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茜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以陕西渭南、河南嵩县产量大且品质优。

  • 中药名称茜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RUBIAE RADIX ET RHIZOMA

  • 别 名茹卢本、茅蒐、藘茹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茜草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以陕西渭南、河南嵩县产量大且品质优。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6-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栓内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炮制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怀药

相关论述

1.论茜草功擅活血:
1.1.李时珍:"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纲目》)
1.2.杜文燮:"茜草,疗中多蛊毒,治跌扑损伤。吐下血如烂肝,凝积血成瘀块,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室女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治之皆愈。大都皆血家药也,故血滞者能行之,血死者能活之。痘家红紫干枯者,用之干活血药中甚妙。外症疮疖痈肿者,用之于排脓药中立效。其曰除乳结为痈者何?盖乳者血之所为也,用此剂以行之,则血行而痈自散矣。"(《药鉴》))
1.3.汪绂:"茜草,色赤入血分,泻肝则血藏不瘀,补心则血用而能行,收散则用而不费;故能剂血气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经,兼治痔瘘疮疡扑损。"(《医林纂要•药性》)
1.4.苏廷瑰:"茜草,入肝与心包经,二经滞血为病宜此。方书用以疗吐血、衄血及尿血、泻血、诸热证,意主于从治而导瘀耳,非谓其性凉能止动血也。"(《药义明辨》)
1.5.蒋溶:"茜草,惟宜血滞,缘血证滞者多也。虚劳亦因于瘀血者多,故宜治之。"(《革金裘本草述录》)
2.论茜草行血凉血为治血热诸症之要药:
2.1.缪希雍:"茜草,行血凉血之要药也。非苦不足以泄热,非甘不足以活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软坚,非温少阳之气不足以通行,故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甘能益血而补中,病去血和,补中可知矣。苦寒能下泄热气,故止内崩及下血。除热,故益膀胱。跤跌则瘀血,血行则踒跌自安。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故治蛊毒。《药性论》味甘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日华于》味酸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皆取其凉血行血,苦寒泄热之功耳。"(《本草经疏》)
2.2.张山雷:"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证。古今说解,都无异义。而《本经》主治,独以寒湿二字为冠,最为不伦,虽各本无不尽同,然病情药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传写之讹,不可望文生义,曲为附和。风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古人论痹,本有热痹一候,此必不可与上文寒湿连属读之,而谬谓可治寒痹、湿痹也,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清热逐瘀,缪仲淳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其说甚是。补中以清热,言热淫于里,则中气伤,惟去其热,清其血,则中得其补。经文最简,皆当观其会通,并非泛泛言之。

传说渊源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也是一味中药。民间流传着关于它的医药趣闻与典故。传说,茜草曾治好一位官员的鼻血症,从而才使其药效功能被人所知。
       相传,古长安城有一家人专卖一种中药汤剂,不管什么人得什么病,给上几个钱,就可买上一碗喝。
       有一天,一位大官忽然流起鼻血,怎么也止不住,全家人急得团团转。一个随从说:“听说城东一家的汤药包治百病,何不打回来一些试试?”这位大官本来不相信这种传言,可是在这种紧急关头,也就同意了。
       随从飞马来到城东,见这家院子里支了一口大锅,锅里的药汤已经卖得剩下一点点了,他取出罐子,盛了药就走。没想到快到官府时,一不小心,罐子翻倒在地,药汤洒光了,返回去又怕来不及,他跳下马来,忽然见附近有一家染坊,想起这里有一个朋友常吃药,如有熬好的药汤,不妨要一些回去应付差事。他走进染坊,一眼看见一只染缸里有半缸红水,和刚才那一罐子药汤的颜色差不了多少,便舀一罐子回去了。
       大官看到药汤取回来了,接过来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就喝。随从站在一边瞅着,脊背上直冒冷汗,谁知过了一会儿,老爷的鼻血居然止住了,他笑眯眯地对随从说:“真是妙药!”

原标题:茜草
词条标签:茜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