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气功 > 正文

气功养生功法之因是子静坐法

来源:发布时间:2015/10/9
导读:《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出自我国现代哲学家、佛学家蒋维乔先生。他曾先后于1914年和1918年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静坐法续编》二书,另有著作:《杨墨哲学》、《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吕氏春秋汇校》、《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宋明理学纲要》等。自1914…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出自我国现代哲学家、佛学家蒋维乔先生。他曾先后于1914年和1918年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静坐法续编》二书,另有著作:《杨墨哲学》、《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吕氏春秋汇校》、《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宋明理学纲要》等。自1914年的初版《因是子静坐法》发行后,又经过了36年的实践检验,蒋维乔在82岁高龄的时候,出版了《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一书。


因是子静坐法,将道教、理学、医学,以及佛学中的静坐修持方法融为一体,着重从原理、方法、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禅定。蒋维乔亲身体验了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提出的奇经八脉一说,并详细记录了修炼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因此《因是子静坐法》的出炉非常可贵。蒋先生还吸取了佛教天台宗的修持精华,即止观法门、六妙门法,并坚持终生修习,坚持不解。同时,因是子静坐法还涉及到了修道与日常生活、防治疾病的关系。其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更为注重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理想的修持效果。


在此功法中,静坐前的调和功夫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修炼止观法门和六妙法门。


(I)调饮食。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运转的物质基础,人要运动就必须有饮食的保证。饮食经过口腔的阻嚼,与唾液混合后,再经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随即转入小肠。所有食物都会在小肠里完成消化,并变为乳状的养分,进入血液,供人体全身利用。由此可知,正常的饮食与人体生命的重要关系。但是,如果进食过多,胃肠难以完成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胃肠的负担加重,则会导致人体气急身满而无法身心安宁地静坐。反之,如果进食过少,营养供给不足,那么身体就会逐渐衰弱,对于静坐修炼亦没有好处。所以说,饮食必须调和,既不可贪食过多,亦不可饥饿不饱。最适宜的饮食方法,应是略有饱感后,就立即停止进食;同时,饮食不宜过于肥、甘、厚、腻,应多食蔬菜等清淡食物。另外,饱食后不宜静坐,应在进食2小时后再开始静坐。清晨起床后,饮一杯温水,空腹静坐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方式。


(2)调睡眠。睡眠对人来说,是一种时间最长久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是人们劳力、劳心后,最能够恢复体力的方式。一般来讲,8个小时是最适宜的睡眠时间。睡得过多,会导致精神困顿,对静坐非常不利;睡得过少,则会造成体力没有完全恢复,身体疲急,心境恍惚,仍不适宜静坐。睡眠不仅应有节制,且一定要有规律,这样才能使精神饱满,最宜静坐。每日入睡前,可以在床上静坐,亦可在半夜睡醒后,起身静坐。此时若感觉睡眠不足,也可以继续睡一会再入坐。总之,睡眠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且应培养规律的睡眠习惯,这样才有利于静坐。


(3)调身。端正身体姿势,即为调身。在静坐前、静坐中、静坐后,都应注意调身。


①坐前:静坐之人,在行、住的时候,应保持动作和缓,不可有粗暴的举动,否则气机也会随动作转粗,导致心意轻浮,则难以入静。


②坐时:首先应宽衣解带,随后从容入坐。入坐姿势包括双盘(将左脚放于右大腿上,将右脚放于左大腿上,两手合于小腹前)、单盘(仅将右腿放于左大腿上即可);若单盘也不能做到,则可以将两小腿向后交叉于得下。盘坐时,应将右掌心贴于小腹,左掌心贴于右掌背,此时小臂可轻放于腿上。另外,盘坐时,脊骨不可过挺,也不可弯曲;头颈要端正,不低不昂。开口吐腹中移气,随即将舌头抵住上颚,用口鼻缓缓吸入清气3~7次,随后闭口,唇齿相着,舌仍要抵住上颚。再闭双眼,保持身体端正,若因久坐而微觉身体有俯、仰、斜、曲,则应轻轻矫正。


③坐后:先开口吐气10次左右,使身体中热气外散,缓缓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头颈,并缓慢舒放双手双脚;随后,用两大指背搓热后,擦左右眼皮,随即挣眼,再擦鼻头两侧;随后用两手掌互相搓热后,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胸腹、背、手臂、足腿,直至足心。待全身汗干后,方可随意动作。


(4)调息。调整呼吸,即为调息,包括喉头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体呼吸四种方法。调息于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


①坐前:平日中,就应注意以鼻息出入,应不粗不浅,宜从喉胸渐达腹部。


②坐时:应保持呼吸轻缓、长短均匀。亦可用数息法,或数息,或数入息,从一息数至十息,随后再从一息数起。久而久之,方法纯熟,自可息息调和而心自安定。


③坐后:调息能使血液流通,全身温热。坐后应开口吐气,使身体中温热减低,逐渐恢复平常状态后,自可随意动作。


(5)调心。调心,是指调伏妄心。调心是静坐中最重要的功夫,只有摈弃妄念,才能心境调和而坐。


①坐前:平日中,就应注意行为检点,一言一动都将心意放在腔子里,不要令心神驰散,久而久之,妄心自然能够调伏。


②坐时:此时易有两种心象:一为心中散乱而支持不定,二为心中昏沉而容易瞌睡。一般初学之人,容易散乱不定,继续练习又会出现心中昏沉,这是练功人的通病。散乱不定者,应将一切放下,只专心一念于小腹中间,就可逐渐安定。而昏沉瞌睡者,应提起意念,注目热端,以使精神振作;亦可通过数息法治昏沉。


③坐后:静坐之后,仍应处处注意,不宜再胡思乱想、心猿意马。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气功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