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韩信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韩信草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产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韩信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SCUTELLARAIAE INDICAE

  • 别 名大力草、耳挖草、金茶匙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唇形科

  • 分布区域产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中华本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的干燥全草。(《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春、夏季开花期采收,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25cm,全体被毛,叶上龙多。根纤细。茎方柱形,有分枝,表面灰绿色。叶对生,叶片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1.5-3cm,宽1-2.5cm,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或平截,边缘有钝齿;叶柄长0.5-2.5cm。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蓝色,二唇形,多已脱落。长约1.5cm。宿萼钟形,萼筒背部有一囊状盾鳞,呈“耳挖”状。小坚果圆形,淡棕色,气微,味微苦。以茎枝细匀、叶多、色绿、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中华本草》)
本品根丛生,纤细。茎呈类四方形,少分枝,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多具纵棱线,密被白色茸毛;质脆,断而髓部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圆形或卵圆形,长1-2.5CM,宽0.8-1.5cm;顶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锯齿;灰绿色或暗绿色,两面密被白色茸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已脱落,残留的花萼呈钟状,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状盾鳞,呈“耳挖”状。气微,味微苦、咸。(《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心、肝、肺经。(《中华本草》)
辛、苦,寒。归心、肝、肺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肿。(《中华本草》)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消肿止痛。(《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中华本草》)
用于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吐血,咯血,便血,外伤出血,肺热咳嗽,喉痹,咽痛,风火牙痛,跌打肿痛,筋骨疼痛,皮肤瘙痒,毒蛇咬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中华本草》)
10-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倒敷。(《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药禁忌

《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中华本草》)
置干燥处,防霉。(《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木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增厚,角质层菲薄,可见外密被非腺毛及小腺毛:棱角处皮下为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排列疏松,有的含棕色物。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群稀疏环列,以角隅相对处较密。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在棱角处较发达,导管较大,呈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中空或髓周仅残留2-3列大型薄壁细胞。
粉末黄棕色。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3-4个。非腺毛多见,1-8细胞,少数弯曲.壁稍厚,貝疣状突起。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75μm,柄单细胞,极短。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37μm,具3个萌发孔。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1-32μm。纤维成束,壁厚,呈斜向镶嵌状排列,直径8-14μm。
理化鉴别:
取木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韩信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中药配伍

1.治背痈:韩信草全草60g,捣汁,冲热酒服;渣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2.治吐血,咯血:(印度黄芩)鲜全草30g。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3.治小儿高热抽搐:韩信草30-60g。灯心为引,水煎服。(《江西草药》)
4.治慢性肾炎:韩信草、黄花稔、海金砂各30g。水煎,加白糖适量服。(《福建药物志》)
5.治一切咽喉诸症:(印度黄芪)鲜全草30-60g。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6.治白浊,白带:韩信草干全草30g。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福建中草药》)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沥干水,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中华本草》)
除去杂质,切段,筛去灰屑。(《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2.《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治肝火旺,烦躁。”
3.《湖南药物志》:“清火解毒。”
4.《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抗癌。”

传说渊源

       对于韩信草也有一段传说,民间传说韩信在集市卖鱼时,被几个无赖毒打一顿,卧床不起。
       邻居大妈见症就从田里弄来一种草药给其煎汤疗伤,没过几天,他的伤就好了起来,韩信入伍从军,官至将军。当时,战斗激烈,伤员很多,他就派人到田野采集邻居大妈给他治伤的那种草药,用大锅熬汤让伤兵服用,结果,伤者很快痊愈。
       有人问如此神奇的草药叫什么名字?韩信也不知道。有人说:“那就叫‘元帅草’吧!”可有人反对说:“几百年后,谁知道是哪个元帅,干脆就叫‘韩信草’吧!”从此,韩信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至今。

原标题:韩信草
词条标签:韩信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