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败酱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或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的干燥全草。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夏季开花前采收,晒至半干,扎成束,阴干。

  • 中药名称败酱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PATRINIAE

  • 别 名鹿肠、鹿首、马草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败酱科

  •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来源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或攀倒甑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的干燥全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分布产地

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开花前采收,晒至半干,扎成束,阴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性状

败酱:本品全长30-120cm。根茎呈圆柱形,多向一侧弯曲,直径3-15mm;表面暗棕色到紫棕色,有节;节间长至2cm,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直径2-10mm;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节明显,稍膨大,常有倒粗毛。质脆,断面髓部呈海绵状或空洞。叶对生,叶片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羽状深裂至全裂;有3-11裂片,顶端裂片较大,长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狭椭圆形至条形,边缘有粗锯齿;上表面深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疏生白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略抱茎。茎上部叶较小,常不裂或3裂,裂片狭长。有的枝端带有花序。气特异,味微苦。 

攀倒甑:根茎节间长3-6cm,着生数条粗壮的须根。茎下部多不分支,表面有倒生的白色长毛及纵向纹理,断面中空。茎生叶多不分裂,对生。基生叶常有1-4对侧裂片;叶柄长1-4cm,有翼。(《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主治

肠痈,下痢,肠炎,赤白带下,赤眼,障膜,胬肉,产后腹痛,痈肿,疔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法用量

9-15g。(《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茎的横切面:

败酱: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细胞7-10列,外侧厚角细胞1-2列。内皮层明显,中柱鞘部位有时可见单个纤维散在,壁厚,木化。韧皮部窄。木质部外侧导管单个散在,近髓部常数个成群;木纤维多径向排列,木射线1-2列细胞,导管、木纤维和木射线细胞壁均木化。髓部宽阔,部分细胞具单纹孔。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攀倒甑:近表皮一列细胞切向壁特别增厚;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束;韧皮部有草酸钙簇晶;髓部簇晶较少,常中空。 

理化鉴别:

取本品叶的粉末约0.5g,加水10ml,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

①取滤液2ml,置带塞试管中,强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分钟不消失。 
②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钠溶液1滴,显绿黄色荧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中药配伍

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甙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
2.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则无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亦不明显。
3.其他作用: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是否与其所含墩果酸有关,值得探讨。因为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μ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而对正常细胞则反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4.抗癌作用: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荷瘤小鼠(肉瘤-180)抑制癌细胞生长率为57.4%。(《中华本草》)

毒性

给小鼠灌服黄花败酱干浸膏24g(生药)/KG;观察48小时,未见不良反应。黄花龙芽精分别以320MG/KG、600MG/KG、1200MG/KG,即相当于人用量的400、700和1500倍,喂饲小鼠7日,未见异常。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对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轻度致泻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南药、 川药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2.《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

原标题:败酱草
词条标签:白花败酱败酱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