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夏枯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 中药名称夏枯草

  • 中药学名(拉丁名)PRUNELLAE SPICA

  • 别 名夕句、乃东、燕面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唇形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9-15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色。非腺毛单细胞多见,呈三角形;多细胞者有时可见中间几个细胞镒缩,表面具细小疣状突起。腺毛有两种:一种单细胞头,双细胞柄;另一种双细胞头,单细胞柄,后者有的胞腔内充满黄色分泌物。腺鳞顶面观头部类圆形,4细胞,直径39-60μm,有的内含黄色分泌物。宿存花萼异形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直径19-63μm,胞腔内有时含淡黄色或黄棕色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5g,加70%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迷迭香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酸(15:3:3.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2.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3.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4.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5.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6.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7.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8.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9.治羊癎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10.预防麻疹:夏枯草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1.治小儿菌痢:一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12.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3.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中药炮制

取夏枯草饮片,称重,压块。(《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毒性

夏枯草活性成分降糖素小鼠一次口服10g/kg无死亡,大鼠、犬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成分对血象、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无损害。致突变Ames试验为阴性。(《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淮药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2.《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3.《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4.《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5.《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6.《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7.《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8. 朱震亨:《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9.《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0.《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
11.《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瘿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12.《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
13.《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

传说渊源

       从前有个秀才,母亲得了瘰疬病,脖子肿又流脓水。人们都说这病难治,秀才听了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一天,乡里来了个郎中,看过秀才的母亲后说:“山上有种草药,能治愈你母亲的病。”郎中说完便上山去采集了一种紫色花穗儿的野草回来,让秀才母煎汤内服。果然,喝了十多天后,病就慢慢的痊愈了。
       秀才十分感激,挽留郎中在其家里,盛情地款待。郎中白天上山采药、卖药,晚上就在其家里和秀才聊天。这一来,让秀才对医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郎中临走前,还领秀才上山,指着一种长满圆形叶子、开着紫色花儿的野草说:“这就是治好你母亲瘰疬病的草药,千万记住,夏天一过,药草枯死,便采不到。若要备用,需及时采集。”秀才漫不经心地说:“记住了。”
       事后县官的母亲也得了瘰疬病,为医治母病心切,县官四处张榜求医。秀才看后自认胸有成竹而前去揭榜,随后便上山采药,可他寻遍了附近山坡野地,却连一棵药草也没有找到。县官随认定秀才是个江湖骗子,便当众鞭打他五十大板。
       直到第二年春末夏初,郎中行医到乡间,秀才对他埋怨道:“你害得我挨了县官五十大板,痛得好苦呀!”郎中了解缘由之后,摇头叹道:“去年临走时,我曾告诉你,要记住!夏天一过,这草就会枯死,就采不到了。”说完,便领着秀才上山,可见满山遍野盛开着紫色花儿的药草。秀才这才恍然大悟,为了吸取教训,他就把这草药,命名为“夏枯草”,以此提醒自己,这种草药只在春末夏初才能采得到。

原标题:夏枯草
词条标签:夏枯草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