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栗荴(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栗荴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的内果皮。剥取栗仁时收集,阴干。产于陕西、湖北等地。

  • 中药名称栗荴

  • 中药学名(拉丁名)Endocarpium Castaneae Mollissimae

  • 别 名栗子内薄皮、栗蓬内膈断薄衣

  •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 壳斗科

  • 分布区域产于陕西、湖北等地。

来源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的内果皮。(《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陕西、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

其他

采收加工

剥取栗仁时收集,阴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内果皮破碎成大小不等的块片,厚约1-1.5mm。外表面棕色,粗糙,内表面常与膜质的种皮粘连,淡棕色,平滑。质脆,易碎。气微,味微涩。(《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散结下气,养颜。(《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骨鲠,瘰疬,反胃,面有皱纹。(《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研末吹咽喉;或外敷。(《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骨鲠在咽:粟子内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纲目》)
②治栗子颈:栗蓬内膈断薄衣,捣敷之。(姚可成《食物本草》)

相关论述

1.《纲目》:“甘,平,涩,无毒。”
2.《新修本草》:“倒为散,蜜和涂肉,令急缩。”
3.《食疗本草》:“研,和蜜涂面,展皱。”
4.《药性集要》:“治骨鲠。”

原标题:栗荴
词条标签:板栗栗荴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