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药浴 > 正文

脚有湿气易长癣,祛癣灵汤常泡脚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10/13
导读:脚气是足癣的俗名。足癣为足跖部、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发生于足背者属体癣。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足癣为足跖部、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发生于足背者属体癣。红色毛癣菌为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脚气”一说,古已有之,却非今人所说的“脚癣”。唐代孙思邈着《备急千金要方》云:“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有人为此病所困扰,写了本书叫《脚气集》。这大概是一种风湿性疾病。后来脚气的病名影响甚广,就张冠李戴地把“脚癣”称作脚气了。

中医认为,脚气主要为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脚癣与体内湿气有关系,湿气一旦下注到四肢就容易生癣,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有时很难区别脚上起的是癣还是湿疹,因此有时会误将癣当湿疹治疗,结果擦了激素性软膏后,癣从一小块发展到一大片。其实,脚癣和湿疹的治疗方法正好相反,治疗湿疹可用激素性软膏,而治疗脚癣就不能用,用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众所周知,脚癣患者多伴有脚臭,这是由于局部小汗腺分泌旺盛,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由于出汗促使细菌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伴发。除了遵循医嘱用药外,脚癣患者平时可用下面这个足浴方——二黄汤,其配方为:

生大黄、黄精、牛膝、苦参各10克,藿香25克,土茯苓、地肤子、白鲜皮各15克。

在这个配方中,生大黄具有消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的作用;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可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还可抑制多种皮肤真菌;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可祛署解表、化湿和胃,抑制多种皮肤真菌;土茯苓可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作用。以上几味药配伍,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作用,也可以对皮肤真菌起到抑制作用。

具体做法:将以上药材用白醋浸泡24小时,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取药液待温后泡足30分钟,每天1~2次,连用5~7天为1个疗程。其中白醋浸泡药材可加强杀菌的功效。

健康足浴专家谈:

除了上述足浴方,还有一些足浴方同样可以改善或预防足癣。

1.甘草苦参足浴方:甘草10克,明矾30克,黄精30克,大黄3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将以上药材与适量清水入锅煎煮半小时,倒入盆中,待温热时足浴即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此方具有杀虫祛风、去火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水疱型脚癣患者。

2.大黄黄柏足浴方:大黄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黄连30克。将以上药材入锅,加水煎煮半小时,取药液倒入盆中,待温热时足浴即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左右,7天为1个疗程。此方具有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浸渍糜烂型脚癣患者。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足浴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