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香附(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南等地。以浙江、山东质量佳。

  • 中药名称香附

  • 中药学名(拉丁名)CYPERI RHIZOMA

  • 别 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

  •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 莎草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南等地。以浙江、山东质量佳。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6-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浅棕色。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35-72μm,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5-8个细胞作放射状环列。表皮细胞多角形,常带有下皮纤维和厚壁细胞。下皮纤维成束,深棕色或红棕色,直径7-22μm,壁厚。厚壁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稍厚,纹孔明显。石细胞少数,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1,放置l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8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片刻,斑点渐变为橙红色。(《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2.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3.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4.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5.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6.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7.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8.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9.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10.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11.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12.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
13.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
14.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
15.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16.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
17.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18.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
19.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
20.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①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②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中药炮制

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
醋香附:取香附片(粒),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干。(《中国药典2020》)

毒性

香附毒性较小,饲料中加药比例不超过25%时,大鼠可以耐受。加药量达30-50%时,动物生长受一定抑制。香附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500mg/Kg。三萜类化合物(IV-B )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0mg/Kg。腹腔注射香附挥发油以寇氏法测得的LD50为0.297±0.019ml/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北药

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2. 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
3.《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4. 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5.《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飞霞子韩矛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子气分为主药,世所罕知。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矛游方外时,悬壶轻赍,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为妙。
6.《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然须辅之以益血凉血之药,气虚者兼入补气药乃可奏功也。
7.《本草述》:香附,主治诸证,当审为血中之气病,乃中肯窾,不漫同于诸治气之味也。故上焦心包络所生病,如七情抑郁者能开之,以心包络主血也;中焦脾胃所生病,如霍乱吐逆及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能畅之,以胃生血,脾统血也;下焦肝肾所生病,如膀胱连胁下气妨,如下血、尿血及女子崩漏、带下、月候不调等证,亦以胃脾为血之元,肝固血之脏,肾乃血之海也。此味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是之谓生血,是之谓益气,非二义也。用此于补血味中,乃能使旧血和而新血生,即气虚而事补益者,亦借此为先导,去虚中之着,韩矛所谓去虚怯甚速之义也。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如痞胀喘哕噫酸噎塞,又如胃脘痛或心腹痛,《局方》概同香燥用之,或砂仁,或沉香,或蕲艾、良姜辈,止可治虚寒或寒湿之病,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则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气郁多用香附,或气弱而郁者,必同补剂而用,固也;然有火伤元气以致者,又须降火之剂而此佐之,若概谓开气之郁,反以燥助火,而气愈弱愈郁矣,明者审之。
8.《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
9.《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又凡辛温气药,飚举有余,最易耗散元气,引动肝肾之阳,且多燥烈,则又伤阴。惟此物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未尝不外达皮毛,而与风药之解表绝异。未尝不疏泄解结,又非上行之辛散可比。好古谓《本草》不言治崩漏,而能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颐谓虽不可直认为益气,而确有举陷之力,丹溪谓须用童便浸过,盖嫌其辛味太浓,以下行为监制之义。颐意调肝肾者,此法最宜。或有以醋炒、以青盐炒者,其理盖亦如此。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濒湖谓之专入足厥阴。其实胸胁痹结,腹笥腆胀,少腹结痛,以及诸疝,无非肝络不疏。所谓三焦气分者,合上中下而一以贯之,固无论其何经何络也。
10.《别录》: 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11.《唐本草》: 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12.《医学启源》:快气。
13. 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恍冷,消食下气。
14.《汤液本草》:治崩漏。
15.《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16.《纲目》 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女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传说渊源

       传说,很久以前在山西芮城县有一个叫候憨子的人,他为人忠厚老实、心诚善良、乐于助人。候憨子的身世很可怜,听村里人说当年他母亲怀他的时候,有一天在家门口的一个土台子晒谷子,突然一阵阵痛,要生孩子了,当时正值农忙,丈夫和隔壁邻居都不在,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母亲,就这样,他母亲在土台子上把他生下来了。母亲在生下候憨子不久之后,因为产后照顾不当去世了。从小没有娘的候憨子一直跟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虽然缺少母亲的疼爱,但父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也使候憨子觉得很幸福。不幸的是,在他十岁那年,一场大风雪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从此候憨子便成了孤儿,靠着吃百家粮长大。
       那时的人们都很迷信,大家私底下都认为候憨子是个不吉利的人,就是因为他,他的父母才会相继死去,所以大家一直都不愿意跟候憨子走得太近,害怕坏运气传染给自己。可怜的候憨子小时候给有钱人放羊,长大了学会了门做豆腐的手艺,从此就以做豆腐卖豆腐为生,虽然日子有些清苦,但足以养活自己。
       候憨子的邻居是一位双目失眠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能自理时还能勉强过日子,可是,年纪越来越老,毛病就越多,今儿一个头痛,明儿一个发烧的,更糟糕的是,老人又患了关节病,疼痛难走,常年卧床不起了。村里都没人管老人。善良的候憨子却十分同情老人。他给老人送饭,送豆腐脑,帮老人洗澡,把攒下来的钱给老人看病,嘘寒问暖,十几年如一日。老人见人就说:候憨子是个好娃,老天爷没有亏待我啊!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大家对候憨子是“扫把星”的看法就淡了。
       一天夜里,候憨子正在磨豆子,忽然进来一位老翁,满头银丝,三缕长白须飘在胸前,肩上挎着个采药的篮子,笑着对候憨子说:我是位采药人,上山采药路过此地,口渴难忍,能否借杯水喝啊?憨子立即进屋给老人倒了杯水,老人见他推磨辛苦,说:我来帮帮你吧!不容分说,就推起磨来,磨转如飞,刹那间,一大筐豆子被磨完了,候憨子看到目瞪口呆。这时,老翁听见有病人呻吟,就问候憨子是谁那么痛苦,候憨子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老翁听完后,从篮子里拿出一把三稜草,说:这是我今天刚在山上采的药草,它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你给瞎大爷用用几天就能见效。余下有根的你就种在你家门口的土台子上。多繁殖此,以后备用。候憨子连忙谢过老翁,并问恩公大名。老翁说道:我是我们县永乐人,姓李名琼。说完,就不见踪影了。
       后来,老人吃药汤,病果真都好了,原来李琼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李琼是他出家前的俗名,那三稜草就是香附。

原标题:香附
词条标签:香附子香附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