多变,学术上各学派学说相斥相容,交错互动,医学自为地按医疗需求和技术特长别类分科。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手术和麻醉、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成就卓著。医药典籍的注释整理,官办医学教育的出现,中外医药的进一步交流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检验。须着重提出的是,该时代在传承发展基础上,涌现了若干有关医学分科内容的专著 ...

隋唐两代是中医学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恢弘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综合性的大型方书如《诗病源侯论》《千金方》《外白璁要》等称重医林。医事创度、医学教育、临床各科的分工设置及其发展日趋完善。藏医学《四部医典》的究成,是藏医学术发展的奠基之作。中国与周边诸国的医药交流诸写出新的篇章。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朝廷重视医药并组织人员编繤整组方书和本草书,书局对宋以前医籍进行校正,铸造针灸铜人,援修《铜人输穴针灸图经》并刻石,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保寿粹和馆、慈幼局。漏泽园等慈善机构。医事制度及其律令等多有创举。随着医学各科学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应用,医籍的种类超量大增,且不断印行传播 ...

辽、夏、金、元是与两宋并立的历史时期,是又一次民族医学交流和文化大融合,经验积累更为丰富,这一阶段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时期,为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的 金元四家 先被于世,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少数民族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

明代是中医药的继兴发展期,医学发展出现了革新趋势,名医颦处,名著富瞻,学派林立,始称太医院并合13科,杨继渊的《针灸大成》、吴又可的《症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皆为传世名著,探索传疫病病因、创造人症接种术预防天花等研究进入新的展次,伤末学派的中共,温补学派崛起。中外医药交流的范围已达亚、欧、非国等多国家与地区,中学输出、西学东渐,互惠受益 ...

清代时总过传统医药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历史时期。医学普及、经典注疏的发展,以及叶天士等医学家开先河的温热病学派,是对外戚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次新突破。此期的伤寒与温病之争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理路的不同见解。各科一株层出不穷,医学通俗读物遍及广泛。《医宗金鉴》是一部规范当世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综合医书。《医林改错》反映了医学家重视解剖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

近代史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而洋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医学并存局面。传统医学受到挑战,中医学陷入存废之争,中医界为维护中医药而抗争,探索出一条中西汇通和革新之路。中医教育开始兴办,中医书籍杂志,中医药学术团体相继创立,中医有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中央国医馆 ...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时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使传统医学得到长足发展。中药应用得以扩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得以促进,不断走出国门,中医药疗保健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明确写入宪法保护。中医药列入【非遗:名录。【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被法律和政策赋予合法地位 ...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疗法独特,蕴藏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发展进程,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历代医家继承前人知识,阐发其理论,使原有基础得到充实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不断补充、创新,而形成现今的局面。总括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以典籍注释为主导;利用前人奠定的基础为依据,将内容不断注释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认识这些发展进程,可深入体会中医的贡献。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 /近代时期 /新中国时期
中国中医五千年发展大事年表

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04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年 — 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公元220年 — 581年)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 — 960年)

两宋时期(公元960年 — 1279年)

辽夏金元(公元916年 — 1368年)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 — 1644年)

清初中叶(公元1644年 — 1840年)

近代时期(公元1840年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 —)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公元前581年 中国已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中国已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  徐福   徐福求仙药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于是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 ...
约公元前215年 淳于意 仓公著诊籍 《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公元前140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 开拓丝绸之路,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公元前140年 汉代居民 讲究个人卫生,收拾痰涎,已用唾壶 讲究个人卫生,收拾痰涎,已用唾壶
公元前117年 汉代居民 开始描述消渴病(糖尿病)。 开始描述消渴病(糖尿病)。
公元前100 张衡 张衡作《温泉赋》 张衡作《温泉赋》。记述矿泉治病。
公元前71年 此时有女医、乳医。 此时有女医、乳医。
公元前32年 饮茶之说,约始于此时。 饮茶之说,约始于此时。
公元前26 李柱国 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 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公元前12年 包药用纸之始 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是迄今考古发掘到的包药用纸之始。
公元2年 汉政府 公立时疫医院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医药——为公立时疫医院之滥觞。
16年 汉政府 量度脏腑以为医用 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作人体解剖,量度脏腑以为医用。
26年 汉政府 置太医令,掌诸医 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官十九人。另设药丞、主药、方丞、主方各一人。
27年 《论衡·解除篇》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论衡解除篇》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44年 疟疾传至中原 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自此将疟疾传至中原。
127年 炼制外科用药 以瓦罐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之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48年 汉政府 中国与阿拉伯医药发生关系之始 安息王子安清(世高)来中国,为史籍中记载中国与阿拉伯医药发生关系之始。
150年 梁冀 梁冀卖牛黄牟利 梁冀卖牛黄牟利,说明当时医生已利用牛、马之胆结石为药。
约公元150 张仲景 坐堂行医 坐堂医,是指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起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行医的典故。 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当时长沙连年流行瘟疫,每年都死很多 ...
162年 庵卢乃野战病院之始 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亲入庵卢巡视。庵卢乃野战病院之始。
186年 毕岚 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 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
190 扁鹊 《难经》约成于此时 《难经》约成于此时。该书对人体解剖等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简牍《治百病方》成书(甘肃武威汉墓出土)。
190年 华佗 华佗开创中药麻醉法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 ...
196年 已记述“眼角睑缘结膜炎” 已记述“眼角睑缘结膜炎”
约公元205年 华佗 狱焚青囊 《青囊书》为华佗所著医书.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倾毕生经历所作之书为《青囊书》。此书将华佗的毕生心血、行医经验一一记载,但传说由于徒弟保护不利,此书最终被 ...
约公元210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公元210年 张仲景 辨证论治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 ...
先秦时代 香道香具香婆 中国香文化发源于先秦时代,在春秋战国逐渐成形。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佛教的传入、以及魏晋的文化流通,中国的香药种类也随着东西方的文化以及物种交流丰富了起来。以各种香 ...
秦朝 秦政府 秦设厉人坊以收容麻疯病人 秦始皇令方士献仙人不死之药,炼丹术兴起。秦阿房宫设浴池、冰库,并有十分坚固的直径约60公分的管道组成下水道。秦设厉人坊以收容麻疯病人。
先秦至汉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 简帛医书有《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这一时期,《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内容显示当时已有中药复方配伍理论。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医疗培训制度 师徒相授乃是当时主要教育培训制度,但开始以考试制度来筛选医师。
汉代 读书养生 到了汉代,文学又开始兴起,先秦之世,北方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汉文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以前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的江汉流域的诗歌305篇。
西汉早期 马王堆汉墓出土引导图 《导引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存最早的一卷道家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
西汉 义妁 应诏侍医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因医术高超被召入宫,专为皇太后治病。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 ...
西汉 情志养生 秦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堪称中国养生文化繁荣的鼎盛期。在西汉产生的众多养生诸作中,最令世人瞩目的要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涉及的养生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 ...
东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 ...
东汉 药物养生 东汉以后,在《黄帝内经》的引导和带动下,中医养生学日趋繁荣。 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提出了若干具体养生原则,即“不令邪气干忤经络”、“导引、 ...
华佗 兼通各科 华佗在医药学术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为最负盛名。
华佗 剖腹截肠 《后汉书 华佗传》记载华佗的医案有数十则,皆具体地反映了华佗高明的诊疗医术,成功地应用麻沸散麻醉病人而进行腹部手术,此时世界其它国家的外科麻醉术尚处于摸索阶段。
华佗 刮骨疗毒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在襄阳之战时右臂为魏军毒箭所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十分疼痛,不能动弹。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 ...
张仲景 自缢急救 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中记录了心肺复苏的案例,并且针对不同的猝死有不同的复苏方法。抢救自缢者,张仲景的抢救措施是先“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卧之”。什么意思呢? ...
涪翁 针经 涪翁所著《针经》,,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涪翁乃是治病以针刺见长,其时代又远在华佗之前,因此,他也是继扁鹊、仓公之后,最先见于正式文献记载的一位针灸先贤。
涪翁 诊脉法 涪翁所著《诊脉法》,现已失传。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是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的一个词语。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
嘉峪关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音乐养生 《列子汤问》中的“薛谭学讴”一事,所呈现秦的声乐艺术表现以及民间声乐的教与学,也反映出秦国多样的艺术表现。而《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百里奚逝世后,秦人以停止平日里 ...

古迹寻踪:中医在人类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就一直相伴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医疗保健活动是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依靠古代的传说和现代的考古发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医学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已经发源。中医学是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型,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产生了近万种医药书籍,建立了一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 /近代时期 /新中国时期
<1234>共5页66条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