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鹅不食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

  • 中药名称鹅不食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CENTIPEDAE

  • 别 名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锯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6-9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1.《得配本草》:“气虚胃弱者禁服。”
2.《草木便方》:“血虚、孕妇、肺胃有热者忌用。”
3.《广西中药志》:“阳实火盛者忌用。
4.《浙江药用植物志》:“胃病患者慎服。”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绿色至灰棕色。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稍厚,表面隐约可见角质纹理;具气孔。叶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腺毛顶面观呈鞋底形,细胞成对排列,内含黄色物。花冠表皮细胞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细胞向外延伸呈绒毛状突起,表面有角质纹理。非腺毛2列性,1列为单细胞,稍短,另列为2细胞,基部细胞较短,先端常呈钩状或卷曲,上部2/3表面有微细角质纹理。花粉粒淡黄色,呈类圆形,直径15-22μm,具3孔沟,表面有刺。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二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鹅不食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二氯甲烷(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鹅不食草(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贵阳民间药草》)
2.治痔疮:鹅不食草60g,无花果叶15-18g。煎水,先熏过再洗。(《贵阳民间药草》)
3.治鹅口疮:鹅不食草3g,冰片1.5g。共研细面,每用少许撒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4.治黄疸型肝炎:鹅不食草9g,茵陈24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5.治目病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鹅不食草二钱,青黛一钱,川芎一钱。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用米许㗜入鼻内,以泪出为度。不拘时候。(《原机启微》搐鼻碧云散)
6.治阿米巴痢疾:石胡荽、乌韭根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血多者加仙鹤草15g。(《江西草药》)
7.治鸡眼: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球子草)鲜全草捣烂包敷患处,3-5d取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膀胱结石:鹅不食草60g。洗净捣汁,加白糖少许,1次服完。(《贵阳民间药草》)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得配本草》:“散痧疹,顺二便,拔肢毒,落息肉,治金疮。”
2.《福建药物志》:“治流感,睾丸肿痛,麻风,急性中耳炎。”
3.《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
4.《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5.《纲目》:“解毒,明日,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瘪自落,又散疮肿。”“汁制砒石、雄黄。”
6.《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止痛消肿,去痘后眼膜,医诸般眼疾。”
7.《医林纂要▪药性》:“通郁,去寒,可截疟,止痢。 以干未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8.《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湿,祛风消肿。治黄疸肝炎,高热,风湿痹痛。”
9.《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角膜炎,感冒,毒蛇咬伤,鸡眼,痢疾。”
10.《广西中药志》:“治喉毒,儿科疳积。”

传说渊源

       相传,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常年鼻塞。孩子家里养了一群鹅,有一天,他赶着鹅群到山上吃草。饿坏了的鹅见草就吃,唯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连碰都不碰一下。小孩心里好奇,拨了一株草闻了一会,立刻打了几个喷嚏,鼻塞一下就通了。于是,他把青草塞人鼻中,几天后,鼻炎也好了。村里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都很快治好了。从此,这种草的治病功效就逐渐传开。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原标题:鹅不食草
词条标签:石胡荽鹅不食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