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棕叶狗尾草(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竹头草为禾本科植物棕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的全草。秋季采挖,洗净,晒干。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省区。

植物名棕叶狗尾草

拼音ZongYeGouWeiCao

学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别名箬叶莩、[棕]茅、[棕]叶草、雏茅、棕叶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黍亚科

黍族

亚族狗尾草亚族

狗尾草属

折叶组

植物形态

多年生。具根茎,须根较坚韧。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米,直径约3-7毫米,基部可达1厘米,具支柱根。叶鞘松弛,具密或疏疣毛,少数无毛,上部边缘具较密而长的疣基纤毛,毛易脱落,下部边缘薄纸质,无纤毛;叶舌长约1毫米,具长约2-3毫米的纤毛;叶片纺锤状宽披针形,长20-59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缩呈柄状,近基部边缘有长约5毫米的疣基毛,具纵深皱折,两面具疣毛或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延伸甚长,呈开展或稍狭窄的塔形,长20-60厘米,宽2-10厘米,主轴具棱角,分枝排列疏松,甚粗糙,长达30厘米;小穗卵状披针形,长2.5-4毫米,紧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侧,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刚毛,刚毛长5-10(14)毫米或更短;第一颖三角状卵形,先端稍尖,长为小穗的1/3-1/2,具3-5脉;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2-3/4或略短于小穗,先端尖,具5-7脉;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呈稍弯的小尖头,具5脉,内稃膜质,窄而短小,呈狭三角形,长为外稃的2/3;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具不甚明显的横皱纹,等长或稍短于第一外稃,先端为小而硬的尖头,成熟小穗不易脱落。鳞被楔形微凹,基部沿脉色深;花柱基部联合。颖果卵状披针形、成熟时往往不带着颖片脱落,长2-3毫米,具不甚明显的横皱纹。叶上下表皮脉间中央3-4行为深波纹的、壁较薄的长细胞,两边2-3行为深波纹的、壁较厚的长细胞,偶有短细胞。染色体2n=36(Avdulov),54(Krishnaswamy)。花果期8-12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省区;生于山坡或谷地林下阴湿处。原产非洲、广布于大洋洲、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根可药用治脱肛、子宫脱垂。(《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棕叶狗尾草
词条标签:棕叶狗尾草竹头草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