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丝瓜藤(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丝瓜藤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茎。7-11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产于全国各地。

  • 中药名称丝瓜藤

  • 中药学名(拉丁名)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葫芦科

  • 分布区域、产于全国各地。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茎。(《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

产于全国各地。

入药部位

茎木

采收加工

7-11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脾、肾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主治腰膝酸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咳嗽痰多,鼻渊,牙宣,龋齿。(《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3-6g。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1.治肾虚腰痛:丝瓜藤连根,焙燥研细末。黄酒送服,每次3g,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气管炎:丝瓜藤30g,苦杏仁、白部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丝瓜藤近根三五寸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之。(《医学正传》)
4.治牙宜露痛:①用丝瓜藤阴干,临时火煅存性,研搽。(《纲目》引《海上妙方》)②丝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住。(《纲目》引《惠生堂方》)
5.治阳旺:用丝瓜小藤捣烂,敷玉茎,阳即倒矣。(《寿世保元》)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丝瓜藤粉煎剂与乙醇浸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作用稍强,但鲜汁无抑菌作用。鲜嫩蛘瓜藤提取物(Elcv)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抗病毒作用。培养的兔肾细胞滤泡性口腔炎病毒感染前18h加入Elcv,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抑制病毒特异性病变所需Elcv最小量为0.0125mg/ml,如在病毒感染前4h才加入Elvb或者Elcv经100℃30min处理后再加入,均不能抑制病毒特异性病变。家兔静注Elcv5mg/Kg,具有诱生干扰索作用,Elcv也足一种核酸类的干扰素诱生剂。
2.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丝瓜藤醇提物(Luf-ext)100mg/Kg、连续灌胃3d,显著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300mg/Kg、500mg/Kg连续灌胃3d,明显抑制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同时Luf-ext100mg/Kg对小鼠Arthus反应也呈显著抑制作用;100mg/Kg、300mg/Kg、500mg/Kg可明显抑制绵羊红细胞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并对抗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及二甲笨所致的耳郭肿胀。(《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齿匿、脑漏,杀虫解毒。”
2.《得配本草》:“解热毒,止久痢。”
3.《药性考》:“疗牙宣,卷须稀痘。”
4.《本草再新》:“和血脉,活经络,滋肾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妇人经水不调,血枯血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亦兼用之。”
5.《岭南采药录》:“解暑热。”
6.《安徽中草药》:“止咳平喘。”
7.《福建药物志》:“治小儿高热惊厥,牙痛。”

原标题:丝瓜藤
词条标签:丝瓜丝瓜藤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