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破除

来源:健康报发布时间:2015/7/23
导读:本报讯  (首席记者韩  璐)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近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17个试点城市及福建省三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显示,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从根本上破除以药 ...
    本报讯  (首席记者韩  璐)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近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17个试点城市及福建省三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显示,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从根本上破除以药补医,更难以解决医生逐利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公立医院药占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以检查、化验养医的情形。患者在大医院住院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普遍超过50%。
■医药费过快上涨得到控制
    报告称,此次纳入评估的城市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日趋合理,2013年,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较2009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人员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较2009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管理运行成本较2009年降低了近9个百分点。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群众看病自付比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试点城市实质性举措不多
    报告同时提出了评估发现的试点城市在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绝大多数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未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中;一些城市有等待观望的心态,甚至出现懒政、怠政现象,对改革推进情况尚未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于进展不力的缺乏问责机制。“三医联动”在政策设计及实施中动而未联,各地医保改革的重心仍然集中在提标扩面,支付制度改革进展滞后,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医药生产、流通、招标采购等方面的改革进展迟缓,药价虚高问题仍然凸显。
    报告认为,多数试点城市表面看起来都启动了改革,但实质性的举措不多,未触及改革的根本,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改革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对各项任务都只是“蜻蜓点水”般进行了尝试,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地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从试点看,单项改革有不少亮点,但鲜有可推广的改革模板,导致单项改革难以持续。一些地方只选择了几家公立医院开展改革,容易形成“洼地效应”,不利于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的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尚未落实,没有形成各级政府协调推进改革的联动机制。
■改革要有“必答题”
    报告建议,破除以药补医一方面要降低药品费用,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和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两个方面做文章,其中后者更为关键;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整肃以药腐医。通过破除以药补医,推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同时,大幅度挤出药品虚高价格水分,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出空间。
    报告还建议把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分为两类:一类是“改革必答题”,包括破除以药补医、推进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机制改革、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价格调整、推动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类是支撑性改革,包括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调整、探索建立医联体、改革人事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等。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把价格调整、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试点城市,允许试点城市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鼓励突破政策障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