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医学论文被撤疑云重重

来源:健康报发布时间:2015/4/3
导读:□本报记者 王 丹□ 徐 骏绘 日前,国内38家医院的41篇医学研究论文,被BioMed Central(BMC出版社)以同行评审造假为由集体撤稿的事情,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人们纷纷猜测其中原由。当记者 ...

□本报记者 王 丹□

医学论文被撤疑云重重

徐 骏绘

  日前,国内38家医院的41篇医学研究论文,被BioMed Central(BMC出版社)以同行评审造假为由集体撤稿的事情,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人们纷纷猜测其中原由。当记者致电其中一篇文章的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吕树铮教授时,并没有想象中的尴尬,反而得到了非常详细的回复。吕树铮说:“你是第一个给我直接打电话问这件事情的。我的学生和我,一个是被动中枪,一个是躺着中枪。”


  至今未见撤稿证据

  作为吕树铮2013年招收的在职博士生,来自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建敏这两天心力交瘁。他是此次被撤稿件“Impact of guidewire selection and operator expertise on radiation exposure in transradial angiography(导丝选择和术者水平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射线暴露的影响)”的第一作者,“五一”之后就要通过博士生答辩毕业,现在却不得不往返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的多个部门说明情况,写说明材料,希望能还自己的清白。

  整个事件起始于去年7月。杨建敏告诉记者,这个研究主要是观察使用2种不同导丝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在射线暴露量和手术时间上的差别,并观察手术费用、安全性上的区别,看哪种导丝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1年的临床研究,杨建敏收集、统计分析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约1000位患者的造影资料,并在撰写成文后翻译成英文。从2014年1月起,他投了《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英国放射学杂志)》、《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导管和心血管介入治疗杂志)》、《Journal of Invasive Cardiology(介入心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血管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多个杂志,但都被拒绝接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英文使用不够合理,建议母语国家的专业人士进行修改。

  杨建敏告诉记者,在这期间,他也尝试找英文好的同学帮忙修改,但同样被杂志拒绝。根据首都医科大学的要求,必须发表被SCI收录文章才能毕业,为了能够顺利博士毕业,临床工作十分繁忙的他只好求助于第三方公司帮助给文章润色。

  “该公司对我保证他们业务熟练,能够更快地找到合适的期刊,并且能解决语言的问题,不会采用非法的手段。我告诉他们不能修改文章的意思、数据和结构,并且所做工作不能违反法律和道德,修改之后需要我审核,对方表示可以负责从润色到选刊以及发表的工作,就和他们签订了合同。”杨建敏表示,此后包括选择期刊、审核意见修改等工作全部交由公司处理。同时,该公司为了方便对文章的追踪和修改,创建了一个通讯作者的邮址。

  此后,第三方公司为杨建敏推荐了《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心胸外科杂志)》。文章发表前,杨建敏还对稿件校正进行了确认,最终文章于2014年年底在网上发表。文章发表后,第三方才将创建的通讯作者邮箱和密码发给了杨建敏,然而,由于平时工作很忙,而且文章已经发表,他就没再登录这一邮箱。如今再查看既往邮件,他发现里面有第三方公司和杂志的来往记录,以及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和具体修改内容。同时,2015年1月底,邮箱中就有关于文章撤稿的说明,同时出现了第三方公司和杂志社沟通的邮件。

  “第三方公司从没有和我沟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是网上披露消息之后才知晓这个事情,甚至比吕教授知道得还晚。”杨建敏说。

  对于网上提及的第三方评审问题,杨建敏表示,这两天,他再三和第三方公司确认是否推荐过虚构审稿人,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推荐过”。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和《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心胸外科杂志)》编辑部沟通,希望明确具体审稿人的详细信息,包括邮箱地址等,同时还希望杂志能提供认定虚假审稿人的证据,以及出现虚构审稿人的原因,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杨建敏说,现在的情形就好像法官判定“抢劫就要判刑”,但证据是什么,却没有告知。

  在整个事件中,杨建敏向杂志社交了1.7万元左右的稿费,去年12月底文章在线发表后,又支付了第三方公司2万元费用,而如今比这近4万元损失更大的是,无论这个事件是否能够得到公正处理,他的名声似乎都已经无法挽回了。“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杨建敏说。

  因“没能严格监管学生”致歉

  谈及撤稿一事,吕树铮很是无奈:“文章被撤稿的事情出来之后,我一头雾水,再一看,通讯作者的邮箱都不是我自己的。”

  吕树铮告诉记者,自己以为杨建敏写作文章时所用的数据都来自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论文和研究也都是在当地完成的,而自己虽是通讯作者,但不知道被杜撰了假邮箱,因此对于学生反复投稿并与第三方接洽的事情完全不知情。

  事发后,他向学生要来了第三方公司修改前、修改后的文章,以及学生既往投稿的一些稿件和退回修改的意见,发现前期确实存在很大的语言组织问题。而现在发表的文章,意思、结构和数据确实没有修改。

  “因此我认为他的临床数据和处理是真实可靠的,可能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自以为是,盲目相信了第三方公司,才造成的这个后果。”吕树铮表示,文章撤回的具体原因在撤回说明上表明是虚构审稿人的问题,因此杨建敏可能确实不知情。

  据介绍,将近40岁的杨建敏已经是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在采访中,吕树铮给了杨建敏颇高的评价。“他入学后的理论课学习和临床实践工作都做得不错,理论扎实,临床能力较强,手术能力突出,在中期答辩环节,他的表现非常优秀。”

  虽然对整个事件毫不知情,但吕树铮在写给医院和大学的事件说明中表示:“我作为杨建敏同学的导师,没有能够严格监管学生的文章投稿操作,造成了文章被撤回,在社会上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给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造成的巨大伤害,我表示深深的歉意。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鉴,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临床工作和科研进行严格的监管,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