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王清任的明白气血治病要诀 图片
——王清任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
□闫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是王清任临床用药的宗旨,也是其学术成就的核心。他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其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令后世医家所称道,所创之方至今仍行之有效。
王清任对瘀血证的认识有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端,尤其对后者的阐述颇深。认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靠气的运行、推动和固摄,气行则动,气滞则止。“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之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的推动作用来自宗气,宗气主帅血贯脉行于心,周流全身,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滞、气虚都可使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因此调气血也有行气活血化瘀和益气活血化瘀的区别。气滞血瘀证组方时活血药加行气药,王清任根据瘀血所在的部位不同组方用药有别:头面、四肢、周身血管的瘀血用通窍活血汤、胸中瘀血用血府逐瘀汤、腹部瘀血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部瘀血用少腹逐瘀汤、肢体瘀血用身痛逐瘀汤等。在用药特点上,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是各方共同的,所配伍的行气(通气)药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而异,有规律可循。如通窍用麝香、酒、葱辛香行散,温通开窍;在胸胁用柴胡、枳壳、桔梗宽胸利膈,通降胸胁之气;在膈下用乌药、香附、枳壳调理肝脾,舒肝理气,在少腹用小茴香、官桂以温通下焦。这些方为后世医家研究瘀血证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扩大了5个逐瘀汤的应用范围,血府逐瘀汤用于胸痹、心痛;膈下逐瘀汤用于肝硬化、腹腔肿瘤;少腹逐瘀汤用于妇产科瘀血疾患;身痛逐瘀汤用于痹症日久;通窍活血汤用于脑外伤头痛等。气虚血瘀治以益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瘀法主要用于中风病。王氏告戒后人在中风病辨证时须明确病因,元气亏损是其本源。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归并左右则半身不遂,故见气亏诸态。“凡遇是证,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枯荣,辨经络之通滞。”不得以一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反用攻伐克消之方。方用补阳还五汤以补充亏损的五成元气,方中重用黄芪4两至八两,大补元气,其余用当归尾、赤芍、川芎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化瘀通络,少数益气药加大队活血药意在补气以帅血,令瘀滞之血畅行无阻,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如已病三两个月过用寒凉加附子四五钱。并重视药量的调整,可见其制方风格和用药法度与众不同,确有其独到的见解。
王清任重视气血,因虚致瘀的学术观点受《黄帝内经》重视阳气、“阳主阴从”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的阳气具有与天体中的阳气一样的作用,能护卫生命、温煦脏腑、抵御外邪、推动、升提、气化等。《黄帝内经》对中风病机特点的认识与后世不同。有阳气阻隔气机上逆和阳失温养固护的区别,前者阳气不通属实,实者当泻,后者阳气不荣属虚,虚者宜补。泻寓意疏通阳气,令其调畅,恢复气机升降之常道,而非克伐阳气。补非壅补,而为鼓舞阳气,温之、煦之、柔之,养之,掣引之。取意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帅血疏瘀,寓动于静,补而不滞。体现了古代医家同病异治,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王清任调气活血的立法和组方思路是对“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进一步发挥,尤其是后者,遵古而不泥古,开创了益气活血治疗中风病的先河。
在王清任调气活血法的启发下,笔者认为,对血瘀证病因的认识不应只限于气滞、气虚两端,尚有寒凝血瘀(外寒、内寒)、热壅血瘀、邪毒入营、痰火湿热、产后恶露、金刃所伤、久痛入络等因,或因瘀致虚、或因虚致瘀、或虚实夹杂、或大实有羸状、或至虚有盛候等,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可合辛温行气、甘温益气、温经散寒、清热泻火解毒、清营凉血、除湿化痰等法,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使攻不伤正,补不碍邪。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才能为血瘀证赋予新的内容。
——王清任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
□闫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是王清任临床用药的宗旨,也是其学术成就的核心。他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其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令后世医家所称道,所创之方至今仍行之有效。
王清任对瘀血证的认识有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端,尤其对后者的阐述颇深。认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靠气的运行、推动和固摄,气行则动,气滞则止。“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之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的推动作用来自宗气,宗气主帅血贯脉行于心,周流全身,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滞、气虚都可使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因此调气血也有行气活血化瘀和益气活血化瘀的区别。气滞血瘀证组方时活血药加行气药,王清任根据瘀血所在的部位不同组方用药有别:头面、四肢、周身血管的瘀血用通窍活血汤、胸中瘀血用血府逐瘀汤、腹部瘀血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部瘀血用少腹逐瘀汤、肢体瘀血用身痛逐瘀汤等。在用药特点上,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是各方共同的,所配伍的行气(通气)药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而异,有规律可循。如通窍用麝香、酒、葱辛香行散,温通开窍;在胸胁用柴胡、枳壳、桔梗宽胸利膈,通降胸胁之气;在膈下用乌药、香附、枳壳调理肝脾,舒肝理气,在少腹用小茴香、官桂以温通下焦。这些方为后世医家研究瘀血证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扩大了5个逐瘀汤的应用范围,血府逐瘀汤用于胸痹、心痛;膈下逐瘀汤用于肝硬化、腹腔肿瘤;少腹逐瘀汤用于妇产科瘀血疾患;身痛逐瘀汤用于痹症日久;通窍活血汤用于脑外伤头痛等。气虚血瘀治以益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瘀法主要用于中风病。王氏告戒后人在中风病辨证时须明确病因,元气亏损是其本源。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归并左右则半身不遂,故见气亏诸态。“凡遇是证,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枯荣,辨经络之通滞。”不得以一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反用攻伐克消之方。方用补阳还五汤以补充亏损的五成元气,方中重用黄芪4两至八两,大补元气,其余用当归尾、赤芍、川芎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化瘀通络,少数益气药加大队活血药意在补气以帅血,令瘀滞之血畅行无阻,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如已病三两个月过用寒凉加附子四五钱。并重视药量的调整,可见其制方风格和用药法度与众不同,确有其独到的见解。
王清任重视气血,因虚致瘀的学术观点受《黄帝内经》重视阳气、“阳主阴从”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的阳气具有与天体中的阳气一样的作用,能护卫生命、温煦脏腑、抵御外邪、推动、升提、气化等。《黄帝内经》对中风病机特点的认识与后世不同。有阳气阻隔气机上逆和阳失温养固护的区别,前者阳气不通属实,实者当泻,后者阳气不荣属虚,虚者宜补。泻寓意疏通阳气,令其调畅,恢复气机升降之常道,而非克伐阳气。补非壅补,而为鼓舞阳气,温之、煦之、柔之,养之,掣引之。取意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帅血疏瘀,寓动于静,补而不滞。体现了古代医家同病异治,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王清任调气活血的立法和组方思路是对“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进一步发挥,尤其是后者,遵古而不泥古,开创了益气活血治疗中风病的先河。
在王清任调气活血法的启发下,笔者认为,对血瘀证病因的认识不应只限于气滞、气虚两端,尚有寒凝血瘀(外寒、内寒)、热壅血瘀、邪毒入营、痰火湿热、产后恶露、金刃所伤、久痛入络等因,或因瘀致虚、或因虚致瘀、或虚实夹杂、或大实有羸状、或至虚有盛候等,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可合辛温行气、甘温益气、温经散寒、清热泻火解毒、清营凉血、除湿化痰等法,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使攻不伤正,补不碍邪。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才能为血瘀证赋予新的内容。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