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山莓(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山莓为蔷薇科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的果实。夏季,当果实饱满、外表呈绿色时摘收。用酒蒸晒干或用开水浸1-2min后晒干。除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全国均产。

  • 中药名称山莓

  •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RUBI CORCHORIFOLII

  • 别 名悬钩子、沿钩子、藨子

  • 所属功效类 收涩药

  • 蔷薇科

  • 分布区域除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的果实。(《中华本草》)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的干燥果实。(《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除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全国均产。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夏季,当果实饱满、外表呈绿色时摘收。用酒蒸晒干或用开水浸1-2min后晒干。(《中华本草》)
夏初,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或鲜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生在隆起的花托上而呈长圆锥形或半球形,高5-10mm,直径3-7m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密被灰白色茸毛;顶端钝圆,基部扁平或中心微凹入;宿萼黄绿色或棕褐色,5裂,裂片先端反折;基部着生极多棕色花丝;果柄细长或留有残痕。小坚果易剥落,半月形;背面隆起,密被灰白色柔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稍硬。气微,味酸微涩。(《中华本草》)
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生在隆起的花托上,呈长圆锥形或半球形,高5-13mm,直径5-12m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扁平或中心微凹入,密被灰白色茸毛;宿萼黄绿色或淡棕色,5裂;裂片先端反折;基部着生极多棕色花丝;果柄细长或留有残痕。小果易剥落,半月形,长约2mm,宽约1mm;背面隆起,密被灰白色柔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稍硬。气微。味酸微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酸、微甘,平。(《中华本草》)
酸、微甘,平。归肝、肺、肾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醒酒止渴,化痰解毒,收涩。(《中华本草》)
醒酒止渴,化痰解毒,收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醉酒,痛风,丹毒,烫火伤,遗精,遗尿。(《中华本草》)
用于醉酒,痛风,丹毒,烫火伤,遗精,遗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生食。外用:适量,捣汁涂。(《中华本草》)
9-15g。外用,捣汁敷患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单细胞非腺毛大多碎断,完整者长62-445μm,稀可达750μm,直径8-16μm;壁甚厚,木化,胞腔线形或不明显,有的壁稍厚,胞腔较宽,有的表面可见单、双螺纹裂纹;体部易断落,足部断面观圆多角形或类方形,埋于表皮层,与其下的薄壁细胞相连,表面观,胞腔分枝似石细胞状。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9-31μm。内果皮纤维成束,上下数层纵横、斜向交错或平行排列,偶见单个散在,无色或黄色。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置具塞试管中。加水15ml 塞紧,置50-60℃水浴中温浸30分钟,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
①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喷洒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②取滤液0.5ml,置小试管中,滴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即产生深蓝色沉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治遗精:山莓干果实15-2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开水烫伤:(山莓)果捣汁,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
2.《纲目》:“捣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原标题:山莓
词条标签:山莓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