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顺义:开创公立医院托管改革新模式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2/25
导读:拥有航空、汽车两大经济支柱的北京市顺义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郊区县之首。然而2015年之前,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并不配套,全区没有一家本土三甲医院,区内近百万人口如遇危重疑难疾病都要到30公里外 ...

拥有航空、汽车两大经济支柱的北京市顺义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郊区县之首。然而2015年之前,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并不配套,全区没有一家本土三甲医院,区内近百万人口如遇危重疑难疾病都要到30公里外的市区医院。


2013年11月,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支持下,顺义区中医医院更名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成为北京市医改工作中公立医院托管模式改革的试点。2014年,顺义区委、区政府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顺义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作为头等大事,制定了《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医疗发展。经过两年改革发展,医院于2015年6月顺利晋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顺义区首家获批的“三甲”医院,书写了该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京城专家“上门服务”


“上午宽街的专家刚查过房,给我调整了方子。如今在家门口,市里的专家能‘上门’来给我看病了!”患有咳嗽喘20多年、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陈先生激动地说。


相比专家耐心向他讲解肠胃疾病与肺功能异常导致咳嗽原因的这一幕,两年前到市区某知名三甲医院看病的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头天半夜就出发,到了医院还是挂不上号,后来在急诊楼道里输液,呆了两天两宿都没有床位就回来了,连专家的面都没见着。”


家住顺义区杨镇的李大爷同样深有感触,由于患有哮喘经常到顺义中医院治疗,他切身体会到这两年多来医院在诊疗效果、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上是越来越好。


这一切改变都得益于该院被北京中医医院托管后,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开展两院科室联合建设,联建科室统一管理,相同病种使用同一诊疗方案;总院专家定期出诊、查房、带教、手术,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大批市属专家到顺义出诊,也免去了百姓的奔波之苦。


医院还从总院引进36种中药特色院内制剂,完善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全面推进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加强中医专病专台建设、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等工作,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高平台与新目标振奋职工


顺义区百姓受益,医院职工也分享着改革的成果,不论是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收入水平、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


医院的ICU从改革中获益最为明显。“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短板到平衡、从完全不自信到心里有底的巨变。”急诊ICU执行主任肖阳春说,背靠实力突出的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他们迅速组建并培养了ICU技术团队,如今顺义中医院ICU已经能与顺义区医院,乃至北京中医医院本部急诊ICU展开同台竞争。


除医疗之外,医院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也有着突出进展。2015年初,在总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杨洋被派驻到顺义医院担任教育处处长,负责开展医院教育教学工作。“医院升级转型需要填补过去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空白,现在这些框架基本已经搭建起来。”杨洋说,如今他们不仅开展了乡医培训班、还拿下了国家级的名老中医工作室,这在北京郊区县还是第一家。


两年间,医院制定了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并逐渐形成以脑病专科为龙头,以心血管科、呼吸科、康复科、骨伤科等为品牌的多学科全面发展格局。高的平台与新的目标让职工看到了医院发展的希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成立北京首家中医医联体


2014年11月,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的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区中医医联体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首家中医医疗联合体,开始构建市、区、乡镇、村的四级一体化医联体的服务体系。


该医联体以北京中医医院为龙头,以顺义医院为核心,以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务室为支撑。其中与牛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合作模式,保留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及服务功能,但突破了体制上的限制,两院人员实行一体化管理,打破了基层卫生院吃大锅饭的局面,医疗资源合理纾解;与北石槽镇、南彩镇、龙湾屯镇卫生院实行松散型合作。


医联体体内建立院长联席会机制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及激励机制,使就诊人群分流;实行医技科室一体化管理,医联体内检验结果互认;开展远程教学及会诊服务,并筹备开展移动医疗系统建设;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合作:建立名医工作室,在全区开展全脱产社区及乡村医生培训班;实施医联体内基层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加强职工文体活动互动,带动医院间的文化融合。


目前,实现了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康复治疗”六大功能,使中医药服务向基层网底下沉,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实施分级诊疗。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实行托管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如此评价。


“顺义模式”可学可复制


医院改革两年,门诊量突破百万、出院人次突破万人次,实现了“四升两降”:门诊量同比上升29%,出院同比上升18%,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门诊92.4%、病房93.6%,职工满意度97%,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1%,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0.5%。


“顺义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如何复制?这恐怕是每一位取经者最关心的问题。在顺义区卫生计生委主任董杰昌看来,“顺义模式”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三大改革要素,即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医联体运行机制改革以及市区镇村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改革。


“同一法人治理下,两院统一管理、统一学科建设、统一安排协调专家资源等,这样才能保障改革的有序推进。”董杰昌说。而医联体运行机制的改革,需将医疗机构由收支两条线转为差额拨款,这背后需要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


“改革的三要素都可以学,都具有示范性,没有水土不服,关键要看所在的区域政府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去做。”董杰昌说。


“要想复制这个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太重要了。否则事事都要向上级医院请示,请示后再执行。现在这样效率高很多。”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执行院长王洪深有感触。


托管后,医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施行管办分开,理事会成员由顺义区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区卫计委、区财政局、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医院所在地街道共同组成。代表会针对医院的重大决策、规划、决策、预算等定期召开理事会议,讨论结果得到各方认可,执行起来更是果断有力。“这一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医院发展的大事有人管、真正能解决问题,不容易扯皮。”王洪说。


事实上,“顺义模式”已经在当地实现了复制,并得到了延伸。2015年3月,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2015年9月,延庆县中医院由北京中医医院托管,两家医院的托管改革模式均借鉴顺义区中医院托管模式,这意味着“顺义模式”可学可复制。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