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小驳骨(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驳骨为爵床科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广东、广西。

  • 中药名称小驳骨

  • 中药学名(拉丁名)GENDARUSSAE HERBA

  • 别 名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爵床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广西。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分枝,长40-90cm,直径0.2-3cm。茎表面黄绿色、淡绿褐色或褐绿色,有稀疏的黄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对生,卷缩破碎,展平后呈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4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略带紫色。有的可见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窄细,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辛、酸。(《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祛瘀止痛,续筋接骨。(《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风湿骨痛,血瘀经闭,产后腹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中国药典2020》)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绿色至黄褐色。石细胞众多,黄色,直径20-80μm,层纹明显。腺鳞头部4细胞,柄单细胞。气孔直轴式或不等式。非腺毛2-4细胞。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和螺纹。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直径2-1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驳骨对熙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①治骨折,无名肿毒:小驳骨鲜草捣烂或干草研末,用酒、醋调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小驳骨五钱至一两(鲜者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中国药典2020》)

毒性

根煎剂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体温升高;剂量过大(10-20g/kg)则使体温降低,剧烈泻下,终致死亡。(《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2.《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3.《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4.《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传说渊源

       小驳骨,又名接骨草。传说很久以前,在云南热带雨林中,一个哈尼族老中医正在采集草药。当他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时候,有一条大蜈蚣爬了过来。老中医举刀把它剁成两截,两截的蜈蚣在地上挣扎。可一会儿,又来了一条蜈蚣,衔了一片绿叶,并把绿叶安在受伤蜈蚣的断处。不久,奇迹出现了:那两截的蜈蚣竟连接起来,慢慢爬进了草丛。
       老中医从中受到启发,他在一株细藤上找到了蜈蚣衔的那种绿叶,并摘了一些带回家。他先把鸡脚弄断,然后把捣碎的叶子敷上。结果,三天后断了的鸡脚果真长好了!
       后来,老中医又试着用这种叶子医治骨折病人,结果也获得了成功。因此,以后人们就称这种植物为接骨草。

原标题:小驳骨
词条标签:小驳骨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