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石见穿(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开花期采割全草,鲜用或晒干。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亦产。

  • 中药名称石见穿

  • 中药学名(拉丁名)SALVIAE CHINENSIS HERBA

  • 别 名紫参、五凤花、小丹参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唇形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亦产。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中华本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am的全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亦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开花期采割全草,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夏、秋二季花期采收,晒干。(《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夏、秋二季花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夏 、秋二季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性状

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髓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中华本草》)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表面灰绿色至暗紫色,被白色柔毛。茎方柱形,直径0.1-0.5cm,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气微,味微苦、涩。(《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根直立或多分支,残留支根或根痕呈棕红色或棕褐色。茎呈方柱形,有纵棱,有的有分支,长20-70cm,直径0.1-0.4cm,表面灰绿色至暗紫色,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至棕黄色,髓部大。叶对生,有柄,为单叶或三出复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8cm,宽0.8-4.5cm,边缘有钝圆齿,两面被白色茸毛。轮伞花序多轮,每轮有花约6朵,组成假总状花序,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硬毛;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气微,味微苦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茎呈方柱形,单一或分枝,长20〜70 cm, 直径1~ 4 mm; 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被白色长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类白色。叶对生,单叶或三出复叶,叶片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单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至披针形,长1.5〜8 cm, 宽0.8〜4.5 cm,边缘有钝圆齿,下表面及叶脉可见较明显白色短柔毛。轮伞花序多轮,组成假总状花序,花冠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气微,味微苦、涩。(《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脾经。(《中华本草》)
辛、苦,微寒。归肝、脾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辛、苦,微寒。归肝、脾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辛、苦,平。归肝、胃、肺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功效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中华本草》)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解毒散结,消痰平喘,活血祛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中华本草》)
用于闭经,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湿热黄疸,淋证,带下,泻痢,疮痈肿痛。(《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瘀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于噎膈反胃,痰饮喘咳,痈肿瘰疬,赤白带下,风湿骨痛,乳痈;近有用于急、慢性肝炎,肾炎,癌症。(《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9-15g。外用适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9-15g。(《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15~3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中华本草》)
置通风干燥处。(《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干燥处,防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置干燥阴凉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角质线纹。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腺毛两种:一种为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0-45μm,柄单细胞;另一种头部单细胞,直径约19μm,柄单细胞。非腺毛1-10细胞,壁有疣状突起。草酸钙方晶直径5-14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50%乙醇10ml,温浸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试液,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红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蒸干,残渣加1%三氯化铁-冰醋酸试液1ml使溶解,置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交界面呈现棕红色环,上层显绿色至蓝绿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治月经不调  紫参全草30〜60g,水煎,冲黄酒服;或加龙芽草、益母草各30g,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痛经  紫参全草60〜120g,红糖适量,煎服;或全草15g,生姜2片,红糖适量,煎服。(《庐山中草药》)
3.治子宮出血,肠出血  紫参全草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肝炎  紫参全草60〜120g,红糖60g,水煎服;或紫参全草60〜120g,茵陈60g,糯稻根60g,水煎,分两次服。(《庐山中草药》)
5.治菌痢  石见穿、陈皮各30g,甘草3〜6g。水煎眼。(《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湿热带下  鲜石见穿全草60g。水煎,分3次服,连服 5-7d。(《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白带,痛经  紫参根15g,香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8.治淋巴结结核  紫参根9〜12g,羊乳块根30g。水煎服.连眼1-2星期。(《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9.治疮疖肿毒,急性乳腺炎  紫参鲜茎叶适量。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10.治带状疱疹  紫参鲜叶捣汁,加烧酒外搽。(《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  石见穿鲜根30g,加红糖和米饭适量同捣烂,數患处;另取石见穿、六月雪各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中华本草》)
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2.《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3.《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传说渊源

       关于石见穿的命名,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采药老人进深山采药时,坐在山林里的大青石上休息,采药老人发现石头上有许多小坑,星星点点,抬头一看,石头边长着一棵小草,枝叶茂盛,他思忖这是由于下雨时,小草上的雨水滴在石上,天长日久形成的。于是便采了小草为人治病。采药老人经过多次观察,发现这种草用于治疗腹胀、水肿效果很好,故而命名“石见穿”,寓意服药后犹如“水滴石穿”一般疗效奇特。

原标题:石见穿
词条标签:华鼠尾草石见穿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