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其术肇于扁鹊,华佗继之。故其所传诸法与国医少异∶治外以针刺蒸灸胜;治内以顶、串、禁、截胜。取其速验,不计万全也。
手所持器以铁为之,形如环盂,虚其中,置铁丸,周转摇之,名曰虎刺。乃始于李次口。
次口,走医也。常行深山,有虎啮刺于口,求李拔之。次口置此器于虎口,为拔其刺。后其术大行,名闻江湖。祖其术者率持此以为识,即名虎刺云(三才藻异作虎撑)。
手所持药囊曰无且囊,云秦无且所用者。针曰铍针。有小袋曰罗星袋。有小尺曰分脉尺。
有药点之镜曰语魅。有马口铁小筒,用以取牙,曰折脆。所作伪药皆曰何兼。市草药曰夹草。
持竿布,卖膏药,曰货软。作道妆僧服曰游方。用针曰挑红。用刀曰放红。撮痧曰标印。艾火曰秉离。水调曰填冷。与人治病曰打桩。两人合治曰拢工。共分酬金曰破洞。赚人财帛曰捞爪。脱险曰出洞。如此之类不能悉载,略举一、二焉。
走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能守三字之要者,便是此中之杰出者矣。
走医有四验,以坚信流俗∶一取牙;二点痣;三去翳;四捉虫。四者皆凭药力。手法有四要∶用针要知补泻;推拿要识虚实;揉拉在缓而不痛;钳取在速而不乱。志欲敖,礼欲恭,语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顶、串而外,则曰截。截,绝也,使其病截然而止。按此即古汗、吐、下三法也。然有顶中之串,串中之顶,妙用如神,则又不可以常格论也。
药有常用之品,有常弃之品,走医皆收之。病有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
故有二难,曰∶用药难;识症难。非通乎阴阳,察乎微妙,安能使沉顿起,名医拱手?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然今之煦煦然唯利是求、言伪而辩者,开方则笔似悬槌,临症则目如枯炭,直谓之医奴可耳,此走医之罪人也。
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用奇乘间,一时之快捷方式也;得心应手,平日之功用也。古人出则行道,入则读书。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而一切戾不能中之,可以却病延年。否则己身之厄不能免,又焉能救人之危耶!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入主出奴,各成门户。在延医者每以病试医,在为医者又以药试病,彼此茫然,迄无成效。幸而偶中,则伪窃标榜。走医之术类聚既非,乡里论道罕见精微,惟各挟一长以遨游逐食,忌则相贼,合则相呼,如雀隼之交,欢屈莫定。有如此者,勿药有最验者曰丹头,即劫剂是也,病除后必不可再用。走医多挟此以博效,人每诧为神奇。病后再求余药,则授以丸药,谓可除余疾也。不知此即药肆中所弃之根渣,不论寒、热、温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有未效,必以意求。苟意入元微,自理有洞解,然后用药无不验。今则每恃祖方为长技,用而偶验,则留根不除,俟再发而再获也。用而不验,则率用猛毒之药以攻之,所谓下杀手也。在实症或间有转机,而虚损之人不且立毙者乎?不知全在平日用心之讲求也。若终岁群居科诨,入市招摇,贪饕沉凶,不知潜心理道者,勿读吾书。
截法中有点金药、拦江网、八面锋。如鲫鱼霜、中分散、截骨、移毒皆点金药也。黄鹤丹、青囊丸皆拦江网也。兑金、鲤鲮皆八面锋也。俱不可不知。
走医于内科有变病法,如药脾丸中之用木瓜露以闭溺窍;掩月散中之用鲤脊鳞以遮瞳神;取贝母中之丹龙睛以弛髓脉;剔刺中之连环骨以缩骨筋。外科则用白朱砂以种毒,蛇蕈灰以种疮,即九种十三根之类。更有合扁豆膏以留疟,曼陀酒以留癫,甚则醉兽散之可以病牛马,金针丸之可以困花木,种种不仁,愈降愈甚,良由操技不精,欲借此遂其罔利之心耳。
此书虽尽删其法,而不能尽绝其传也。故述其大概,使后来者知所免焉。
以上十二条从丁氏八千卷楼所藏抄本补入。所论确有见地,且举其弊而胪列之,足为殷鉴,
一、是编写内外二种,首列其要,次及其余。合之则诸法毕备,分之仍各有妙用,弃俗从雅,庶览者得有流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一、医分必分症类次,兹则从法集方。有一病而诸门俱入者,以其各有治法,故不以类聚,不欲紊其成法也。
一、柏云手抄有《市语宗派神用运技》一卷,言多不经,启后人渔利之私,急为芟削,间采一、二入《绪论》中,以广见闻。
一、顶、串、截为走医三大法,以譬三才也。未流辄妄定成数,有九顶、十三串、七十二截等目,每自夸于人,辄曰∶某某得几顶、几串、几截,其法甚秘,云罕有全知者。不知以类统计,宁止区区者。余因尽发其秘,非欲矜己之长,良由济世一端,多多益善也。外有九种、十三根等法,能拔骨髓诸毒,然不肖疡科,每窃以取利,种毒留根,变小成大,实则为利浅而受害深,宁弃而不录。
一、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
一、方用单行奏功最捷,药有制品取效更神,针灸辅药力所不及也。故列药外百物,又推恩所宜及也。故列医外奇病所以毕其法,药戏所以备其趣,皆以神妙用而奏厥功也,因并存之。
一、药品尚真,奚录伪焉?曰∶所以着奸也!知其术,始不受其愚,而作伪者更无以巧取浓利,殆犹删诗不去郑、卫之意。矧其中有可用者,若假象皮膏之收口,假乳香之定痛,着效更捷子真,亦方术所不废也。至若蒙汗、麻沸等方,予皆有之,而不备录者,恐易以启奸,且一、取虫为走医第一要法,而选元尤有起死回生之术。无此二门,则无由见神,故兼存不废。
一、是书初着,尚有灵穴经、奇脉经、灵草经、识症论、变症论及阳取、阴取、隔二、隔三诸法,当另为一编以问世。
一、是书采录得于柏云手抄者十之三,《百草镜》、《救生海》者十之三,《养素园》及《江闽方本》者十之三,其一则传于世医者,悉汇而成帙。盖筌蹄由始例得并志焉。
一、丸散云刀圭者,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五匕者,即今五铢钱边五字者,抄之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匕即匙也)。
按恕轩先生原订有内、外二编,凡例所论,总内、外而言之。兹所刊者,惟内编四卷。如水法、祝由、药外、医外、药戏、取虫、选元诸条皆内编所不载。今年正月,从越中藏书家觅得外编,如获拱宝。匆次不暇细校,录付仍嘱吴君平格补注,行将以次开雕,以公同好。
光绪庚寅五月望迈孙识。
《周礼》分医为四∶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后乃有十三科,而未闻有“走方”之名也。《物原》记岐黄以来有针灸,厥后巫彭制药丸,伊芳尹创煎药,而未闻有“禁、截”诸法也。晋·王叔和纂《脉经》,叙阴阳、内外,辨部候、经络、脏腑之病为最详。金·张子和以汗、下、吐三法,风、寒、暑、湿、火、燥六门为医之关键,终未闻有“顶、串”诸名也。有之,自草泽医始,世所谓“走方”是也。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贪利恣睢,心又类盗;剽窃医绪,倡为诡异;败草毒剂,悉曰仙遗;刳涤魇迷,诧为神授。轻浅之症,或可贪天;沉痼之疾,乌能起废?虽然,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症、知脉、辨药,通其玄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矣!今之游权门、食浓俸者,胥能决生死、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
予幼嗜岐黄家言,读书自《灵》、《素》、《难经》而下,旁及《道藏》、石室;考穴自《铜人内景图》而下,更及《太素》、《奇经》;《伤寒》则仲景之外,遍及《金》、《木索》;《本草》则《纲目》之外,远及《海录》、《丹房》。有得,辄抄撮忘倦,不自知结习至此,老而靡倦。然闻走方医中有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其徒侣多动色相戒,秘不轻授。
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鲜有贯通者。以故欲宏览而无有宗子柏云者,挟是术遍游南北,远近震其名,今且老矣。戊寅航海归,过予谈艺。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顾其方,旁涉玄禁,琐及游戏,不免夸新斗异,为国医所不道。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亦视其人之善用斯术否也。
医学渊源古帝,其书满家。经方脉论,各有专门。彪炳后先,几于充栋。独走方铃医自为一科。习是技者,师师口授,法相承。大率剽窃前贤绪论,以自为盈缩,或夸神授,或诧僧传。方则多本古人,又不能尽通古人之意,故自古无专书,人亦以卖艺者流薄之。其徒众辄挟此訾食江湖,秘其主使方剂,互为标揭。而乡僻城市随遇疗治亦往往奇验,比之世为名医吝骄自大之辈似又胜之。尝读仓公传及六朝褚生列传,与近代苏、沈所纪,见证处方亦都暗合,可见铃串流传远有端绪,抑亦画山水者,同能不如独胜欤!同里赵恕轩先生纂《串雅》一书,盖尝遇铃医之贤者,不私所得,悉以授之。先生删其眩异繁缛,参与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其用心亦孔浓矣!咸丰初,为余杭某君刊行,未及流布,遽毁于庚辛之难,人间仅有存者。
徐侍郎颂阁先生乙酉春来杭州,从丁氏八千卷楼假归,录付以去。濒行属余刊印,以公同好。因乞吴君平格(庚生)补注,条系于后。平格邃于医,其所注悉有根据,足以增益是书。若
光绪庚寅仲夏仁和许增迈孙识。
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汤下;气病木香汤下,或沉香或木香随时酌用;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滚水下;余可类推。
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泡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曲糊为丸。随症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之类。
飞霞子韩,昔游方外治百病,男用黄鹤丹,女用青囊丸,此二方乃游方之祖方也。
庚生按∶编中所载各方,用之得宜,奏效自捷。然须详审病患体质之虚实,症之寒热,慎勿妄投致误。
治一切无名肿毒,治瘰尤效。
归尾五钱,大黄、荆芥、桔梗、乳香(炙)、没药(炙)各二钱,黄芩、连翘各三钱,防风、羌活各二钱五分,全蝎一钱,蝉退二十个去头,僵蚕二十五条,牛皮胶一两土炒,雄黄七分,用醋擦焙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汤煮焙干。
上药共为细末,用真米醋打糊为丸,每丸重一钱二分;朱砂一钱五分,共为衣。磁瓶收贮,内用麝香五分以养之,每服一丸,滚酒送下。未成内消,已成出脓,神效异常。
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槐花(炒)四两,当归、川乌、元参(炒)各二两,麻黄、茯苓(乳拌)、防风、薄荷、甘草各一两,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五钱,冰片五分另研。
先以前十味研细末,后入冰片,和匀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小儿减半,细嚼清茶送下。
庚生按∶小儿惊风有急慢之别,二者判若天渊,古今方书每混合不分。殊不知急惊属火属痰属实者多,慢惊属风(脾虚生风)属寒属虚者多。此方内有川乌、牙皂、麻黄、冰片诸品辛燥升散,开窍祛风,投之急惊,恐小儿稚阴稚阳难禁耗散,惟内有实火实痰者,尚可无害。
治一切瘟疫、时气、恶寒发热、昏迷头痛等症。
制大黄一两五钱,生大黄一两五钱,僵蚕三钱,生姜汁捣糊为丸,重九分、七分、五分凡三等。遇瘟疫时症,取无根井华水服之(即平旦井中取起第一汲之水),视病患之老幼强弱,为
治疮疡。
银花、生甘草、当归、蒲公英各一两,黄芩一钱,乳香一钱。上乳香研末,先将银花等五味用水五碗煎成一碗,将乳香末调服,神效。
治痈疽疖毒及初生多骨疽。
大黄一两,芙蓉叶一两(晒干为末),麝香、冰片各三分,五倍子一两,藤黄三钱,生矾三钱。
上药为末,米醋调成如浓糊,涂于多骨疽之四周,中留一穴如豆大,以醋用鹅翎不时扫之,一日夜即内消。若不扫,虽涂亦无益。其余痈疖亦以此药敷之,极神效。
庚生按∶多骨疽属阴者多,初起往往不疼不痛,此方只宜于痈疖等阳毒,但不可施之阴症,似于多骨疽不甚相宜。
治发背、痈疽、疔疮、恶疖一切无名恶疮肿毒,热疼痛,初起未溃者。锦纹大黄不拘多少,一半火煨熟,一半生用;甘草节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匙,空心温酒调服,以疏利为度。
此方创于疡医公孙知,点一切痈疽,无不神效。丹砂养血益心,雄黄长肉补脾,矾石理脂膏助肺,磁石通骨液壮肾,石胆治筋滋肝。
上药各等分,入阳城罐,盐泥固济,升炼,取飞霜用。
此方甚奇,以千金得之,用无不效。
滴乳香四两(箬包烧红,用砖压出油),净没药四两照前式去油,鲜油血竭四两,白色儿茶四两,上好银朱四两,杭州定粉四两,上好黄丹四两,上铜绿三钱。
上药各另碾至无声为度,筛极细末,拌匀,临时照所患大小,用夹连泗油纸一块,以针多刺小孔,每张用药末五钱,以真麻油调摊纸上,再用油纸一块盖上,周遭用线缝好,贴患处,用软绢扎紧,自然止痛,化瘀生新。过三日将膏药翻过,用针照前多刺小孔贴之。因药品甚贵,取其可得两面之药力也。无火之人内服十全大补汤,有火之人减肉桂、姜、枣,按日煎服,兼以饮食滋补,无不取效。至重者用膏二张,百无一失。
庚生按∶此方破溃后用之最效,若未溃未出大脓,非所宜也。
大鲫鱼一个去肠,以砒霜纳入鱼腹,露干放阴地,待有霜即刮下,用瓶收贮,以针搜净牙根,点少许,咳嗽自落;或以少许药置膏药上,贴蛀牙上,即落。
庚生按∶砒宜用白者,每鱼一两,纳入白砒一钱,不可过多。
又方∶活鲫鱼一尾,约四五两,白砒六钱,将砒末纳入鱼腹中,待鱼烂之后,将鱼骨洗净,晒干为末,每用少许点所患牙根上,自落。
熟地一斤,万年青三斤(小用五斤),桑椹一斤,黑芝麻八两,山药二斤,南烛皮四两,花椒一两,白果一两,巨胜子三两(连壳),蜜丸,早晚以酒送下各五钱,忌食萝卜。
又方∶熟地一斤,苡仁、山药、桑叶各八两,白术、生何首乌各二两,巨胜子、白果各三两,黑芝麻四两,北五味二两,山药一斤,花椒一两,乌头皮四两,胡桃肉三两,加参片三两(无亦可),蜜丸,每日用开水,吞服五钱。
葱根、荸荠捣汁一碗。以松香膏四两,并麻油煎至滴水成珠,方入前汁,摊膏贴患处,即愈。
作痛作疮,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次日即愈。
治小儿耳内湿烂。上梅冰片二分,芦甘石一钱,枯矾三分,龙骨一钱,海螵蛸一钱,桔皮炭三钱,赤石脂上药为细末,加胭脂边二钱,用纸包固,以水浸湿,用火煨炭存性,和匀,再研吹之,极效。
硫黄半斤,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周时,以铁匙抄于火上试之,伏火即止,候干以大火之;如未伏,更煮以伏为度。好研末,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和硫磺末,锅内煎如膏,铁匙抄出,细研饭丸如麻子大。每空心盐汤服十丸,极有效验。
治久嗽暴嗽。雄黄一两研末,用泥固济令干,水调赤石脂封口,更以泥封待干,架在地上用炭火十斤簇。候火消三分之一,去火待冷,取出如镜面光明红色,在瓷钵内细研,蒸饼丸如米大。每服三丸或五丸,以甘草汤吞服,服后稍睡,良久即愈。
庚生按∶此方似太猛峻,用时须审病患虚实为妥,予尝以一方治久嗽颇效,方附后∶香橼一枚去核切片,以清酒同捣烂,入砂罐,文火徐徐煮之,自黄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唤醒病患,属其用匙挑服,服毕再睡片时,一次即愈。
又方∶向南柔桑枝一束,折寸断;纳砂罐中,入水五碗,煎至一碗,饮之亦效。
专治血症。剪草一斤,洗净晒干为末,入生蜜二斤,和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铁器。
每日蒸晒一次,九蒸九晒乃止。病患于五更时面东坐,不得语言,以匙抄药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饮压之。药宜冷服,米饮亦勿大热,服后或吐或呕,均不妨。久病损肺咳血,一服即愈。寻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此药绝妙。
庚生按∶此许学士方也,专治劳瘵吐血肺损及血妄行等症。许公盛推其妙,称为神授云。
剪草疑即茜草,本草虽载其名,只云生山泽间,苦凉无毒,未明形状。《本事方》谓剪草即茜草,婺州台州皆有之,人鲜知者,细绎方意,盖即茹芦也。
治一切风疾。青藤(出安徽太平荻港者上,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藏瓮器中。同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后,将病患身上拍一下,即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风病皆愈,须避风数日。
庚生按∶青藤本名青风藤,生台州山中。其苗蔓生木上,四时常青,主治风疾,兼治风湿流注,疖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等症。此方见《集简方》。
感风湿而成。遍身掣肘疼痛,足不能履地,百药不效,身体羸瘦。木通二两(切细),取长流水煎汁服之,后一时许,周身发痒,或发红点勿惧,上下出汗即愈。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