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古籍 > 清朝 > 正文

盘珠集胎产症治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5/23

恶阻

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怀娠两月,宜绝医药。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多致恶心、头眩、喜酸,俗为之病儿,非医药所治,治之则愈甚,待其自安可耳。

怀娠一月,不须安胎。胎未成而呕吐,母病也。若注意安胎,便用砂、芩之类,则反伤脾胃,故但当治其母病,则呕逆自止,惟方药有与病相合,而于胎不相宜者,当去之。

中气不运。孕当两三月,因中气多滞,不能运化,不思谷味,闻食即恶心,多阻,宜疏理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和三。)加乌梅亦可。

禀受怯弱。气血不足,转致内郁,郁气上冲于胃则呕逆,血虚而心失所养则烦闷。宜调血散郁为主,参橘饮。(和一。)甚有虚弱之极,或作寒热往来,倦怠不能自支,此肝肾不足也,须兼补足厥阴与足少阴经。

胃有痰饮。血壅不行,则饮随气上,停滞肝经,故喜酸物,惟金能克木,宜以辛味胜之,砂仁、藿香,自不可少。

半夏虽损胎,不妨权用,但不宜多耳。半夏茯苓汤可酌用之。(和二。)胃气虚寒。宜温补脾胃,以下其逆气,六君子汤。(补一。)肝火冲胃。寅卯时觉少腹有气上冲,此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也,故心中烦愦热闷,呕逆不止。宜竹茹麦冬汤。(寒一。)气郁伤肝。大怒后,肝气挟胎气上逆也,故胸满眩晕而吐逆,宜疏肝,不宜补气。抑青丸可治。(散一。)外伤风寒。呕而头晕,亦有兼风寒外袭者。宜于调气之中,加紫苏以散之。虚则可投参苏二味。

上实下虚。恶阻若兼腰痛,谨防胎堕。宜六君合四物去川芎,加川断、杜仲以安之。切勿用升举药,愈升则上愈实而下愈虚,是促其堕矣。(补一、补七。)呕吐不受药。津液燥涸,少阴虚火上浮,厥阴郁火上达,少阳伏火上乘,是以呕吐不能受药也。速当救急以治其标,滋阴清燥汤。(寒一。)

子烦

烦症有四∶肺虚而火乘之,心烦也;停痰积饮,恶闻食气,胸中烦也;但热而烦,虚烦也;气郁不舒,频吐涎沫,胎动不安,子烦也。

心肺虚热。阴既养胎,孤阳独旺,心肺虚热,故烦,宜清心肺。

心惊胆怯。受胎后,血气壅郁,热气上冲心肺,故烦闷不安,心胆俱怯。竹叶安胎饮,犀角散。肾火动,六味地黄丸。(和四、寒三、补二。)停痰积饮。气郁不舒,以致呕吐涎沫,剧则胎动,竹叶汤。(寒四。)麦冬饮。(寒五。)津液枯燥。脏腑气虚,营卫不和,致阴阳偏胜,而热入心脾也。知母丸。(寒六。)知母饮。(寒七。)脾肾气虚而火郁。逍遥散加黄芩、砂仁。(和五。)胎气上逼。气逆胀闷,清肝饮。(散二。)上焦气郁。郁则为火而中气不和。分气饮。(和六。)暴渴不止。血欲凝而渴,非疾也,饮五味子汁自愈。

君火乘肺。盛夏君火大行,上乘肺金,以致烦躁胎动不安。宜清心火。

子悬

胎气不和,上凑心腹,致胀满痞闷,疼痛不安。

浊气上冲而心腹痛。宜疏气舒郁,紫苏饮。(散三。)胎热气逆。孕在三月,君相二火养胎,致胎热冲心而痛。紫苏饮。(散三。)若胎上攻心,不知人事。宜调中和气饮。

(寒八。)寒饮与气相争。腹有寒气,小腹如扇,恶寒喜热,子宫寒也。附子汤可权用之。(热一。)然脉果迟细,方无有误。

子肿

气壅成湿,湿气上行,面目故肿。子肿肿在头面;子满肿在遍体;子气肿在下体。

脾胃气虚。土气不和,不能制水,水气不化,停积于中而溢于外则肿。白术散。(和十八。)六君子汤。(补一。)感犯风寒。紫苏饮去白芍,加防风。(散三。)湿痰壅滞。六君子汤。(补一。)黑山栀(一合),米饮下。

血少气滞。加味归脾汤。(补三。)

子满

心胸胀满,气不舒展,或至遍身浮肿,喘急不安。

水血相搏。土不克水,水与血相搏,散于四肢,遂致遍身肿满,少腹急而溲不利,鲤鱼汤、泽泻散。(和七、泻一。)湿热肿于下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补六。)伤食吐泻。六君子汤,加砂仁、谷芽。(补一。)脾虚胃弱。四君子汤加诃子、姜皮。(补四。)风邪外袭。紫苏饮,去人参、白芍,加藿香。(散三。)

难产

生产为天地化育之道,本无所难,其有难产者,皆产家张皇自致之耳。能静以待之,儿得转身,自然产下。治法以顺气和血为主,切勿肆用催生药。

心怀恐惧而气结不行,恐则气下,惧则气怯,怯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气乃不行。宜服紫苏饮。(散三)胞破浆水下而儿不下,速当补气养血,如鱼得水而自顺矣。宜保产万全汤。(和二十二,)再用浓煎葱汤,洗其产户,令上下之气宣通。

胞中败血壅滞,儿枕破,血裹儿身,致转身不利,急服胜金散。(攻五)暑月热气蒸人,有郁冒冲晕之患,生化汤。(和二十四。)加益元散。(寒三十)冬月寒气逼人,经血凝聚而难下,宜生化汤加肉桂、乳香。(和二十四)交骨不开,阴气虚也。加味芎归汤。(补三十六。)开骨膏。(和二十三)子趋谷道,焦盐熨之。

横生逆产,此因儿未转身,母即用力逼之,遂致横逆也。或先露手,或先露足,以小针刺儿手足心,用盐擦之,儿痛即缩入,并以盐摩产妇腹。若眼闭心闷欲绝,取顶上发如两指大,用力挽之,眼即开。或以米醋之,车前子为末,酒下亦可。又,儿先露手,速令产母仰卧,看生之妇,将儿手推上,徐徐正之,候其身正。煎催生药服之,使儿生下。

又三退散可下。(攻六)盘肠产,子未下而肠先下,此因产母气血虚弱,因而下脱。当大补气血,兼以升提。参、、芎、归,加升麻少许,连服之,自收。若肠干不收,以磨刀水少许温润之。或浓煎黄汤,贮漆器内,候弗冷弗热,将肠浸之,令温暖之气上熏则肠自上。或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烂涂母头顶,待肠收上急洗去;又五倍子、白矾汤浸亦好。子肠与子宫脱下者,同一治法。

胎死腹中,察产母腹胀口青,或舌黑,腹中阴冷重坠,呕恶不宁,秽气上冲,皆子死之证。速当下之,当归、浓朴、陈皮,酒、水各一碗,煎半,入朴硝三五钱,再煎十余沸,服。如在疑似之间,只服芎归汤为稳。

胎衣不下

血入胞中,胞胀而不能下,其症面垢颊赤,寒热盗汗,上连胸腹胀痛,若因气力衰惫不能送出者,胸腹必不胀而痛,总当忍痛,正身俟之,不可任意欠伸,致血上冲心也。

血壅而胞衣不下,失笑散(攻七)。牛膝散(攻八)。生化汤(和二十四)。加牛膝煎汤,送益母丸(和二十七)。又,牛膝一两,黄葵子一合,煎服即下。

气血虚弱,不能送下,保生无忧散。(和二十五)风冷乘虚而入,胞冷血凝而不下,牛膝散去硝,加桂、附。(攻八)

血晕

胎胞既下,气血暴虚,忽而眼黑神昏,不知人事,速投人参、芎、归,以回其气。眼闭口开,面白手冷,六脉微弱,是其验也,若恶露上行,心下满闷,口噤而神脱者,宜破血下血。二者错治,则立毙矣。

恶露上攻,急用失笑散。(攻七)米醋炖热,和生韭汁,贮有嘴瓶内,将瓶口包裹,以瓶嘴对鼻孔触之,极效。

败血流入肝经,急饮童便,下生化汤。

瘀血奔心,虚火上炎,童便下益母丸。(即济阴丹,和二十七。)或童便送鹿角炭,清魂膏。(寒三十一)阴血暴亡,心神无所养,而君相二火乘于肺经,则目瞑不省人事,宜四物汤去熟地,加生地、白薇。(补七。)饮酒血晕,血得酒热而妄行也,川芎、当归、葛根。

使力过多而晕,清魂散。(和二十六)气血两虚,痰火上涌,二陈汤加朱砂。(和八)虚风血晕,当归、川芎、桃仁、荆芥。


凡产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心、肝、肺、肾。)故足逆冷而厥气上行也。经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厥气上升,满脉去形。逆气上行,满于经络,则神气浮越,去身而散矣。此非急以峻补大剂与之,不能举气以归元,回阳而复神。宜重用参、,使气血旺而神复,厥症自止。人参生化汤。如无块痛,滋荣益气汤。(补三十七、补三十八)

恶露不下

养胎余血,溷以浆水为恶露。气血旺者,随产而下。气血衰弱,或挟寒冷,或挟风邪,遂留滞不行,上攻则为血晕,蓄瘀则为儿枕,日久不出,腹痛心痛,遍身发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时作时止,浑如疟状,块在两胁,动作雷鸣,嘈杂眩晕,食少羸瘦,又与虚弱病相似,慎勿误治,致成血臌等症,宜生化汤合失笑散,补而消之。(和二十四、攻七。)起枕散亦好。(攻九。)若恶露流注四肢腰背等处,久必肿起作痛,速用葱熨以散之,内服加参生化汤。如不速治,将所注者,化而为脓,宜用神仙回脓散(攻十一)。然气血不旺,不可轻用,憎寒恶热,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补三十九。)日晡潮热,血虚也,四物汤加参、术、丹皮。(补七。)呕逆,胃气虚也,六君子汤加炒干姜(补一)。食少体倦,脾虚也,补中益气汤。(补六。)四肢逆冷,小便频数,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熨法,用葱一把,捣烂为饼,贴患处,衬浓布两三层,以熨斗文火熨之。

补方六十三

六君子汤

(一)人参白术(炒)茯苓(去皮)炙甘草广皮半夏(制)半夏辛燥,胎孕三月前,须斟酌用之,不可轻投。茯苓降下,初孕亦当慎用。


六味丸

(二)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去核)丹皮泽泻

加味归脾汤

(三)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蜜炙)远志木香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四君子汤

(四)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

八珍汤

(五)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酒炒)川芎川芎理血中之气,胎前宜酌用。


补中益气汤

(六)人参白术(炒)炙甘草当归广皮升麻柴胡升、柴发散,可用钱许,升提用二三分足矣。


四物汤

(七)熟地当归白芍(酒炒)川芎

安荣散

(八)人参当归白芍(酒炒)麦冬钗斛山栀通草

安胎饮

(九)人参白术(炒)炙甘草生地当归广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气不下陷,勿用升、柴。


杜仲丸

(十)杜仲(姜汁炒)川断(酒炒)枣肉(蒸)为丸,米饮下。


当归芍药汤

(十一)当归白芍(酒炒)白术(炒)茯苓泽泻川芎(少许)

大圣散

(十二)人参黄(炙)炙甘草茯苓当归川芎麦冬(去心)木香姜枣川芎宜酌用。


加味安胎饮

(十三)人参白术(炒)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不宜多用)紫苏(四五分)陈皮如寒,加干姜。


五君子汤

(十四)人参白术炙甘草广皮干姜

内补丸

(十五)熟地当归

青娥丸

(十六)杜仲(姜汁炒)破故纸(盐水炒)核桃(去壳)蜜丸。


紫酒

(十七)大黑豆二合(炒)好酒一盏煎服。


通气散

(十八)破故纸(炒)先嚼胡桃。


加味归脾饮

(十九)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远志(不可多)黄芩山栀丹皮香附木香去黄芩、山栀、丹皮、香附,加枣仁、圆眼肉名归脾饮。


补中安胎饮

(二十)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黄芩紫苏白芷(炒)姜枣

加味逍遥散

(二十一)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炒)柴胡丹皮黑山栀熟地

异功散

(二十二)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广皮

生脉散

(二十三)人参麦冬(去心)北五味

都气饮

(二十四)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北五味

甘草大枣汤

(二十五)小麦炙甘草大枣

安胎调气饮

(二十六)人参白术(炒)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酒炒)川断杜仲陈皮砂仁

补血汤

(二十七)黄(炙)当归川芎

黄糯米汤

(二十八)黄六两(炙)糯米(五合)水六升,煎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辰砂安神丸

(二十九)生地当归柏子仁(炒去油)枣仁(去壳、炒)茯神(去皮、木)竹茹砂仁

补心汤

(三十)人参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酒炒)枣仁麦冬小麦

七味丸

(三十一)熟地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肉桂

加味八珍汤

(三十二)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酒炒)肉果(面粉裹煨)罂粟壳(醋炒)

左归饮

(三十三)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杞子炙甘草

十圣散

(三十四)人参黄(炙)白术(炙)砂仁炙甘草熟地白芍(炒)当归川芎川断姜枣

千金保胎丸

(三十五)熟地当归阿胶川断杜仲黄芩(炒)香附(制)砂仁艾叶(炒炭)枣肉

加味芎归汤

(三十六)当归川芎发余炭鳖甲(炙)

人参生化汤

(三十七)人参当归川芎炙甘草姜炭(多则四分)桃仁(去皮)枣肉加附子一片,以回阳止逆,亦可助参、之功。若渴,用人参、麦冬、北五味。


滋荣益气汤

(三十八)人参白术(炒)熟地当归川芎北五味黄(炙)陈皮麦冬(去心)有汗,加姜、枣;大便不通,加苁蓉;块痛,加肉桂、益母草;痰,加姜汁、竹沥;泻,加茯苓。


十全大补汤

(三十九)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炒)川芎肉桂黄

升举大补方

(四十)人参白术(炒)熟地当归川芎黄(炙)麦冬(去心)陈皮炙甘草升麻白芷(炒)荆芥

黄雌鸡汤

(四十一)熟地当归白术(炒)黄(炙)肉桂鸡汁煎服。


殿胞煎

(四十二)当归川芎炙甘草茯苓肉桂

五物煎

(四十三)熟地当归白芍(炒)川芎肉桂

当归黄汤

(四十四)当归黄(炙)白芍(炒)

长生活命丹

(四十五)人参生姜莲子(去心)麦芽(炒)煎汤送饭锅焦粉二匙,渐加至四五匙。


八味丸

(四十六)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

金匮肾气汤

(四十七)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怀牛膝车前子

当归补血汤

(四十八)当归黄(炙)茯苓

调卫止汗汤

(四十九)人参黄(炙)麻黄根炙甘草陈皮当归桂枝大枣桂枝发表,用于止汗之中,不过引参以固卫耳,一二分足矣。


加味六味丸

(五十)熟地山药山萸肉(去核)茯苓丹皮泽泻麦冬(去心)北五味

全生活血汤

(五十一)黄(炙)熟地生地川柏(炒炭)升麻不应加人参。


止汗散

(五十二)人参当归麻黄根熟地牡蛎小麦(麸炒)川连炭少许

加减养荣汤

(五十三)当归川芎茯神枣仁(去壳,炒)麦冬(去心)人参圆眼肉陈皮炙甘草生姜竹茹

人参当归汤

(五十四)生地当归白芍(炒)人参麦冬(去心)竹茹粳米大枣

加参宁肺生化汤

(五十五)当归川芎人参炙甘草橘红桑皮(炒)杏仁半夏(制)虚而多痰,加姜汁、竹沥。


七味白术散

(五十六)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干葛

参苓莲子饮

(五十七)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山药陈皮升麻莲子生姜

加参生化汤

(五十八)当归川芎人参黄(炙)甘草(炙)升麻白术(炒)北五味

母鸡汤

(五十九)人参黄(炙)白术(炒)茯苓牡蛎麻黄根黄母鸡汁煎。


羊肉汤

(六十)当归川芎生姜精羊肉

加味四物汤

(六十一)熟地当归白芍(炒)川芎花粉木通猪蹄以葱洗乳房。


玉露散

(六十二)人参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炒)川芎桔梗

阿胶散

(六十三)当归白术(炒)茯苓阿胶甘草(炙)川芎(少许)陈皮姜枣

散方三十一

抑青丸

(一)柴胡当归炙甘草钩藤白术(炒)

清肝饮

(二)生地当归生白芍柴胡麦冬(去心)苏梗香附(制)青皮(炒炭)

紫苏饮

(三)当归白芍(炒)人参炙甘草陈皮砂仁苏叶葱白生姜

祛风定痛汤

(四)生地川芎茯苓肉桂荆芥防风独活大枣

天仙藤散

(五)天仙藤香附(制)陈皮炙甘草木瓜姜皮

乌药顺气汤

(六)乌药僵蚕(炒)干姜炙甘草陈皮木贼制香附白芷葱宜加生血活血之品。


芎苏散

(七)紫苏川芎(不宜多)白芍(炒)陈皮白术(炒)炙甘草麦冬(去心)

钩藤汤

(八)钩藤钩当归人参茯神桑寄生桔梗如烦热,加石膏一钱。


木香散

(九)木香炙甘草丁香淡盐汤下。


五加皮散

(十)五加皮阿胶(蒲黄炒)杜仲(盐水炒)狗脊白芍(炒)防风萆杏仁(去皮)薄荷

五加皮丸

(十一)五加皮杜仲(炒)狗脊白芍(炒)萆川断诃子薄荷

缩砂散

(十二)砂仁(末),米饮下。


防风丸

(十三)防风黄芩(炒)米饮调下。


升阳除湿汤

(十四)柴胡升麻猪苓泽泻(炒)陈皮炙甘草炒苍术炒白术防风姜枣

胃风汤

(十五)当归柴胡升麻葛根炙甘草蔓荆子本木贼川柏(炒)苍术(制)姜枣

桂枝茯苓汤

(十六)桂枝茯苓丹皮炒白芍桃仁(炒焦)

苏香丸

(十七)当归炒白芍砂仁炙甘草黄芩(炒)苏梗木香

香苏散

(十八)香附(制)紫苏陈皮炙甘草砂仁生姜阳明加葛根、知母;少阳加柴胡;太阳加防风。


回生散

(十九)橘红藿香淡姜汤下。


藿香正气散

(二十)藿香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砂仁桔梗紫苏苍术(炒)姜枣可加木香。


木香通气散

(二十一)木香枳壳(炒)制浓朴草果(煨)槟榔陈皮制附子穿山甲(炙)葱白

七宝丹

(二十二)人参炙甘草当归白芍(炒)川芎紫苏生姜大腹皮(醋炒,多则二三分)葱白

消风散

(二十三)甘菊荆芥当归大豆叶(炒)防风茶叶羚羊角(镑)生石膏(三、四分)

芎乌散

(二十四)川芎乌药加当归更稳。


三圣散

(二十五)肉桂当归延胡索(醋炒)

泻白散

(二十六)地骨皮杏仁(去皮)桑白皮(炙)

益黄散

(二十七)陈皮青皮(炒焦)诃子(煨)丁香炙甘草

藿香温胃饮

(二十八)人参白术(炒)炙甘草陈皮藿香丁香当归姜炭浓朴(制)生姜手足冷加附子。


加味吴茱萸汤

(二十九)肉桂当归吴茱萸(泡)干姜防风丹皮赤茯苓麦冬(去心)炙甘草桔梗细辛(少许)半夏(制)

七珍散

(三十)人参生地川芎石菖蒲(鲜者佳)防风细辛朱砂薄荷汤下。


漏芦散

(三十一)漏芦蛇蜕(炙)蒌仁好酒调下。

攻方十六

斩鬼丹

(一)川芎秦艽柴胡吴茱萸(泡)芫花(醋炙)巴戟巴霜僵蚕(炒)蜜丸酒下,出恶物即愈。


雄黄丸

(二)雄黄鬼臼朱砂巴霜獭肝蜥蜴(炙)蜈蚣(炙)清汤下,服过前方,既下恶物,即以补元为要。


七宝丹

(三)紫苏大腹皮炙甘草人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姜葱白

见丸

(四)附子(制)干姜茴香(炒)吴茱萸(盐水炒)巴戟肉桂莪术(醋炒)桃仁(炒)延胡索(醋炒)

胜金散

(五)盐豉(一两)麝香(一钱)青布包,烧炭研末,秤锤烧赤,淬酒下。


三蜕散

(六)蛇蜕(炒焦)蝉蜕(焙燥)发灰益母草汤调下。


失笑散

(七)生蒲黄五灵脂

牛膝散

(八)怀牛膝川芎生蒲黄肉桂朴硝(少许)

起忧散

(九)当归川芎赤芍肉桂丹皮生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白芷

黑神散

(十)黑豆地黄当归赤芍生蒲黄炮姜炙甘草肉桂(研)童便下。


神仙回脓散

(十一)大黄(炒)白芷木香沉香没药蛤粉穿山甲(炙)每服一丸,重一钱五分,参汤下。


抵圣汤

(十二)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人参赤芍泽兰生姜

《千金》神造汤

(十三)蟹爪(一升)阿胶(二两)炙甘草(一两)

琥珀地黄丸

(十四)琥珀蒲黄(炒)延胡索(粘米炒)生地生姜生地汁浸生姜渣,生姜汁浸生地渣,蜜丸。


一灵三圣散

(十五)干荷叶干地黄粉丹皮生蒲黄(另研末,以前三味煎汤,送下)

荷叶散

(十六)荷叶地黄汁延胡索(醋炒)

涩方三十三

大宁散

(一)黑豆(三十五粒)罂粟壳(半生半熟,二两)甘草(半生半炙,二两)生姜

加味固阴煎

(二)人参熟地山药山萸肉川断北五味当归菟丝子(炒)炙甘草

竹茹麦冬汤

(一)竹茹(三两)麦冬(去心,一两)前胡(一钱五分)橘皮(一钱)芦根(三两)煎服,如身热,加地骨皮一两

滋阴清燥汤

(二)生地生白芍麦冬(去心)知母(炒)茯苓条芩葛根橘红(盐汤泡)炙甘草竹茹灯草

犀角散

(三)犀角条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茯苓竹沥(冲)甘草

竹叶汤

(四)茯苓麦冬(去心)黄芩竹叶防风

麦冬汤

(五)麦冬(去心)人参茯神生地黄芩犀角炙甘草莲子

知母丸

(六)知母(炒)为末,枣肉丸。虚者,人参汤送下。


知母饮

(七)知母麦冬(去心)赤茯苓黄芩黄(炙)甘草(炙)桑皮竹沥

调中和气散

(八)苏梗砂仁壳石膏(不可多)知母(炒)川柏(炒)前胡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

(九)羚羊茯神当归杏仁甘草麦冬(去心)五加皮米仁枣仁防风川芎(少许)有痰,加竹沥、姜汁。


天冬饮子

(十)天门冬知母(炒)茯苓白芍熟地荆芥人参当归防风北五味川芎(不宜多)羌活生姜茺蔚子(不宜多)

龙胆泻肝汤

(十一)人参天冬龙胆草(酒炒)麦冬(去心)川连(炒)生甘草山栀知母(炒)黄芩柴胡北五味

天冬汤

(十二)天冬紫菀知母(炒)桑皮(蜜炙)桔梗北五味如嗽血加黄芩、阿胶。


宁肺饮

(十三)天冬知母(炒)紫苏桔梗炙甘草寒加杏仁、桑皮;多痰加姜汁、竹沥、陈皮;热加黄芩;心不舒畅加百合、川贝;虚加人参、紫菀。


左金丸

(十四)川连吴茱萸(泡)

凉胎饮

(十五)生地当归白芍甘草茯苓钗斛香附(制)

侧柏丸

(十六)侧柏叶黄芩蜜丸,清汤下。赤带漏下如猪肝汁,此方可治。


滋肾丸

(十七)知母川柏肉桂(少许)

清金利水汤

(十八)生地当归麦冬(去心)花粉扁豆知母泽泻广皮

淡竹茹汤

(十九)淡竹茹(三四两)煎汁,服一二碗。


三黄解毒汤

(二十)黄芩(炒)黄连(炒)黄柏(炒)栀子

凉膈滋阴丸

(二十一)生地蒌仁枳实(炒)大力子

加味竹叶汤

(二十二)生地白芍地骨皮竹叶茯苓人参浮小麦

芦根清胃饮

(二十三)葛根芦根人参麦冬(去心)知母竹茹栀子葱白

黄芩汤

(二十四)黄芩白芍甘草(炙)大枣

犀角地黄汤

(二十五)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加味清胃散

(二十六)生地当归川连连翘青皮(炒炭)甘草炒术

清肺饮

(二十七)栀子黄芩知母麦冬(去心)桑皮乌梅

黄连汤

(二十八)川连侧柏当归香附(炒)阿胶(为末)米饮下。


衄血汤

(二十九)侧柏叶蒲黄(炒)白芍黄(炙)为末,米糊丸,清汤下。


益元散

(三十)滑石()生甘草辰砂

清魂膏

(三十一)藕汁生地汁童便酒冲服。


茅根汤

(三十二)白茅根瞿麦车前子通草滑石()甘草鲤鱼石首鱼石(研末)

三黄熟艾汤

(三十三)黄芩黄连黄柏艾(醋炒)

上一篇:原要论下一篇:痘疹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