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石菖蒲(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 中药名称石菖蒲

  • 中药学名(拉丁名)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 别 名菖蒲、尧时薤、尧韭

  • 所属功效类 开窍药

  • 天南星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胃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少。纤维束和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淀粉粒单粒球形、椭圆形或长卵形,直径2-9μm;复粒由2-20(或更多)分粒组成。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呈多面形、类多角形、双锥形,直径4-16μm。分泌细胞呈类圆形或长圆形,胞腔内充满黄绿色、橙红色或红色分泌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石油醚(60-90℃)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石菖蒲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放置约1小时,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以碘蒸气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2.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3.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4.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5.治产后下血不止:菖蒲五两(锉)。上一味,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千金翼方》)
6.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要方》定志小丸)
7.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8.治小儿卒然音哑:以菖蒲为丸,每服一钱,麻油泡汤调下。(《普济方》菖蒲散)
9.解大戟毒:菖蒲一两。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汤调下。(《圣济总录》)
10.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11.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12.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13.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14.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15.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16.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2020》)

毒性

石菖蒲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3±2.5g/kg。其挥发油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0.157ml/kg;腹腔注射的LD50为0.23±0.023ml/kg。α-细辛脑大鼠灌胃的LD50为926mg/kg。α-细辛脑能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突变种TA100、TA98的致突变作用。(《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川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感,延年。”
2.《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
3.《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4.《日华子》:“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5.王好古:“治心积伏梁。”(引自《纲目》)
6.《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7.《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8.《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9.《得宜本草》:“功专开发心阳。”
10.《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传说渊源

       古籍《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只听此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本草》中记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说的是栽养之道,却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独特个性及其与保健的关系。

原标题:石菖蒲
词条标签:石菖蒲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