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中药普查收尾 多项成果呈现

来源:山西日报(太原)发布时间:2015/4/30
导读: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份,我省普查工作从2012年年底启动以来,1000余名普查工作者踏遍了省内40个县所属的地理区域。4月中旬,记者从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完成了野 ...

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份,我省普查工作从2012年年底启动以来,1000余名普查工作者踏遍了省内40个县所属的地理区域。4月中旬,记者从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完成了野外样方调查、中药材腊叶标本采集与鉴定、药材样品采集与鉴定、中药材种质资源采集整理、中药材照片拍摄、中药材市场调查、中药材传统知识调查以及数据库建立与数据上传任务,现正在进行紧张的资料整理与汇总工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次普查试点工作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样方套数量、野生普查品种、野生重点品种、标本数量、照片数量、栽培调查品种、市场主流品种、传统知识数量等8个普查工作进度指标,用以对全国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行监控。根据近期公布的全国监控数据显示,我省的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许多指标排位第一,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与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相比,在我省新发现中药品种近500种,使我省蕴藏分布的中药品种从第三次普查的1116种增加至1600种左右。”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冯前进表示,这一结果丰富了我省的中药资源谱,为我省开展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科学进行中药资源区划和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切实的资源背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中药植物学、中药学和社会经济价值。

冯前进介绍,普查过程中,已完整采集制作高质量中药腊叶标本共85325份,一部分将在山西中医学院新的山西省中药资源标本馆中永久保存,这一工作填补了我省中药学和药用植物学发展历史上的空白。与此同时,山西省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还发明了国家专利产品“野外活体植物微结构摄影仪”;创建了药用植物野外活体微结构摄影技术;普查中获得了一些中药植物结构的新发现;设计并建立了“山西省中药资源地理和应用信息系统沁水县模型”;编撰和拍摄了反映中药资源普查过程和成果的10余部书籍、著作和20多部影视专题片……取得了多项重要收获。

建立动态变化监测站保护利用好中药资源

作为这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我省正在建设3个中药资源质量与信息动态监测站和一个中药材质量与信息监测省级工作中心,为普查工作结束后,中药资源实现长效动态监测奠定基础。

“襄汾县中药材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30余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生地为主,附带经营丹参、黄芩、柴胡等多种中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年销售生地2万吨,销售量占到全国的50%以上,襄汾县荀董村是全国最大的生地中药材集散地。但是,面对国家新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小而散,粗而不精,无序竞争,管理粗放的现状,使其市场近年来受到无情冲击。产业如何提质升级,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打造襄汾中药材特色产业品牌成为广泛共识。”襄汾县中药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站站长边和平告诉记者,“为此,县里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省—县三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专家的作用,以科学准确定位全县中药材发展思路。”

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刘根喜介绍,在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带动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拟建设监测站65个,其中批准在我省的襄汾、绛县和浑源建立3个中药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站。“襄汾是我省生地种植、加工、销售大县;绛县是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大县,种植的黄芩、柴胡、丹参、山楂品种众多,我省的药物培植场就设在这里;浑源则是我省道地药材“恒山黄芪”的主产区。这几个监测站的建立和运行,不仅是国家中药资源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国家中药资源中心的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而且对于我省科学开展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都将发挥长远的效益。

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动道地中药产业发展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省在武乡、沁水、陵川、绛县、榆社、和顺、五寨、浑源等8个县建立10个道地品种的国家中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将对我省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刘根喜介绍,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其中许多道地或大宗中药均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制药工业极常用的中药,而且产量很大,例如北黄芪、潞党参、苦参、远志、柴胡、黄芩、连翘等。还有些特有的中药品种因种种原因处于资源濒危状态,例如九节菖蒲、太白贝母、红豆杉等。这些品种对于全国的中药资源安全、中药用药安全以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省没有开展这些优势资源品种的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也没有开展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没有充分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

利用此次资源普查的契机,我省开展了北黄芪、苦参、潞党参、柴胡、远志、黄芩、九节菖蒲、红豆杉、太白贝母等道地、大宗和野生濒危中药材品种,以及迷迭香、胡麻等具产业化前景品种的药食同源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为培育我省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种的品系纯正,种源保障提供条件,建设总规模达到或超过2000亩至3000亩。

浑源“恒山黄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承担单位负责人赵贵富告诉记者,恒山黄芪条干大、粉性足、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品质好。如何保持其品种的优良性,则需要在提升自身品质的同时,防止外来品种混杂。为此,在黄芪主产区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不仅会使其成为黄芪的全国标准化种子、种苗生产和供应基地,也将成为其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基地。

刘根喜表示,在这次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中,我省规划的种苗繁育品种都是我省的道地、大宗和特色中药材品种,也是中医临床和中成药制药工业及常用的品种,所以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当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报记者 秦 洋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