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野艾叶(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野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枯叶,茎枝及杂质,阴干。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 中药名称野艾叶

  •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UM ARIEMISIAE LAVANDULAEFOLI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的干燥叶。(《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枯叶,茎枝及杂质,阴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开后呈卵形,长圆形,长2.5-6cm,宽1-4cm。上表面灰绿色至深绿色,有众多的腺点及小凹点,疏被短柔毛,下表面密被白色绒毛;常二回羽状全裂或第二回深裂,少数羽状全裂或不裂,裂片卵形、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常无裂齿;叶柄长。常有假托叶。质柔软,气清香,味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共灸治或熏洗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忌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叶脉横切面:上表皮1列细胞,呈长方形,被角质层;有较多的腺毛极少数“T”字形毛(非腺毛)。上表皮内1-3列厚角细胞,下表皮内1-2列厚角细胞。栅栏细胞1列;海绵细胞中散在1-2个分泌腔,周围分泌细胞5-7个(中脉处);草酸钙簇晶易见。中脉维管束1-2个,上下有众多的纤维。下表皮细胞1列,呈不规则形。
粉末深绿色,“T”字形非腺毛众多,柄部细胞3-4个,顶端细胞长而弯曲或缠绕状,两壁不等长;上可见特大T字毛,柄细胞5-12个,基部数个细胞特大而长。腺毛质面观4、6个细胞相对叠合而成,长(11-)50-58μm。可见少量草酸钙簇晶,直径3-9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气孔大多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少见不等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及茎,筛去灰屑。(《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野艾叶
词条标签:野艾蒿野艾叶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