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汉以上有说无方。由汉以下方与说始备。说不乖理。方不违义。斯其为良医矣。古之医有俞跗。渤海秦越人。其为术不止汤熨针石。能视见人五脏结。割皮解肌。湔浣肠胃。神秘精妙。咸可为后世法。汉仓公得黄帝扁鹊脉书。其言人生死不爽毫发。司马迁备载之。后世多不晓。然其意则微矣。医之攻疫。犹将之制敌。善将者不择人而战。善医者不择病而治。余观韬钤诸书。阴阳变化。纵横间谍。天地人事之纪。莫不详究。下至云鸟龙蛇八阵六花之奇。进退倚伏战守攻围之具。条贯靡遗。真可为用兵之权舆矣。然敌之来。虚实HT瑕。其机难测,而其为变无穷。胜败死生。
在料量呼吸之顷。不可尝试而冒为之者。则决策发奇运用之妙。存乎其人。医之为道。亦若是而已。目者肝之外候。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故火乘肺白轮赤。火乘脾肉轮赤。火乘肝肾黑神翳。心君火动。则各有所乘。五脏之虚实。六气之乖和。皆应于目。医者视形色。察脉理。审度量。立规矩。知其有余不足。与法之顺逆。然后可以为施治之。则此龙木集之所由作也。立论精微。布法该核。深有得于俞扁仓公神髓。理由说阐方以义裁。不啻如孙吴之法。严整疏远。可以待胜乎敌。而生死起废。应手而得者。惟在人善用之耳。
毅所侍御黄公。患其集未广布。命梓之以传。其仁溥矣。公观风海表。荒陬僻邑。咸所爱HT。其民之欺蔽于豪强。
网络于诛求。靡烂于棰楚敲扑之下。盖蔽而不获伸者。不有妨人之苦于懵瞽者乎。殆有甚者。又不有精神内竭。目系上强。惧旦夕陨弃而不克救者乎。其未经历与所未廉得者。困苦憔悴之状。不亦有如是之极且急者乎。公见之必尽悯之。
不欲其夭废而安全之者。其亦有所处矣。生人之心一也。起废疾则思广其方。理天下则务平其政。公佐天子出治调变之任。亦尽是心而已。常郡侯浠桂。朱公以公命属文于余。余不佞。不能为文。惟推公之心以为侯告。侯曰然。遂书之。
万历乙亥岁春三月吉日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广东按察司佥事前南京兵部车驾司郎中王问撰
详夫自古名人。无不从学而就功。推穷事理。尽因事以立文。须在理通。方当行用。若或言词无据。即不足与讨论。
臣从幼岁业此道留心。亦乃数世相传。岂敢妄违先哲。每逢同道。皆言眼疾有七十二般。及问其数。名迹难言一半。今则谨按诸家眼论。夙夜搜求。敢推眼疾之名。果有七十二种。据其疾状。患者颇多。论录为歌。以贻后代。又自古诸家之眼。各有条章。病状一一不同。数目皆书不足。或有画作图形。或有歌其药性。虽则救人为切。详之理未周全。遂乃按其古今。缀为歌颂。名号审的歌矣。庶使心念其言。眼看疾状。认识既不差错。治疗又有所凭。将用救人。永无伤横。
近见庸医之辈。学不从师。自出己意。乱行针药。或虚则反泻。实则反补。或则翳嫩便针。疮痕割烙。或即不看血忌。
触犯人神。或即误针太深。损其荣卫。因兹疼痛。便致损伤。针刀伤触着五轮。汤药乖于脏腑。亦由病家无鉴。任信庸医。遂使可瘥之眸。永沉昏暗之证。忝为人子。曷不愍伤。故书苦口之辞。发挥歌诀义理者也。
夫眼者。五脏之精明。一身之至宝。如天之有日月。其可不保护哉。然骨之精为瞳子。属肾。筋之精为黑眼。属肝。
血之精为络果。属心。气之精为白眼。属肺。肉之精为约束。属脾。契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之系。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顶中。故六淫外伤。五脏内郁。饮食房劳。远视悲泣。抄写雕镂。刺绣博奕。不避烟尘。刺血发汗。皆能病目。故方内有五轮八廓内外障等。各各不同。尤当分其所因。及脏腑阴阳。不可混滥。如决其面者为兑。属少阳。近鼻上为外。属太阳。下为内。属阳明。赤脉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此三阳病。不可混也。睛色赤。病在心。色白。病在肺。色青。病在肝。色黑。病在肾。色黄。病在脾。色不可名者。病在胃中。此五脏三阳病。不可混也。仍叙三因于后。
病者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随气上厥。逢脑之虚。浸淫眼系。荫注于目。轻则昏涩。重则障翳。眵泪肉。白膜遮睛。皆内所因。或数冒风寒。不避暑湿。邪中于项。乘虚循系以入于脑。故生外翳。翳论中所谓青风、绿风、紫风、黑风、赤风、白风、白翳、黄翳等。随八风所中。变生诸证。皆外所因。或嗜欲不节。饮食无时。
生食五辛。热啖炙。驰骋田猎。冒涉烟尘。劳动外睛。乃丧明之本。所谓恣一时之游佚。为百岁之固愆。皆不内外因。
治之各有方。
眼中赤翳血轮心(眼中白翳有小赤脉是血轮主属心)黑睛属肾水轮深(黑睛属肾为水轮)白晴属肺气轮应(白睛为气轮属肺)肝应风轮位亦沉(肝主风轮在内无形)总管肉轮脾脏应(肉轮属脾)两睑脾应病亦侵(两睑属脾)瞳人属胆为淮海光明莹净直千金一脏不和攻入眼针医宜早莫沉吟愚痴初患不将治初问针药却生疑求神拜鬼闲烧炙痛极狂心枉祷神风热渐深牢固后昏沉翳膜始求医假使得痊兼复体服药名医日月迟
不疼不痒渐昏薄雾轻烟渐渐浓或见蝇飞花乱出或如悬在虚空此般样状因何得肝脏停留热及风大叫大啼惊与怒脑脂流入黑眼中初时一眼先昏暗次第相传与一同苦口何须陈逆耳只言肝气不相通此时服药期销定将息多乖及没功日久既应全黑暗特名内障障双瞳名字随形分十六龙师圣者会推穷灵药这回难得效金针一拨日当空强修将息依言说莫遣仍前病复宗
凡眼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患者不觉。先从一眼先患。向后相牵俱损。此是脑脂流下。肝风上冲。玉翳青白。瞳人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其眼须针。然后服药。治用防风散、羚羊角饮子。
诗曰∶翳中再好是团圆一点油如水上盘阳里看时应自小阴中见则又还宽金针一拨云飞去朗日舒光五月天不是医人夸巧妙万两黄金永不传
防风散
茺蔚子防风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两)黑参川大黄细辛芒硝车前子黄芩(各一两)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去渣温服。食后。
羚羊角饮子
羚羊角(三两)知母细辛车前子人参黄芩(各二两)防风(二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夜餐后。去渣温食之。
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眼睑骨疼痛。眼内赤涩。有花或黑或白或红,皆因肝脏积热。肺受风劳。或心烦、或呕血。大肠秘涩。夜见灯花如蜂飞。初患之时。宜令针治诸穴脉。忌督脉出血过多。恐加昏暗。宜服还睛丸。
诗曰∶冰翳犹如水炼坚阴中阳里一般般傍观瞳子透表白针下分明岂诳言来往用针三五拨志心服药必能痊若遇庸医强拨下瞳人清净不能观
还睛丸
防风茺蔚子车前子知母(各二两)人参(以下各一两)桔梗黄芩干地黄细辛五味子(二两半)黑参(半两)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不痒不痛。先从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端然。渐渐失明。皆因脑脂流下。肝气冲上。瞳人内有翳如水银珠子。不辨人物。宜令金针拨之。将息后。服补肝汤及石决明丸即瘥。
诗曰∶滑翳看时心且专微含黄色白翻翻才开还大速还小有似水银珠子旋针拨虽然随手落拟抽针出却归源缩针穿破青涎散五月金乌照远天
补肝汤
人参茯苓黑参黄芩(各一两)防风知母桔梗茺蔚子(各二两)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石决明丸
石决明车前子防风知母(各一两)茺蔚子五味子细辛人参茯苓黄芩大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汤送下一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朦胧如轻烟薄雾。渐渐失明。还从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不睹人物。犹辨三光。翳如凝脂色,瞳人端正。状宜令针。金针针之。然后服还睛散、七宝丸立效。
诗曰∶涩翳聚开随睑迟阴阳大小亦微微傍观瞳子凝脂色先哲留言不要疑此障拨时根据本法用针三五不还迟牢封七日图疮将息应当莫自欺
还睛散
桔梗五味子茺蔚子黑参黄芩(各一两)防风知母(各二两)车前子细茶(各二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七宝丸
龙脑(一分)人参(一两)真珠(五钱)石决明(二两另捣罗细研)琥珀青鱼胆熊胆(各二两)茺蔚子(二两)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不痒不痛。渐渐失明。还从一眼先患。惟瞳人里有障翳。乍青乍白。不辨人物。犹见三光。此眼宜令金针拨之。然后宜服还睛散、补肝汤主之效。
诗曰∶散翳又何为所状形同酥点烂容仪随针针了和涎散未得分明自得知封裹安存须善巧莫令患者致狐疑殷勤遣眼还睛散再睹三光百日期忌慎一如传戒行不须恣意纵贪知深言向说何为切记取冥冥黑暗时
还睛散
人参茯苓细辛五味子桔梗(各一两)车前子防风(各二两)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夜食后。去渣温服。
补肝汤
细辛防风茺蔚子(各一两)五味子桔梗(各一两)黑参(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空心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头面多受冷热。毒风冲上。头旋犹如热病相似。俗称雷头风。或呕吐。或恶心。年多。冲入眼内。
致令失明。或从一眼先患。瞳人或大或小不定。后乃相损。眼前昏黑。不辨三光。初觉有患。宜服泻肝汤、磁石丸立效。
诗曰∶俗号雷头热毒风年多冲入眼睛中瞳人微大或微小坐对三光黑不红脑热流脂来结白医师不了便针通虽然翳坠根据前暗自愧庸医不用功
泻肝汤
防风茺蔚子(各二两)五味子细辛黄芩大黄芒硝(各一两)车前子(一两半)桔梗(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磁石丸
磁石(烧赤醋三遍)五味子牡丹皮干姜黑参(各一两)附子(炮半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忽因五脏虚劳受疾。亦由肝气不足,热毒冲入脑中,或因打筑。脑中恶血流下。渐入眼内。后经二三年间变成白翳。一如内障形状。不宜针拨。先患之眼。更一只牵损之眼。却待翳成。根据法针之立效。然后服镇肝丸、还睛散即瘥。
诗曰∶忽然撞振不全伤疼痛微微日子长变即脑脂为白色一如内障睹三光不须错误将针拨却恐为灾难可当在后若牵非损者医元如法如开张
镇肝丸
石决明(一两另研)细辛干山药茺蔚子人参车前子柏子仁茯苓(各一两)防风(两半)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后茶下十丸。
还睛散
人参车前子枯梗(各一两)茺蔚子芎(各一两)防风细辛(各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前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痛。眼内痛涩见花。或因呕吐恶心。或因呕逆后。便令一眼先患。
然后相牵俱损。目前花生。或红或黑。为肝肺受劳。致令然也。宜服羚羊角饮子、还睛丸。兼针诸穴眉骨血脉。令住却疾势也。
诗曰∶初患头旋偏头痛额角相牵是绿风眼眶连鼻时时痛闷涩生花黑白红肝脏谁知先患左肺家右眼作先锋续后相牵多总患缘他脉带气相通风劳入肺肝家壅客热潜流到肾宫秘涩大肠由自可每觉心烦上筑胸必是有时加呕逆风痰积聚在心中羚羊汤药须当服还睛丸散立成功频针眉骨兼诸穴能行病本灭行方忌针督脉宜出血恐因此后转昏蒙瞳子开张三曜绝妙药能医更谩逢
羚羊角饮子
羚羊角防风知母人参茯苓黑参桔梗(各二两)细辛(三两)黄芩车前子(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还睛丸
茺蔚子防风(各二两)人参决明子车前子芎细辛(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不疼不痒。渐渐昏沉。如不患眼人相似。先从一眼起。复乃相牵俱损。瞳子端然不开。不大微小。
不睹三光。此是脏气不和。光明倒退。眼带障闭。经三五年内昏气结。成翳如青白色。不辨人物。以后相牵俱损。瞳人微小。针之无效。惟宜服药补治五脏。令夺病势。宜服决明丸、补肝汤。立效。
诗曰∶都无痛痒不头疼渐渐昏蒙似物瞒没翳恰如浑不患乌风根本更何言有花脏腑虚劳事无即肝家壅气嗔两种既知虚与实分明用药补和宣觉时先服凉药饮空腹宜吞磁石丸食后补肝宜早治瞳人未卜即能痊阳衰年老还相似医者搜索细意看若绝三光应不救瞳人干定是为难
决明丸
石决明防风人参车前子细辛茯苓茺蔚子干山药桔梗(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下十丸。
补肝汤
芍药细辛桔梗车前子人参茯苓(各一两)羌活防风(各二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前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先从一眼先患。以后相牵俱损。亦因肾脏虚劳。房室不节。因为黑风内障。不宜针拨。宜服药将息。针治诸穴脉。宜服羚羊角饮子、补肾丸立效。
诗曰∶黑暗形候绿风同脏腑推寻别有踪黑即肾家来作祸绿风本是肺相攻欲知何药能为疗也要羚羊瘥病宗将息一针除赤眼涩即轻轻兼眼中切忌房劳与嗔怒恣意之流切莫从瞳子开张三曜绝名医拱手谩相逢
羚羊角饮子
羚羊角羌活黑参细辛桔梗黄芩柴胡(各一两)车前子茺蔚子(各一两半)防风(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后茶下十丸。
补肾丸
人参茯苓五味子细辛肉桂桔梗(各一两)山药柏子仁(各二两半)干地黄(一两半)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忽然发动赤色。泪出翳生。或退或聚或散。初时即轻。如经一二年间渐重。瘀目不明。即冤神鬼祈求。此疾皆因肝家劳热所作。毒风入脑眼中。觉患宜眼药将息。不得烧炙头面。可服泻肝汤、青葙子丸。及朱砂煎点之立效。
诗曰∶用力劳神赤痛来睛瞳怕日泪难开有时发动有时退怨鬼求神作祸胎忽尔翳生还自可须知肝膈热荣排急求汤药先除去根株莫遣脏中理一眼初时生作患相牵后眼莫相违今年发动轻轻过后岁应多转转危丸药青葙须至服铍镰双睑血相牵眼中宜点朱砂药但炙头中即易为
泻肝汤
黄大黄黄芩知母芒硝(各一两)桔梗(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青葙子丸
青葙子车前子细辛干地黄菟丝子防风茺蔚子五味子人参泽泻茯苓(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朱砂煎
龙脑(一分)乳香(二分)朱砂(半两)细辛白芷黄连秦皮(各一两)上为末。以水浸一复时。去渣用汁。以蜜五两煎之。点眼。
此眼初患之时。或因伤寒起早。热病后脏气未全。六腑之热未尽。体虚易损。过食热物过多。致令患眼。或见黑花。
瞳人开大。发歇不定。赤肿泪出。宜令镰出瘀血。服熊胆丸、生犀角饮子、泻肝汤。切不可点药。恐损睛也。
诗曰∶热病伤寒可后虚因餐壅热患双睛疼一日先昏暗不久相牵左右拘红肿必须镰睑内生犀饮子最能驱次服决明丸半剂免教白肉更须瘀未宜点眼缘何事却恐生疮败黑珠瞳子忽然开黑大旧来肝肾有风虚神方用胆点和服双目光明却复初若是眼前花出现三年两载始能除
熊胆丸
熊胆(一个)石决明车前子泽泻细辛(各一两)干地黄茺蔚子(各二两)黄牛胆(一个)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生犀角饮子
生犀角桔梗(各二两)羚羊角人参茯苓黄芩知母防风(各一两)上为细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去渣温服。
泻肝汤
石决明川大黄桔梗车前子芒硝(各一两)羚羊角防风(各两半)上为极细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去渣温服之。
此眼初患之时。先疼后痒。碜涩泪出。怕日羞明。白睛先赤。发歇无定。渐渐眼内赤脉横立遮睛。如隔纱看物。难以辨明。此是毒风在肝脏。积血睑之间然也。初患宜令镰洗钩割。莫熨烙。去除根本。然后宜服凉肝散。点七宝膏。
服退翳丸。立效。
诗曰∶白睛先赤作根基痛痒风吹泪出眵碜涩难开旬日内发无定体有瘳时年深渐变时为碧满目凝眵如觉之赤脉如丝横与竖混睛外障莫狐疑毒风赤血成其量如此谁言可易医冷涩药中须得妙点摩翳膜尽为期频镰双睑同篦烙风热平时即住之汤药稍和年岁服要除根本莫镰迟
凉肝散
川大黄桔梗(各半两)黄芩羚羊角黑参人参茯苓(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七宝膏
珍珠水晶贝齿(各一两)琥珀石决明(各三分)空青玛瑙龙脑(各半两)上为末。研令细匀。水五升。石器内煎至一升。去渣煎至一盏。入蜜半两。煎和为膏。每至夜卧时点之。早晨不得点。
退翳丸
白芷细辛五味子枳壳(各一两去瓤麸炒)牡蛎茺蔚子(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汤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赤烂多年。肺脏风壅。发无定准。渐生肉翳侵睛。遮满瞳人。此状宜令钩割熨烙。后宜服除风汤、七宝膏立效。
诗曰∶肉根基有两般便须分别见根源或因赤烂多年后肺脏风冲亦使然或痒或痛无定准一条根肺渐侵满初生浮小钩除易覆着瞳人即稍难去热去风先服药终须割烙即长安残余服药徒能效七宝销磨当自痊
除风汤
防风黄茺蔚子(各二两)桔梗五味子细辛大黄(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五钱。煎五分。食后去渣温服之。
七宝膏
珍珠末龙脑熊胆(各一分)石决明琥珀(各三分)水晶龙齿(各五钱)上捣碎为末。研令极匀。水五升。石器内煎至一升。去渣煎至一盏。入蜜半两和为膏。每至夜卧后点之。早晨不可点。
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年多风赤。睑中有疮。因热在肺膈。脾胃风壅。致令两睑相粘。即宜钩割熨烙。服排风散、乌犀丸立效。
诗曰∶两睑粘睛何所论多年风赤是其因睛疼睑涩皮肉烂疮可相粘似有筋割烙只须多出血铜篦烧赤烙玄门治风丸散须频服年岁中间只去根
排风散
天麻桔梗防风(各三两)乌蛇五味子细辛芍药干蝎(各二两)上为末。空心食后米饮汤调下一钱。
乌犀丸
乌犀茯苓芍药细辛黑参人参(各一两)干山药羌活(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皆因五脏虚劳。风热冲入肝膈之间。渐渐生翳。或后上生向下。或从下生向上。名曰顺逆障。亦用钩割熨烙。点膜。去除晕膜。然后宜服补劳人参丸、知母饮子立效。
诗曰∶此眼眸有翳逆顺要须知从下生为逆名医效亦迟消停经日月汤药至还生熨烙并钩割涂磨散却宜下来生顺逆治法宜如之效速非同逆忌省即根据根据
补劳人参丸
人参茯苓桔梗干地黄防风木香桂心干山药细辛(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知母饮子
知母茺蔚子车前子(各二两)黄芩桔梗大黄五味子(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钟。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皆因脾胃积热。肝脏受风。渐渐入眼。致生翳膜如鸡冠蚬肉。其肉或青或赤。此疾宜令钩割镰洗熨烙。然后宜服抽风汤。除热茺蔚丸即瘥。
诗曰∶眼中生翳似鸡冠疗者应须翻出看蚬肉或青或赤黑不嫌割烙始能痊要除风热凭汤散须要曾青点病源若言根本未痊愈志心多服决明丸
抽风汤
防风(二两)大黄细辛桔梗(各一两)黑参黄芩芒硝车前子(各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茺蔚丸
茺蔚子人参干山药(各二两)茯苓石决明大黄黑参黄芩(各一两)干地黄(一两半)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皆肺脏壅毒。大肠积热。肝家有风。致令眼睑皮肉上下有肉如粟粒相似。唯多泪出涩痛。如米隐一般。积久年深。翳膜昏暗。渐渐加重。此眼切宜三五度镰洗出血。去根本即瘥。然后服除风汤、退热饮子。
诗曰。
涩痛多泪出真如米隐睛翻看上下睑粟子只频生赤白非言定针挑更似冰直须瘀血尽凉药必能征
除风汤
防风(二两)犀角大黄知母黄芩黑参(各一两)桔梗羚羊角(各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空心去渣温服。
退热饮子
茺蔚子知母大黄茯苓五味子人参芒硝(各一两)车前子(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皆因脾胃积热,脑内风冲入眼胞。睑有肉初时小如麻米。年多渐长大如桃李之状。摩隐瞳人为翳。
里边宜令针出血。然后镰洗瘀血。服细辛汤、磨翳散效。
诗曰∶眼胞皮肉夹胶形渐长如同梅李形针破里边脓出后还须服药使光明或因此患加风热泪出应当有翳生铍割理如风毒眼尽磨退散自相应
细辛汤
细辛人参茯苓车前子五味子黑参防风地骨皮(各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磨翳散
龙脑曾青水晶(各一两)珍珠末琥珀(各一分)上捣罗为末令细。至夜后点散眼内立效。
此眼初患之时。微有头旋昏闷。四体如劳。五脏多积风气壅毒。致令疮出于眼中。或流清涎。皆是脑无所作。虽然不痛。渐加昏暗。切宜补治。服治风黄汤即瘥。
诗曰∶眼目缘何患满睛热和风在睑中停头结聚为脓汁或流涎水色粘青虽然不痛兼无翳渐攻疮大岂心宁黄象胆丸和散眼安芦荟作膏蒸若也因缘经岁月乌珠渐落始心惊
治风黄汤
黄(一两半)防风远志地骨皮人参茯苓大黄(各一两)知母(二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因被物撞刺着。治疗不尽。有余痕积血在睑之中。致使生翳。如此病状。不宜钩割熨烙。切须将息。大忌淫欲嗔怒。宜服人参汤、退热茺蔚子散。
诗曰∶若有撞刺翳生根治疗不尽有余痕待他疼定疮徒治劝君将息忌淫嗔觉热便须将药压莫使增加风热侵若然此翳钩除得知君不是解医人
人参汤
人参(二两)茯苓黄芩五味子黑参羌活细辛(各一两)车前子(一两半)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退热茺蔚子散
茺蔚子(二两)防风芎桔梗人参知母(各一两)本(五分)白芷(三分)上捣罗为末。每日米汤调下一钱。
此眼初患之时。忽被物误刺着。针或炙之失度。致令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盖为疼痛难忍。卧时好眼安着枕上。
便流毒血在好眼中。致使损伤。先宜服止疼没药散。后服坠翳明目丸。点摩挲石散立效。
诗曰∶眼因射刺五轮亏疼痛眶中若受锥好眼卧将安着枕便流恶血隔光辉可怜清净无瑕翳沉没明珠甚可危须用摩挲为点药却教恶血本乡归
止疼没药散
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
坠翳明目丸
石决明芎知母干山药五味子(各一两)细辛人参(各一两半)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摩挲石散
摩挲石(少许)曾青龙脑石胆(各一分)上捣罗为末。令细。早晨夜后点眼立效。
此眼初患之时。皆因风吹尘物入眼。贴睑皮粘定睛上疼痛。隐涩难开。不辨人物。欲治之时。须翻眼皮。用绵裹针拨出眯物。宜服药将息忌口。若有翳膜。急服退翳车前散、补肝丸。
诗曰∶眯目诸般物飞扬并溅来贴睛粘定后疼痛隐难开绵裹针疗出寻清自畅怀因兹生翳膜好药却能回
车前散
车前子五味子芍药(各一两半)细辛黑参茯苓人参大黄桔梗(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补肝丸
泽泻菖蒲(各一两半)人参茯苓干山药远志防风知母干地黄(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忽然赤肿泪出。若有患者。或轻或重。还从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切宜镰洗去瘀血。后宜服泻肝散。用洗眼汤。点龙脑煎即效。
诗曰∶忽然赤疼肿相并天行赤眼是为名厉竹热气相传染体性随人有重轻泻肝汤饮应须服睑中镰血更星星秦皮汤洗吞丸药不瘥经年玉翳生忌毒也须将息治不须钩烙恐伤睛若将痛药强为点损败神光实可惊医疗之门何最稳多餐凉药得平平□□翳膜得消散善散□之自见征
泻肝散
知母黄芩桔梗(各一两半)大黄黑参羌活细辛茺蔚子(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之。
洗眼汤
秦皮甘草细辛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三钱。煎至一盏半。热洗。一日两度用之。立效。
龙脑煎
龙脑(一分)秦皮防风细辛甘草宣黄连(各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三日三夜。用银铫子煎至七分。以束绵滤去渣。又入蜜四两。煎至五七沸。入瓷瓶子内盛。勿令泄气。每用点眼立效。
此眼初患之时。忽然白睛赤肿泪出。或痒或痛。皆是肝心壅毒在胸膈之间。更相击发。藏气上冲。致使如此。切宜镰洗出血。后饮芦根饮子、镇肝丸立效。
诗曰∶忽然暴患白睛红轻者无妨重者疼定是肝心二脏热更须击发莫相攻芦根饮子须通泄莫遣他时更复纵丸散镇肝吞半剂如斯治疗有神功
芦根饮子
芦根大黄防风黄芒硝(各一两)黄芩黑参(各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镇肝丸
羌活石决明(各二两)本(一两半)干山药细辛五味子茯苓车前子人参(各一两)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此眼初患之时。眼中别无所苦。惟久坐多时。忽然起后头旋。眼中黑花发昏。良久乃定。皆因肝肾俱劳受风。心脏热毒上冲。致有此疾。如治疗稍迟。以后变为青盲。宜服镇心丸、补肝散立效。
诗曰∶眼中无别患蹲坐便生花初患头旋闷心肝风触他肾虚兼受热房事每频多镇心肝要补早服莫蹉跎任信年深后为灾可奈何更因诸疾作瞳子染沉
镇心丸
银液当取见成银箔以水银销之为泥合硝石银液及盐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研细用之芎本人参细辛(各一两)石决明远志黑参(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补肝散
茺蔚子(一两半)羌活知母旋复花(各一两)甘菊花(三分)防风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忽因疼痛发歇。作时难忍。夜卧不得睡。即瞳人干缺。或上或下。或东或西。常不圆正。不辨三光。
久后俱损。大人多患。其瞳人或白黑不定。白者脑脂流下为患。黑者胆热。肾脏俱劳。肝风为患。宜服泻肝汤、镇肝丸。
立效。
诗曰∶瞳人干缺水金无或黑或白作形模白即脑脂来闭塞黑即其中本自虚此状必须疼痛后胆家风热作劳劬名医拱手无方救堪叹长年暗室居
泻肝汤
麦门冬黑参黄芩知母地骨皮(各一两)赤芍药茺蔚子(各一两半)上为细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镇肝丸
车前子人参茯苓石决明五味子细辛(各一两半)干山药(二两)上为末。每日空心米汤调下一钱。
此眼初患之时。疼痛发歇。作时赤涩泪出。渐生黄膜。直覆黑睛。难辨人物。皆因肾脏风冷。胃家极热。切宜镰钩熨烙。然后宜点曾青膏。服通脾泻胃汤立效。
诗曰∶黑睛从下生黄膜脾胃含风热与并疼痛发时多计较门冬犀角便能征或镰或点根据轻法若用邪巫不用争若用烧炙无效后再来求疗为施行
曾青膏
曾青秦皮细辛白芷乳头香龙脑(各一分)黄连(五分)诃子木香(各一两)上为末。研令匀细。以水二碗浸三日后。煎至一盏。以束绵滤渣后。更入蜜四两。同煎为膏。盛瓷瓶中封之。勿令泄气。用之点眼立效。
通脾泻胃汤
麦门冬茺蔚子(各一两)防风大黄黑参知母(各一两)天门冬黄芩(各一两五钱)上为末。研令匀细。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忽然赤涩。泪下痛痒。摩隐瞳人。黑睛渐生翳障。赤膜下垂。直覆眼睛。有此障闭。如云霞之色。
最宜镰洗出血。熨烙前后。点清凉煎。服羚羊角饮子即瘥。
诗曰∶黑睛从上直来遮脏腑原知受客邪热气上攻肝内壅睛轮被覆似云霞上睑还令瘀血尽饮子宣除效不差消停又点清凉药诸药临时任减加
清凉煎
龙脑腻粉马牙硝秦皮(各一两)防风黄连(各三分)上为末。研极细。以水二碗浸药二日后。煎取二大盏。滤去渣。更煎三五沸。以束用瓷盒子盛之。别入龙脑。搅匀密封,勿令尘入。用之点眼立效。
羚羊角饮子
羚羊角(一两五钱)黄(二两)茺蔚子(二两)黄芩天门冬黑参知母桔梗(各一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此眼初患之时。还从上渐生赤脉。奔来睛上。皆因三焦聚热冲肝膈壅热使然。治疗稍迟,以后恐损眼目。宜服犀角饮子。后点摩翳膏即瘥。
诗曰∶赤脉根深小中自然渐渐觉奔冲三焦聚热为灾患欲疗先令饮子通浮大必须钩割烙频频用药即消融酸咸热物房中事谨戒如师受戒同
犀角饮子
犀角羚羊角大黄人参茯苓知母黄芩(各一两)桔梗防风(各二两)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服。
摩翳膏
石决明水晶朱砂龙脑珍珠末(各一分)琥珀(二分)上为末。研如粉面。后入酥为膏。每至夜后点服立效。
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故止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
(十三方)
千金神曲丸
主明目。百岁可读细书。常服大益眼目。
神曲(四两)磁石(二两火醋淬七次)光明朱砂(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汤服五丸。食前日三服。
羌活散
治风毒上攻。眼目昏涩。翳膜生疮。及偏正头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川芎天麻青皮本旋复花天南星(炮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七叶。煎至七分。食后服。一法入牵牛末二两。以生姜汁煮糊,丸如桐子大。酒任下二三十丸
白蒺藜散
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肉攀睛。
白蒺藜(炒去刺)甘草(生)僵蚕(去丝嘴直者炒)防风(各一两)天南星(一两半黑豆二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称不用盐豆)甘菊花(三两生)上为末。每服二钱。煎甘草汤调下。食后服。忌炙物。
洗肝散
治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
白蒺藜(一两半)防风羌活(各半两)马牙硝(二两)甘草(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白汤调下。
椒红丸
明目。暖水脏补虚。久服驻颜,缩小便。
川椒(取红四两)巴戟(去心)金铃子(锉炒)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各一两)上为末。别用山药三两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三五十丸。
煮肝散
治眼赤。有耳痒证。用四生散。入羊子肝煮甚妙。
白附子白蒺藜黄羌活(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四钱匕。盐酒入羊子肝煮。空心温服。子肝即羊肝上有小片者是。
驱风散
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或上下睑赤烂。或翳肉侵睛。
五倍子(一两去尘土)蔓荆子(一两半洗)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取一盏。澄清热洗。留滓二服再煎。
立胜散
治风毒攻眼。及时眼隐涩。羞明肿痛。
黄连黄柏秦皮(去粗皮)甘草(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个。灯心七茎。煎数沸去滓。以新羊毛笔蘸刷眼。候温。即以手沃之。一法不用黄柏、甘草。有防风、黄芩。
神仙照水膏
治障翳。
蜡(一两)黄丹(一两水飞)蛇蜕(一分)水银(一钱)初生乌鸡壳(一个)上为柳木棰研细。滴蜡为饼。临卧用之。候天明。将水点眼。药坠水中。翳膜尽去。
柏竹沥膏
治一切赤眼障翳。
慈竹(截作段去两头)黄柏(刮去粗皮刮细者蒲填竹内)上用新砖对立。置竹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沥出。尽收之。以铜箸点眼。
通和膏
治眼赤涩。翳膜遮障。时多热泪。
轻粉(一字)乳香(皂荚子大)杏仁(二十个去皮尖嚼细)上旋入口中都嚼。候津液满口,吐出瓷器中。置火上。令四边沸。以绵滤别盏中。入生脑子皂子大。研匀。再滤过。
以铜箸点之。
通神膏
治眼生翳膜。赤脉肉。涩痒痛有泪。
沙蜜(四两)青盐麝香(各一字)乳香砂(滴过)枯矾(各半字)当归(五分)黄连(一钱)上件乳钵内研碎。同蜜入竹筒内密封定。煮半日。浓绵滤过点眼。
蛤粉丸
治雀目。不拘久近,但日落便不见物。
黄蜡上色蛤粉(细研各等分)上蜡搜粉为丸如枣大。每用猪肝一片。二两许。批开。裹药一丸。麻绵缠定。瓷器内用水一碗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吃肝。以瘥为度。
(六方)
镇肝明目羊肝丸
甘菊花羌活柏子仁白术细辛官桂五味子(各半两)黄连(三分)羯羊肝(一具新瓦盆中炙干更焙之若肝大止用一半)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温水下三四十丸。
又方
菟丝子车前子麦门冬决明子白茯苓五味子枸杞子茺蔚子苦葶苈地肤子(去壳)蕤仁泽泻防风黄芩杏仁(大者炒)华阴细辛桂心青葙子(各一两)熟地黄(一两半)白羯羊肝(只用子肝一片薄切新瓦上炙干)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不拘时候。
张台卿尝苦目暗。京师医者令灸肝。遂转不见物。因得此方服之遂明。有一男子内障。医治无效,因以余剂遗之。
一夕于灯下语其家人曰。适偶有所见。如隔门缝见火者。及旦视之。眼中翳膜且裂如线。张云此药最灵。勿妄与人。忽之则无验。子隘之。且欲广其传也。
又方
羌活川芎旋复花防风(各半两)甘草楮叶甘菊花苍术(米泔浸去皮)枳实蝉蜕木贼桑叶(八月授阴干各一两)上木臼中捣为末。茶清调下二钱。早晚食后临卧各一服。亦治赤眼。忌湿面及酒。楮叶须真无实者。余不堪用。不尔诸药悉无效。合时不得烙及犯铁器。予观此方。取楮叶必无实者。盖阴阳二物相匹配尔。有实者阳也。无实取叶者阴也。所以不得其真。诸药悉无效。
菊花散
治肾肝风毒热气上冲。眼痛。
甘菊花牛蒡子(炒熟各八两)防风(三两)白蒺藜(去刺一两)甘草(一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熟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素问云。久视伤血。血主肝。故勤书则伤肝。主目昏。肝伤则自生风热气。上凑于目。其昏亦甚。不可专服补药。
须服益血镇肝明目药。
地黄丸
黄连决明子(各一两)没药甘菊花防风羌活桂心光明朱砂(各半两)干熟地黄(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后日三服。
读书之苦。伤肝损目。诚然。晋范宁尝苦目痛。就张湛求方。湛戏之曰。古方宋阳子少得其术。以授鲁东门伯。次授左邱明。遂世世相传。以及汉杜子夏。晋左太冲。凡此诸贤并有目疾。俱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起晚五。夜早眠六。凡此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气蓰。蕴于胸中。七日然后纳诸方寸。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棰之余。长服不已,动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审如是而行之。非可谓之嘲戏。亦奇方也。
治头风冷泪方
(庞安常)甘菊花决明子(各三分)白术羌活川芎细辛白芷荆芥穗(各半两)上为细末。温汤调下。食后日三服。
又方
(庞安常)川芎甘菊细辛白术白芷(各一分)上为细末。蜡丸如黍米大。夜卧纳一丸目中。一时辰换一丸。
荀牧仲顷年尝谓予曰,有一人视一物为两。医者作肝气有余。故见一为二。令服补肝药皆不效。此何疾也,予曰。
孙真人云。目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邪中于颈。因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入于脑。入于脑则转。转则目系急。
急则目眩以转。邪中其睛。所中者不相比则睛散。睛散则歧。故见两物也。令服驱风入脑药则愈。
(五方)
芎菊散
治暴赤眼。
薄荷(二两)菊花甘草川芎(各一两)防风(七钱)白芷(半两)上为细末。食后茶少许沸汤点服。如伤风。用酒调服。其效尤速。
冀州郭家明上膏
治远年近日不睹光明,内外障眼,攀睛肉。连睑赤烂。隐涩难开。怕日羞明。推眵有泪。
视物茫茫。时见黑花。或睑生风粟。或翳膜侵睛。时发痒痛。并皆治疗。此药神妙无比,不可尽述,兼治口疮。涂之立愈。冀宰曾合服。甚奇。
白沙蜜(一斤)黄丹(四钱)砂(另研)乳香(另研)青盐轻粉硼砂(以上俱另研各二钱)麝香(另研五分)金星石银星石井泉石云母石(各一两)脑子(另研二钱)黄连(去须)乌鱼骨(各五钱)上件药于净室中。不得令妇人鸡犬见。用银石器内慢火先炒黄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滴水不散。其色皆紫。次入腊月雪水三升。再熬二十余沸。将其余药研入末一处同熬。用箸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为度。以浓纸三张铺在筲箕内。
倾药在纸上滤过。再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内浸三昼夜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看病眼轻重。临晚用箸头蘸药点大头。
以眼涩为度。若治内障眼目,用面水和成条而捏作圈子。临睡置眼上。倾药在内。如此用之。一月见效。
五蜕散
治内障得效方龙蜕(即蛇皮)蝉蜕凤凰蜕(鸟花鸡卵壳)佛蜕(即蚕纸)人蜕(男子退发)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熟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五生散
治目赤。去头风。退翳。钱文子传。
天雄附子(尖各半两)防风(一两)天南星(一两)川续断(一两并生用)上为饮子。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酒少许。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因头风而病目者。服之必效。
地黄丸
唐丞相李恭公扈从在蜀中。日患眼。或涩或生翳膜。或即疼痛。或见黑花如豆大。累累数十不断。或见如飞虫翅羽。百方治之不效。僧智深云。相公此病缘受风毒。夫五脏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肾是肝之母。令肾受风毒。故令肝虚。肝虚则目中恍惚。五脏亦然。香港脚消渴诸风等。皆由肾虚也。地黄丸悉主之。
生干地黄(一斤)熟干地黄(一斤)石斛(去苗四两)防风(去芦四两)枳壳(麸炒四两)牛膝(酒浸)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为末入瓦器内去油)上为细末。不犯铁器。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豆淋酒下五十丸。
豆淋酒法。黑豆半升。净拣簸炒令烟出。以酒三升浸之。不用黑豆。用此酒煮独活。即是紫汤也。
(十四方)
锦鸠丸
治肝经不足。风邪内乘。上攻于眼。眼暗泪出。怕日羞明。隐涩痒痛。瞻视茫茫。多见黑花。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斑鸠(一只去皮毛肠嘴爪用文武火连骨炙干用)牡蛎(去土取粉用)防风(去芦)羯羊肝(一具薄批炙干令焦)黄连(去须)蔓荆子(二升淘洗绢袋盛饭甑蒸少时晒)桂(去皮)杜蒺藜(去尖角炒各二两)甘菊花(拣净各五两)蕤仁(去皮)羌活(去芦)瞿麦草决明(各三两)白茯苓(去皮四两)细辛(二两)上十五味为末。炼蜜和杵五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或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服。如久患内外障眼。服诸药不效者。渐加至五十丸必效。暴赤眼疼痛。食后用荆芥汤下二十丸。
驻景丸
治肝肾俱虚。眼常暗昏。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久服补肝肾。增眼力。
车前子(三两)干熟地黄(三两)菟丝子(五两酒浸别研为末)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空心晚食前。日二服。
密蒙花散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久患偏头疼。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疼。并暴赤肿疼。皆治之。
密蒙花(拣净)羌活(去芦)菊花(去土)石决明杜蒺藜(炒去尖)木贼(各等分锉)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
羚羊角散
治大小儿一切风毒瓦斯。上冲眼目。暴发赤肿。或生疮疼痛。隐涩难开。羞明怕日。
羚羊角(半钱)川升麻黄芩车前子甘草(各二十两微炒)决明子(二十两)草龙胆(去芦)栀子仁(各五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熟水调下。日三服。小儿服半钱。
秦皮散
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肿疼。痒涩眵泪。昏暗羞明。
秦皮(锉)桂府滑石(杵碎)黄连(各等分去须)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沸汤点。去滓。温热频洗。
镇肝丸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眵多有泪。怕日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翳。并皆服之。
决明子地肤子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茺蔚子防风(去芦头及叉)蔓荆子(去白皮)人参(各一两去芦)青葙子车前子地骨皮(去土)柏子仁(炒)甘草(锉)甘菊花柴胡(去芦)玄参山药(各半两)细辛(一分去苗)上为末。蜜水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后日三服。
菊睛丸
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久服补不足。强目力。
巴戟(一两去心)枸杞子(三两)甘菊花(四两)苁蓉(一两酒浸去皮炒切)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菩萨散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肿痒。动时亦痛。耳鸣头眩。
白蒺藜(炒)防风(锉炒)甘草(一两)荆芥穗(一两半)苍术(各二两米泔浸一宿锉炒)上为末。不拘时候。入盐少许。沸汤或酒调下一大钱。神效。
拨云散
治风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障。怕日羞明。时多热泪。隐涩难开。眶骨赤痛。睑红烂。瘀肉侵睛。但是风毒眼疾。并皆治之。
羌活防风甘草(炒)柴胡(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临睡时服。薄荷汤茶调下。菊花末汤下亦得,忌炙面等。
流气饮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见。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推眵赤肿。
隐涩难开。或生翳障。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皆治之。
荆芥(去梗)山栀(去尖皮)牛蒡子(炒)蔓荆子(去白)白蒺藜(去尖)细辛(去叶)防风(去芦)玄参(去芦)木贼(去尖节)川芎(净)大黄(炮)菊花甘草(炙)黄芩(各一两)制苍术(二两)草决明(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冷酒调下,如婴孩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睛明散
治外障退翳膜。疗风毒。上攻眼疼赤肿。或睑痒烂,时多热泪昏涩。
黄连(去须)当归(去芦洗)赤芍药滑石(细研各五两)上件锉研为细末。研滑石拌匀,每用半钱,沸汤点。澄清去滓。热洗。忌一切腌藏鱼酢酒面等毒物。
春雪膏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头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推眵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
脑子(二钱半研)蕤仁(二两去皮二两细研)上用生蜜六钱重。将脑子蕤仁同和每用铜箸或金银钗股。大小时复少许点之。又治连眶赤烂。以纸涂膏贴之。
菊花散
理肝气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隐涩难开。攀睛肉。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暴赤肿疼。并皆治之。
蝉蜕(去头翅足土)木贼(去根节)白蒺藜(去尖炒)羌活(各三两去芦不见火)菊花(六两去梗)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常服。明利头目。洗肝去风。忌发风腌藏炙等物。
洗肝散
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大黄(煨)山栀(去皮)当归(酒洗去芦)防风(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甘草(炙)川芎(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三服。见效。
凡十穴
神庭
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可灸二七壮止。
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忌生冷鸡猪酒面动风物等。
上星
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风目眩。睛痛不能远视。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目不明。忌如前法。
囟会
一穴。在上星后一寸陷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则罢灸,针入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针讫。以末盐生麻油相和。揩发根下。头风即永除,若八岁以下。即不得针。忌如前法。
前顶
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脉气所发。疗头风目眩。针入一分。可灸三壮至七七壮即止。忌如前法。
百会
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脉足太阳交会于巅上。针入二分。
得气即泻。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唐秦鸣鹤刺微出血。头痛立愈。凡灸头顶。不得过七七壮。缘头顶皮肤浅薄。灸不宜多。
后顶
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治目眩。头偏痛。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强间
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治脑旋目晕。头痛不可忍。可灸七壮。针入二分。
脑户
一穴。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禁不可针。针之令人哑不能言。
治目晴痛。不能远视。可灸七壮。亦不可妄灸。令人失喑。
风府
一穴。一名舌本。在项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治头痛目眩。针入三分。
哑门
一穴。一作喑。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顶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入系舌本。仰头取之。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哑。治头痛。针入二分。一作五分。
左右凡十四穴
曲差
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新发。治头顶痛。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五处
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承光
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眩头痛。目生白膜。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通天
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偏风,鼻多清涕。衄血头重。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络却
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可灸三壮。
玉枕
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痛不能视。脑风疼痛不可忍者。可灸三壮。
天柱
二穴。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瞑视。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泻。立愈。
左右凡十二穴
临泣
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足太阳少阳之会。治目生白翳多泪。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如前法。
目窗
二穴,在临泣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外赤痛。忽头旋。目KTKT。远视不明。针入三分。
可灸五壮。三度刺目大明。
正营
二穴。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头项偏痛。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承灵
二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可灸三壮。
脑空
二穴。一名颞。在承灵后一寸五分。挟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
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可灸三壮。魏公苦患头风。发即心闷乱目眩。华佗当针而立愈。忌如前法。
风池
二穴。在颞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苦头痛,目泪出。目内赤疼。目不明。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七壮。
左右凡十二穴
颔厌
二穴,在曲周下颞上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急,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忌如前法。
悬颅
二穴。在曲周上颞中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头偏痛。引目外赤。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忌如前法。
悬厘
二穴。在曲周上颞下廉。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治头偏痛。目锐赤痛。针入三分。灸三壮。
角孙
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可灸三壮。
窍阴
二穴。在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治头目痛。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脉
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眵蒙。目睛不明。针入一分,可灸三壮。
凡一穴
龈交
─穴。左唇内齿上龈缝筋中。治目泪眵汁。内赤痒痛。生白肤翳。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凡二十五种
雄黄
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治目痛。
矾石
味咸寒无毒。主目痛。一、外台秘要。治目翳及肉。取矾石最白者。内一黍米大于翳上及肉上。即令泪出。绵拭之。令恶汁出尽。其疾日日减。翳自消薄便瘥。矾石须真好者。方可用。肘后方治目中风肿赤眼方。白矾二钱。熬和枣丸如弹丸大。以摩上下。食顷止。日三度。二、姚合众方。治小儿目晴上白膜。白矾一分。以水四合。熟铜器中煎取半合。下少白矾调之。以绵滤过。每日三度。点一芥子大。
芒硝
味苦辛大寒。孙真入食忌。治眼有翳。取芒硝一大两。置铜器中急火上炼之。放冷后。以生绢细罗点眼角中。每夜欲卧时。一度点妙。
马牙硝
味甘大寒无毒。点眼药中多用。甚去赤肿。障翳。涩泪痛。经验方。退翳明目白龙散。取马牙硝洗净者。用浓纸裹令按实。安在怀内着肉处。养一百二十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龙脑同研细。不计年数深远。眼内生翳膜渐渐昏暗。远视不明。但瞳人不破并医得。每点用药末两米许。点目中。
滑石
味甘寒大寒无毒。
石胆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
空青
味甘酸寒大寒无毒。主青盲明目。益肝气。疗目赤肿。去肤翳止泪。唐本空青为眼药之要。日华子空青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浓如荔枝壳。内有浆酸甜,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其壳又可摩翳也。千金方。治眼KTKT不明。以空青少许渍露一宿。以水点之。
曾青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疗头风脑中寒。
摩娑石
主头痛。
丹砂
味甘微寒无毒。主益气明目。
盐花
味咸温无毒。陈藏器。明目。去皮肤风毒。日华子。明目。止风泪邪气。范汪方。主目中泪出不得开。
即刺痛。以盐如大目许。内目中。习习去盐。以冷水数洗目瘥。药性论。空心漱齿。少许时吐水中洗眼。可夜见小字。
食忌。主眯眼者。以少盐并豉置水中视之。立出。
水银
味辛寒有毒。
朱砂
陈藏器云。水银出于朱砂。则知二物其味同也。妊妇不可服。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中风。日华子云。治头风。
银屑
味辛平有毒。明目。
腻粉
即轻粉也。又名水银粉。味辛冷无毒。
磁石
味辛咸寒无毒。日华子治眼昏。
珊瑚
味甘平无毒。去目中翳。钱相公箧中方。治七八岁小儿眼有麸翳未坚。不可妄敷药。宜点珊瑚散。细研如粉。每日少点之。三日愈。
玛瑙
味辛寒无毒。主目赤烂。
砂
味咸苦辛有毒。妊妇不可服。
石蟹
主青盲。目淫肤翳。细研水飞过。入诸翳相佐。用之点目良。
代赭石
味苦甘寒无毒。主贼风。妊妇不可服。
古文钱
治翳障明目。疗风赤眼。盐酒浸用。
戎盐
治眼赤烂风赤。细研和水点目中。
井泉石
很大黄栀子。治眼睑肿。得石决明、菊花。疗小儿眼疳生翳膜。
凡五十六种
菖蒲
味辛温无毒。明耳目。药性论。治头风泪下。一寸九节者良。千金方。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耳目聪明不忘。
菊花
味苦甘平无毒。主头风眩肿痛。目欲脱泪出。日华子云。菊有两种。花大气香茎紫者。为甘菊。花小气烈茎青小者。名野菊。味苦甘者入药。苦者不任。治四肢游风头痛。作枕用之。可明目。叶亦可明目也。食疗。甘菊平。
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头风。目眩泪出。食医心镜。甘菊主头风。目眩泪出。可切作羹煮粥。生食亦得。
人参
味甘温。微寒无毒。主除邪气。明目。通血脉。
天门冬
味苦甘平。大寒无毒。主诸暴风湿。保定肺气。
甘草
味甘平无毒。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术
味苦甘温无毒。主风眩头痛。目泪出。圣惠方。治雀目不计时月。用苍术二两。捣为细末。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好羊子肝一个。用竹刀子批开。摊药在内。麻绳缠定。以粟米泔一大盏。煮熟为度。患人先熏眼。药气绝即吃之。简要济众。亦治小儿雀目,经验方。苍术不拘多少。用米泔水浸三两日。逐日换水。候满日取出。刮去黑皮。切作片曝干。用慢火炒令黄色。细捣末。每一斤末。用蒸过茯苓半斤。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卧时。温熟水下十五丸。
别用术末六两。甘草末六两。拌合匀。作汤点之。可壮颜色。明耳目。忌桃李蛤雀三日。又治内外障眼。苍术四两。米泔浸七日。逐日换水。后刮去黑皮。细切入青盐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不用。木贼二两。以童子小便浸一宿。水淘焙干。同捣为末。每日不计时候。但饮食菜蔬内。调下一钱七分。甚妙。
菟丝子
味辛甘无毒。久服目明。
茺蔚子
味辛甘。微温。微寒无毒。主明目。疗头痛。
柴胡
味苦平。微寒无毒。去肠胃中结气。久服轻身明目。
麦门冬
味甘微寒无毒,主目黄。陈藏器。和车前子、干地黄为丸。服之明目。夜中见光。
羌活
味苦甘平。微温无毒。疗诸贼风。百节痛风。又日华子。治一切风旋。眼目赤痛。独活。即羌活母类也。
车前子
味甘咸。寒无毒。主养肺。明目。疗赤痛。药性论。能去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肿障翳。脑痛泪出。圣惠方。治久患内障眼。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服之屡有效。
木香
味辛温无毒。
薯蓣
味甘温平无毒。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久服耳目聪明。
泽泻
味甘咸寒无毒。主风。扁鹊云。多服病患眼。
远志
味苦温无毒。主耳目聪明。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草龙胆
味苦。寒。大寒无毒。益肝胆气。日华子云明目。
细辛
味辛温无毒。主头痛脑动。益肝胆。通精气。久服明目。陶隐居云。最能除痰明目也。
巴戟天
味辛甘。微温无毒。增志益气。疗头面游风。
芎
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除脑中冷。目泪出。多涕。御药院方。真宗赐高祖相国去痰清目生犀丸。
川芎十两。紧小者。粟米泔浸三日。薄切片子。日干为末,作两料入。料入脑麝各一分。生犀半两。重汤煮。蜜杵为丸小弹子大。茶酒任嚼下一丸。头目昏眩。加细辛一分。口眼斜。炮天南星一分。
黄连
味苦。寒。微寒无毒。主热气目痛。伤泪出。明目益胆。又治目方。用黄连多矣。而羊肝丸尤奇异。
取黄连末一大两。白羊子肝一具去膜。同于砂盆内研令极细。众手捻为丸如桐子大。每食以暖浆水吞二七枚。连作五剂瘥。但是诸眼目疾及障翳青盲。皆主之。禁食猪肉及冷水。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后数年亦病死。一日崔为因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因半夜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
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见告。讫而没。崔根据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传此方于世。又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锉细。以雪水或甜水煮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是风毒。赤目。花翳。皆可用之。其说曰。
凡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外台秘要。治目卒痒痛。末黄连。以乳汁浸点目中。抱朴子。乳汁煎黄连。治目中百病。
肘后方。治眼泪出不止。浓煎黄连汁。浸绵拭之。
蒺藜子
味苦辛。微温。寒无毒。主风痒。头疼。咳逆伤肺。肺痿,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明目。古蒺藜子皆用刺者。治风最良。外台秘要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食。白水服方寸匕。
黄
味甘微温无毒。主安痛补虚。日华子。治头风。热毒。赤目等,药中有益。呼为羊肉。
肉苁蓉
味甘酸咸。微温有毒。主补中。
防风
味甘辛无毒。主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日华子治风赤眼止泪。
决明子
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唐本主明目。故以决明名之。俗方惟以疗眼也。日华子。治肝气。胁太阳穴治头痛。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食疗。叶主明目。利五脏。食之甚良。子主肝家热毒瓦斯。风眼赤泪。每日服一匙。去尘。空心水吞之。百日后夜见光物也。外台秘要。治积年失明。不识人。
决明子二升。杵散。食后以粥饮方寸匕。千金方。治肝毒热。取决明子作菜食之。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日华子。治风明目。
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去皮肤中热气。久服耳目聪明。外台秘要。治目痛及眯目。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
干姜
味辛温。大热无毒。逐风邪。唐本久服令眼暗。肘后方。治身体重。小腹急热。必冲胸膈。头重不能举。
眼中生翳。干姜四两。末温和温服。覆取汗得解。集验方。治头旋眼眩。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立效。
当归
味甘辛。温。寒无毒。日华子治一切风。
芍药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顺血脉。药性论。能治肺邪气。日华子。治头风痛。明目。赤肉。赤色者。
别本注。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瞿麦
味苦辛寒无毒。明目去翳。孕妇不可食。日华子云。治眼目赤肿痛。
玄参
味苦咸。微寒无毒。补肾气。令人目明。
秦艽
味苦辛平。微温无毒。疗风。无问久近。
知母
味苦寒无毒。疗膈中恶及风汗。多服令人泻。日华子。润心肺补不足。虚劳。
贝母
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目眩项直。药性论。末之点眼。去肤翳。
白芷
味辛温无毒。主头风侵目泪出。头眩。目痒。药性论。除风邪。明目止泪。日华子。治目赤肉。百一选方都梁丸。王定国因被风吹。项背拘急。头目昏眩。太阳并脑俱痛。自山阳拿舟至泗州求医。杨吉老既诊脉。即与药一弹丸便服。王因款话。经一时再作。并进两服。病若失。王甚喜。问为何药。答曰。公如道得其中一味即传此方。王思索良久。自川芎、防风之类。凡举数种皆非。但一味白芷耳。王益神之。此药初无名。王曰。是药处自都梁。人可名都梁丸也。大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服之令人目明。凡沐浴后。服一二粒甚佳。
方用香白芷大块。择白色新洁者。先以棕刷刷去尘土。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茶蜡。细嚼下。食后常服。诸无所忌。只干嚼咽亦可。
黄芩
味苦平。大寒无毒。疗痰热。胃中热。
前胡
味苦。微寒无毒。主风气头痛。推陈致新。明目。
本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除风头痛。
天麻
味辛平。微温无毒。疗风无问久近。
牡丹皮
味辛苦。温。微寒无毒。疗头痛头风。萧炳云。白补赤利。
芦荟
味苦寒无毒。主热风。脑间热气。明目。
胡黄连
味苦辛平无毒。疗风。唐本补肝胆。明目。
附子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张文仲方。疗眼暴赤肿。碜痛不得开。又泪出不止。削附子黑皮。
末如蚕粪屎。着中。以定为度。孕妇不可服。
乌头
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目中痛。不可久观。孕妇不可服之。
半夏
味辛平。微寒有毒。主头眩。悦泽面目。消胸膈痰热。堕胎。
大黄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推陈致新。和五脏。除痰实。肠间结热。
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治面目浮肿。中风。
桔梗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日华子云。补虚养血。
旋复花
味咸甘。温。微冷利有小毒。主目中眵。
牛膝
圣惠方。治眼卒生珠管。牛膝并叶捣绞取汁。日三四度点之。
白蒿
深师方。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但是面目有疮。皆可饮之。斗门方治火眼。用艾烧令烟起。以碗盖之。候烟上碗成煤取下。用温水调化。洗火眼即瘥。更入黄连甚妙。
菥子
崔元亮疗眼热痛泪不止。以菥子一物。捣筛为末。欲卧时。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有恶物出。
并去肉。可三四十夜点之甚妙。
仙灵脾
经验方。治疮毒入眼。以灵脾、威灵仙。等分为末。食后米汤下二钱匕。小儿半钱。
夏枯草
简要济众方。治脾虚。目睛疼。冷泪出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候服。
凡二十九种
桂
味甘辛。大热,有小毒。主利肝肺气。头痛。日华子治一切风。明目。
松脂
味苦甘温无毒。除胃中伏热。
枸杞
味苦寒。根名地骨皮。大寒。子微寒无毒。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药性论。叶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妙。千金方。治肝虚。或当风眼泪。枸杞最肥者二升。捣破。纳绢袋中。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勿泄气。三七日。每旦饮之。任性勿醉。肘后方。疗目热。生肤。赤白眼。捣枸杞汁点眼立效。外台秘要。疗眼暴赤。天行肿痒痛。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取三升。绞去渣。更内盐一两。炒取二升。敷目。或加干姜二两。
柏实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除风。久服耳目聪明。
茯苓
味甘平无毒。主开胸腑。调脏气。雷公云。凡采得捣令细。于水盆中绞令浊。浮者去之。是茯苓。而若误服之。令人眼中子。并黑睛点小兼目盲。记之。
琥珀
味甘平无毒。日华子明目。摩翳。
黄柏
味苦寒无毒。疗目热赤肿。日华子洗肝。明目止泪。
楮实
味甘寒无毒。主明目。叶亦入方用。外台秘要。点眼翳。取楮白皮暴干。合作一绳子如钗股。火烧作灰。
待冷细研如面。每点于翳上。日三五度渐消。
蔓荆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明目。头风痛。目泪出。日华子治赤眼。
蕤核
味甘。温。微寒无毒。主明目。赤肿痛泪出。目肿烂。图经刘禹锡传信方。所注法最奇。云眼风泪痒。
或生翳。或赤。一切皆主之。宣州黄连捣筛末。蕤仁去皮研为膏。缘此性稍湿。末不得故耳。与黄连等分合和。取无虫干枣二枚。割头少许留之。去却核。以二物满填于中。却取所割下枣头。根据前合定。以小绵裹之。惟薄绵为佳。以大茶碗量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以来。以绵滤。待冷点眼。万万不失。前后试验数十人皆应。今医家亦多用得效。故附之。
藿香
微温疗风。
乳香
微温。日华子味辛热。微毒。去恶风。
桑叶
主除寒热。日华子暖无毒。除风痛。春叶未开时。可作煎服。治一切风。经验方。治青盲。此一法当根据而用之。视物如膺鹘者有此效。正月八。二月八。三月六。四月四。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二十。九月十二、十七。十月二十二。月晦。每遇上件神日。用桑柴灰合以煎汤。沃之于瓷器中。澄令极清。以药稍热洗之。如觉冷。即重汤煮令得所。不住手洗。遇上件日不得不洗。缘此神日本法也。
栀子
味苦。寒。大寒无毒。疗目热赤痛。胃中热气。
麒麟竭
味甘咸平有毒。小破积血。日华子。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
龙脑
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明目。去目赤肤。海药谨按陶弘景云。主内外障眼。又有苍龙脑。用点眼则有伤。切宜择用。
枳壳
味苦酸。微寒无毒。止风痛。日华子。除风明目。及肺气。食医心镜。用枳壳一两。杵末。如茶法煎用。
明目。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去风除热。目中青翳白膜。可作汤洗目。药性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不止泪。秦皮一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极效。外台秘要。治赤眼及睛上疮。秦皮一两。清水一升。于白碗内浸。春夏一食时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仰卧。点所患眼。仍洗从大中满眼着。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饭间。
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又治眼因赤瘥后翳晕。秦皮一两。切。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澄清渍目中。
没药
味苦平无毒。主目中翳晕痛。肤赤。
五倍子
味苦酸平无毒。疗肺脏风。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目。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淋洗。大能明目去涩痒。
密蒙花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肤翳赤涩。眵多泪。消目中赤脉。及疳气攻眼。
诃梨勒
味苦温无毒。图经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神效。
石南
味辛苦中有毒。能逐诸风。
钩藤
微寒无毒。
突厥白
味苦。
槐木
千金方。疗肝赤眼。取槐木枝如马鞭大。长二尺作一段。齐头。麻油一匙。置铜钵中。且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至瞑。令仰卧。以涂向眼。日三度瘥。又方。明目黑发。取槐子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槐子一枚。
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黑。百日内通神。食医心镜明目方。嫩槐叶一斤。蒸如造炙肝。取叶研末。如茶法煎。呷之。
牡荆木
肘后方。疗目卒痛。烧荆木出黄汁。敷之。
鸡舌香
抱朴子用此香入黄连乳汁煎。治目中病。
苦竹
孙真人食忌。治目中赤痛如刺。不得开。肝实热所致。或生障翳。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入竹沥内浸一宿。以点目中数度。令热泪出。凡叶竹皆可煎汤饮之。盖竹叶能生胆上膏。
凡二种
乳汁
味甘平无毒。唐别录。首生男乳。疗目赤肿痛多泪。又取和雀屎去赤肉。肘后方。疗目热生肤赤白膜。
取屎细直者。以人乳和敷自消烂尽。陈藏器。眼睛和乳汁研滴目瞳子。能见云外物。又主目病。以象睛和乳汁滴目中。
怀孕妇人爪甲
取研细末。置目中去障翳。
凡十四种
麝香
味辛温无毒。疗风毒。去目中肤翳。雷公。凡使麝香。并用子日开之。不用苦。细研筛用。孕妇不可服。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孕妇不可服。
熊脂
味甘。微寒温无毒。日华子治风。疗头旋。
酥
酸微寒。日华子。益心肺。陈藏器。堪用诸膏摩风肿。
牛胆
味苦大寒。益目睛。药性论,腊月牝牛胆。盛黑豆一百粒。后百日开取。食后夜间吞三七粒。镇肝明目。
黑豆盛汁。不计多少。
牛肝
主明目。
青羊胆
主明目。药性论。青羊肝服之明目。胆点眼。主赤障白膜风泪。食疗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者。以青羊胆或子肝薄切。水浸。敷之极效。生子肝吞之尤妙。主目失明。取肝一斤。去脂膜薄切。以未着水新瓦盆一口。揩令净。铺肝于盆中。置于炭火上爆。令脂汁尽。候极干。取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令香为末。和肝捣之为末。以白蜜浆下方寸匕。食后服之。日三。加至三匕止。不过三剂。目极明。一年服之妙。夜见文本并诸物。其羊即骨历羊是也。当患眼痛涩。不能视物。及看日光并灯火光不得者。取熟羊头眼睛中白珠子二枚。于细石上和枣汁研之。取如小麻子大。安眼睛上仰卧。日二夜二。不过三四度瘥。千金方治目赤及翳。羊眼睛暴干为末。敷两目。又敷目KTKT。青羊肝内铜器内煮。以面饼覆面上。上钻两孔如人眼。止以目向上熏之。肘后方。治目暗。热病后失明。
以羊胆敷之。旦暮时各一敷之。梅师方。眼暗。黄昏不见物者。以青羊肝切。淡醋食之。煮亦佳。羊角主青盲。明目痒气风头痛。
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
犀角
味苦酸咸。寒无毒。疗头痛。日华子镇肝明目。
虎睛
日华子镇心。
兔肝
主目暗。孟诜。肝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又主服丹石人上冲眼暗不见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日华子。肝明目。治头旋眼痛。
猪肝
方家多用之。外台秘要,疗目盲猪胆一枚。微火上煎之。可丸如黍米大。内眼中食顷良。又翳如重者。
取猪胆白皮曝干。合作小绳子如粗钗股大。火烧作灰。待冷。便以灰点翳上。不过三五度。
犬胆
圣惠方治眼痒急赤涩。用犬胆汁注目中。食疗上伏日采犬胆。以酒调服。明目。去眼中浓水。
马齿
刘涓子。主目有白翳息肉。取齿一大握。洗。和朴硝少许。杵。以绢裹安眼上。数易之。
凡二种
白鹅膏、斑鸠
味甘平无毒。主明目。
凡十七种
石蜜
味甘平。微温无毒。明目。葛氏方。目生珠管。以蜜涂目中。仰卧半日。乃可洗去。生蜜佳。
蜜蜡
味甘微温无毒。集验方。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溶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合得所。成球。
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
牡蛎
味咸平。微寒无毒。陶隐君。左顾者雄。故名牡蛎。
珍珠
味寒无毒。粉点目中。主肤翳障膜。
石决明
味咸平无毒。主目障翳痛。青盲。日华子凉明目。壳磨翳障。亦名九孔螺也,图经。壳大者如手。小者如三两指。海人亦啖其肉。亦取其壳渍水洗眼。七孔者良。十孔者不佳。
鲤鱼胆
味苦寒无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药性论。目赤痛翳痛。食疗。胆主除目中赤及热痛。点之良。
蝉蜕
味甘寒无毒。御药院。治头风目眩。为末饮汤下。
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日华子。治一切风病。
青鱼胆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目暗。滴汁目中。
贝子
味咸平有毒。主明目。一名贝齿。千金方。点小儿黑花。眼翳涩痛。用贝齿一两。作烧灰研如粉。入少龙脑点之妙。又去目翳。贝子十枚。烧灰细筛。取一大胡豆着翳上卧。如炊一石米久。乃灭。息肉者。加珍珠与贝齿等分。
蛇蜕
味咸甘平无毒。主明目。
蝎
味甘辛有毒。疗诸风。口眼斜。
乌贼鱼
经验方。治疳眼。取乌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如皂角子大。每服用猪肝一具。药一丸。清米泔内煮肝熟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
蛴螬
千金方。治稻麦芒入眼。取蛴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蛴螬从布上摩之。其芒着布上。
蜘蛛
外台秘要。治疣目。以蜘蛛网丝缠绕。自落。
田中螺
药性论。治肝热。目赤肿痛。取田中螺大者七枚。净洗。新汲水养去秽泥。重换水一升浸洗。仍旋取于干净器中。着少盐花于口上。承取自然汁。用点目。逐个如此。用了却放却之。百一方。治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
方取生海螺一枚。螺口开。以黄连末内螺口中。令螺饮黄连汁。绵注取汁着中。
白鱼
即衣鱼是也。外台秘要。治目翳。白鱼末。着少许于翳上。
夫六识之中。以眼为上。称为日月。喻以骊珠。记二两下以玄黄。脏四气而通胆。胆视故得身安。明达规矩。全躯莫贵乎斯。上士之人。自调五脏。而能养神之安。即使脏和。和则眼目清洁。时遇失养。治疗易痊。纵有微。容可驱遣。中士之人。犹能眼动静。自晓节宜,设使气厄。亦能除矣。下等之类。损益既昧。寒暄失宜。但有疾证。不能疗矣。
遂有所伤者也。故致如目者。惟轻膜果里水。水之性澄清。不奈纤埃。易致其损。皎洁莹净。无不鉴明。贵如宝珠。故曰明珠者。凡举动瞻视。假借三光。设若外视昧则内视。昧则内视不明。内明则外视即耀。故眼五脏之中主也。瞳人及黑晴。肾之主也。白睛应肺。总管于肝。明孔遍通于五脏。气若少乱。目生患也。五脏既安。何敢有损。是以枝病花衰。
根枯叶落。若内有所伤。则外生诸疾也。又曰。目者。精气之余也。心之主。肝之管也。五脏之精。气皆主于目。骨之精气为瞳人。筋之精为白睛。肉之精为约束。是以筋血气骨之精。为目瞳人共成也。夫忧愁思虑。皆会于心神。肝藏魂。
肾藏志。肝为中将。取决于胆。会气于心。而主于目。目者。五脏之精气也。五脏有病。皆形于目。目赤。则病在于心。
目白在肺。目青在肝。目黄在脾。目黑在肾。不可明者。病在胸中。气失则目瞑。气绝则目暗。肝气通于目。肝气和。
则色明。肝有病。则目夺精而眩。肝中寒。则目昏而瞳人痛。邪伤肝。则目青目黑。瞻视不明。肝有实热。则眼痛如刺。
肝若虚寒。则目眩流涕。瞻视生花。肝若劳寒。则混而不欲开。肝气不足。则目昏暗。迎风有泪。视物不明。然冲睛目皆赤痛。瘀肉生息。睛目黄。胆与肝合。胆虚。则阴邪所伤。目中生花。肝热。则目中多赤痛泪出。肝不和。则昏而热。
中风欲疼则泪出。文云肝久实热。目赤涩痛息肉。故目者。五脏中气所成也。又曰目中有五轮。夫五轮者。有风轮。有血轮。有气轮。有水轮。有肉轮。乃应于五脏。随气所产也。肝之色青。其味酸。属东方甲乙木也。旺于春。气通于左目。属甲为阳。右目属乙为阴。肝主风。故曰风轮也。虽有其名。而形状难晓。与水轮相辅之也。心之色赤。其味苦。
属南方丙丁火也。旺于夏。心主血。故曰血轮也。血轮与肉轮相辅。赤黑色是也。此轮忌之针。脾之色黄。其味甘。属中央戊己土。旺于四季。各一十八日。脾主肉。故曰肉轮也。肉轮在外。郁郁黄白金色也。白睛也。肺之色白。其味辛。
属西方庚辛金也。旺于秋。故肺主气。故曰气轮也。在肉轮之下。隐而不显也。肾之色黑。其味咸。属北方壬癸水也,旺于冬,故曰水轮也,水轮在四轮之内。为四轮之母。能以克明视万物。故乃呼为瞳仁。肝脏有病。应于风轮。病则迎风有泪。视物烟生。夜退昼增。涩疼裹白。或青翳拂拂。似蝇联之状。此乃肺家之病也。宜治肺经。心脏有病。应于血轮。病则满眼飞花兢起。散乱纵横。肉渐沿目睛。两泪淹赤烂。此心经之病也。脾脏有病。应于肉轮。病则睑生肉。
瞳人有病。乱涩疼。眼见飞花撩乱。文如毛发纵横。夜半即甚。黄昏日午增于早起。此脾经之病也。肺脏有病。应于气轮,病则如云遮日。逡巡即渐分明。一如云影申花。或似飞蝇相赶。此乃肝经受病也。肾脏有病。应于水轮。病则满眼黑花簇簇。雾气昏昏。视一物如二物。睹太阳如底。此肾病也。宜治肾经。余皆仿此。且夫病有多端。其说非一。今将眼科不能言详细。妄说多端。在夫精妙。一一具载于后。
风轮肝木
东方生木木生风。本脏于肝在两中。饥饱不均生热毒。睛疼有翳热浸瞳。
血轮心火
心属南方火丙丁。热风流入脏中停。眼两头生赤涩。远视铜环似碎星。
肉轮脾土
脾属中央土最尊。肉攀睛起黑云。胞沿肿痛羞明涩。赤脉来侵障犯睛。
气轮肺金
脏肺停流热毒生。满眸微觉滴乳轻。但将凉药宣肠胃。免使昏昏滴血轮。
水轮肾水
肾脏元来受贼邪。上生两眼内生花。分明蝴蝶交加舞。莫待朦胧似雾遮。
关泉廓
小肠之腑属关泉。受病先从心胆传。两多生热泪痒。但调经脉自然痊。
养化廓
三焦有病肝中藏。冒暑冲风时犯光。凉膈邪犹留中宫。连投热药病难当。
抱阳廓
内抱真阳是命门。眼前花乱色难分。不能补肾调肝胆,赤脉交加热有根。
传道廓
道传为士本经根。肺家壅滞热风侵。太阳若顺应须愈。病涩之时翳犯睛。
水谷廓
食气伤脾在胃中。更加积热两相冲。胞沿渐肿侵睛赤。不解中宫热不通。
津液廓
膀胱为水肾为元,冷热相刑本截居。青赤翳来轮廓内。非凭妙手不能除。
清净廓
视物依稀似雾中,似雾隐手障睛瞳。更加冷泪频频下。此是肝家虚冷攻。
会阴廓
肾中之病有因由。酒色气多有带忧。莫道睛疼无大咎。那堪障翳裹睛休。
夫眼者。乃天地之日月也。天地清净。日月光明。天地昏瞑。日月薄蚀,经云。眼应于肝。旺在春三月。作魂神宝。
眼为户牖所通。万物无不睹之。好恶是非。自然分别。自少及长。疾病多般。皆是谋养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食热物。或食五辛。喜怒无时。淫欲不节。冲寒冒暑。坐湿当风。恣意喧呼。狂情啼叫。长夜不寐。天日无闲。极目视高。
凝神远望。或久处烟火。或博戏经时。拈掇多年。雕镌画绣。灯下细书。月中读书。皆能耗散精华。大能损目。更有驰骋田猎。冒涉霜雪。向日延风。昼夜不息。皆是损目之因。恣一时之快意。为目病之根源。所以疾生眼目,凡有养性之事。必须慎之。终身保息。自然无忧。永无眼目之患也。
夫眼之内。两头皆赤有息肉者。宜钩起。以铍针割取令尽。如未全尽。可再取之。以尽为度。或以镰。或以细针以线穿。用口衔定线头牵起。以铍针折起,令离黑珠,向日割之。割了以火熨。令断其势。即不再生,不然则二三年仍前发动。生者粘睛不落。则云难疗∶须审细察之。绝浓者入水轮。即以细针篦子折起,勿使损掣瞳人。切须稳当。不得粗心大胆,瞳人前薄不易伤损。凡钩割取。用针不得在旦,旦则腹空。即晕闷便倒,须用人扶头,若有此疾。皆是虚弱之人。宜缓缓调理。但凡钩针。不得一时促急取之。须自斟酌。渐次镰脱遮。无晕闷之患也。若有赤脉肉。宜针镰也。
可看所患相应。大宜仔细。不可潦草便用此法。恐有侵睛肿疼之患。慎之慎之。
夫眼之圣功莫大焉,且如眼生黑花者,如不患眼相似。何以辨之。切须仔细。看瞳人生黑角五六分者。乃真黑花也,此疾因损虚房室得之。若瞳人间微小生黑角气。黑花也,因饥饱劳心得之。若热花者。只白晕侵睛。可辨也。若眼中生翳者。从上生下者难治也。自下而上者亦易治。若头尾生者亦可治也。大凡肉障之眼。宜仔细详审缓看,瞳人间里有白者。是肉障也。凡五风患候者。瞳人间尽是也。此证切须缓缓推详。使患者复旧也。
且夫医眼之法。最为多端。非则一体。不可以为轻慢。如患目昏不明。非有一状。肝肾虚。而近视不快。脾虚。而见白花。气虚。而瞻视茫茫。血虚。则飞蝇散乱。血冷。则瞳人开张。肾虚。则瞳人缩小。或不明者。气不和也。黑花散乱者。乃精血虚也。更迎风泪不止者。或昏。是思虑伤也。膀胱损也。最宜用和血壮气,切不可针镰割点。只宜服收花平补之药也。
第一问。眼赤痛者何也。答曰。此乃五脏积毒于肝之外家。受邪热。使血乱于肝经。故目赤而痛也。服局方八正散。
局方八正散方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甘草栀子木通大黄(各等分)上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灯心七茎。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第二问。目赤而不痛者何也。答曰。此肝之实也。肝者血源。其候在目。血乃肝之实。血盛则流入四肢。血气上冲。
流注于目。血侵于睛,睛受其血。故赤而不痛。宜用局方拨云散。秘方顺肝散、退赤散。如治目痛。热泪流。昏涩肿胀,宜用秘方拨云散方。
局方拨云散方
羌活防风柴胡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临卧薄荷菊花茶清汤下。亦得忌用藏盐酱酢湿面炙爆。发热动风等物。
秘方顺肝散方
生地黄当归大黄栝蒌仁(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钟调下。或用新汲水半钟调下。
退赤散方
生地黄木通甘草栀子(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竹叶汤调下。食后日进三服。
秘方拨云散方
川芎荆芥薄荷甘草决明子当归防风熟地黄木贼旋复花大黄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茶清调下。如目赤肉侵睛者。用淡竹叶汤调下。
第三问。目赤者何也。答曰。此肝之虚也。肝生木。木生火。火发木灭。火属心。赤灌大,侵睛则肿。宜服秘传黄丸、活血煎、当归丸。
秘传黄丸方
黄(蜜炙)防风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盐汤下。或酒亦可。妇人用艾醋汤下。
活血煎方
当归(一两)地黄川芎香白芷羌活(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一钱另研)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荆芥汤下。或茶清亦可。
当归丸方
上方秘传黄丸内去黄。加当归。名当归丸。
第四问。大赤者何也。答曰,此心实也。五轮分布。大属心。心者。帝王南面之尊。其候在大赤者。乃心实也。宜用三黄丸、菊花散。
三黄丸方
黄连(去皮)黄芩(去芦)大黄(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水送下。如脏壅实。加栝蒌。小儿积。宜可服之。
菊花散方
白蒺藜(炒)羌活(去芦)木贼(去节)蝉蜕(三两去头足)菊花(六两去梗)上咀。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常服清利头目。洗肝去风。忌发风淹炙爆等物。
第五问。小赤者何也。答曰。此心之虚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宗。上应荣卫。其属南方之位。五行生杀。火生土。
土实则火虚。小赤者。心之虚也。宜服茯苓散、定光朱砂膏。
茯苓散方
白附子玄参(各五钱)白茯苓(七钱五分)川续断白僵蚕(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半钟。去渣温服。
定光朱砂膏
滑石(水飞)沙蜜(各五钱)朱砂片脑上为极细末,煎蜜作膏。每用铜箸点大小内立效。
第六问,目睛多泪出者何也。答曰。此乃肺之实也。肺乃西方庚辛金也。金生水。水发则流注。金属肺经。则其色白。五轮八廓经曰。泪本肺之精华。目出眵而硬者。肺之实也。宜用秘方泻肺汤。
泻肺汤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服。
第七问。怕日羞明者何也。答曰。此脾之实也。脾属土。土生湿气。气结传肺。肺受脾邪。上腾于目。目受脾之湿气。脾主肌。内热难开。属太阳。真气腾其上。土湿稍胜。精华涩结。不荣于目。宜用秘方密蒙花散、千里光汤、局方羊肝丸。
千里光汤方
千里光(即石决明)海金沙甘草菊花(分两同)上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秘方密蒙花散方
石决明()木贼枸杞子白蒺藜青葙子羌活菊花蔓荆子(各等分)上咀。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局方羊肝丸
白羊肝一具(净洗去膜)黄连(细罗)上将羊肝先安盆内。研烂。旋旋入黄连末拌匀得所。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温浆水下。连作五剂。诸般眼疾。障翳青盲皆主之。禁食猪肉及冷水。
第八问。视物不明者何也。答曰。此脾脏虚也。目轮属五脏。青黄白黑也。黄轮属脾。即揭睛是也。目本应其色青。
属木。脾土被肝木所克。青黄相争。不青不黄。目睛杂色。而视物不明也。宜服秘方苍术汤、千里光汤(方见前)。
秘方苍术汤方
苍术玄参甘草远志茺蔚子(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秦皮一片。食后温服。渣再煎。
第九问,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何也。答曰。此肾脏之实也。肾属水。其应北方黑色。乃肝之母。母实。肝肾之邪伤于经,胆者目之经。神水之源。肾邪入目。时复落落蝇羽者。肾之实也。宜用秘方猪苓汤,苦参汤。
秘方猪苓汤方
猪苓木通栀子大黄金毛狗脊蓄(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温服。无时。
苦参汤方
苦参地骨皮(各半两)丹参(三钱)乳香(三钱另研)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温服。无时。
第十问。迎风有泪者何也。答曰,此肾家虚也。五轮曰黑睛属肾。肝属木。木生风。肾属水,水枯不能滋木。故迎风有泪。肾之虚也。用石燕子散、艾煎丸、蚕沙汤。服此药一止其泪。大有神效。
石燕子散方
石燕子(一双醋淬十次)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犀角(五钱)上为末。用好酒薄荷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艾煎丸方
艾叶(醋炒)肉苁蓉川牛膝(酒浸)甘草桑叶(向东者用)山药牛膝(炒)当归(各等分)上为末极细。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清调下。
蚕沙汤方
蚕沙(四两炒)巴戟(去皮)川楝肉马蔺花(各二两去梗)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无灰酒。不拘时候调下。
第十一问,目中红筋附睛者何也。答曰。此乃心之肝也,心属火。火主血。肝属木。木主筋。血侵于筋者。肝之候。
血者肝之源。传入目。渐灌瞳人。故曰侵睛也。宜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
当归防风苗(炮)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生葱薄荷茶清调下。或作咀。煎服亦可。
第十二问。白膜遮睛者何也。答曰。此乃肺克肝也。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金色白。风邪肺克肝也。甚则火旺。白轮胜者。轮在睛上。复即灌交。是母子相刑。五花白膜遮睛。故金克木。宜用秘方连翘散、蝉花散、密蒙花散(方在七问下)。
秘方连翘散方
连翘栀子甘草朴硝黄芩薄荷(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无根水亦可。
秘方蝉花散方
蝉花(一两)菊花(四两)白蒺藜(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清水调下。
第十三问。目中迎风受痒者何也。答曰。肝邪自传。肝属木。风动即痒也。宜用秘方二处膏、局方明目地黄丸。
秘方二处膏
将田螺养开。掩入黄连末。焙干为末。入脑、麝二味各少许。绵裹泡水洗眼。
明目地黄丸
生地黄(洗)熟地黄(各一两)牛膝(三两各浸)石斛枳壳(炒)防风(各四两)杏仁(二两去皮尖火炒黄细研去油)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水下。或米汤下。忌一切风动诸物。
第十四问,目中常早晨昏者何也。答曰。此乃头风攻冲于头。目者太阳之首。肝脏为阳。气旺故使头风攻注于目。
宜服局方芎菊散、白蒺藜散、石膏散。
局方芎菊散方
川芎菊花甘草(各一两)薄荷(二两)防风(七钱半)白芷(五钱)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茶清下。伤风头眩。用无根水调下尤速。
白蒺藜散方
白蒺藜细辛蓄白芷□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或温酒亦可。食后日进三服。
石膏散方
石膏石决明()荆芥白芷川芎防风旋复花(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薄荷生葱茶清调下。日进三服。
第十五问。常目中昏者何也。答曰。乃痰之所作也,在巳午时。真阳之气火胜。心胜肺。肺壅痰灾。时复浑浑而昏也。宜用局方辰砂化痰丸、局方玉壶丸。
局方辰砂化痰丸方
枯白矾辰砂(五钱)南星(一两炮)半夏(一两)上将白矾、半夏、南星为末,和匀。生姜汁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姜汤下。仍用朱砂为衣。亦治小儿风壅痰嗽。一岁服一丸。捣碎。用薄荷生姜调下。
局方玉壶丸散
南星半夏天麻(各五钱)重罗白面(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一钟。煎沸令下药煮五七滚。候药浮。漉出。别用生姜下。
不拘时。
第十六问。目常暮昏者何也。答曰。此脑者天真。万物行于阳道。不行阴道。至申酉戌时。寒气欲生。脑损则风寒所致。目中微昏不真。到晚宜衣。灸风火穴。
第十七问。目夜间昏者何也。答曰。此阴毒肾盛也。经云。阴好静。阳好动。血散漫而不行阴道。寒邪克之。致使寒气太盛。寒气者属阴。旺在申时。乃一阳之气生。故夜痛目昏。宜用六问泻肝汤。九问内苦参汤。
第十八问。目中浮翳遮睛者何也。答曰。此乃肺经大热。肺者西方庚辛金。其色白。肺者气之源。气盛则热。血盛则寒。肺之热气灌注瞳人木之气。白膜者肺之苗。根盛苗盛。白膜遮者。肺经热也。宜用二问顺肝散。四问局方三黄丸。
六问泻肺汤。
第十九问。旋螺突睛者何也。答曰。此睛损也。目者。五脏之源六腑之宗。脏腑积热。外发于肝脏。肝脏更衰。而发疮疖。脓血结硬。其睛突也。宜用秘方琥珀膏、救睛丸。
秘方琥珀膏方
(一名立蜕散、一名定志丸)人参(二钱)石菖蒲(炮)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预知子(各一两)白茯苓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朱砂为衣。茶清下或水亦可。
救睛丸方
栀子薄荷叶赤芍药枸杞子(各二两)苍术(三两)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井花水送下。或茶清下亦可。年壮之人可服。如是年老之人。可于前方内。加茯苓三两尤妙。
第二十问。目睛倒出者何也。答曰。脏之损也。眼应五行。青黄赤白黑。内应心肝脾肺肾。五脏者目宗源。睛深枯入者。五脏损也。宜服前秘方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
第二十一问。青膜遮睛者何也。答曰。此病证是外障也。目神为水之源。精华之腑。五脏蕴积,攻冲外发于目。目属肝。其色青。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方洗肝散、许学士方。
秘方洗肝散方
熟地黄大黄栀子当归甘草干葛(各五钱)赤芍药甘松黄芩(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泔调下。
许学士方
大黄芍药石决明()黄芩人参栀子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清水调下。
第二十二问。瞳人倒者何也。答曰∶此病多是内障病。五行应变。应变升为气。气血皆衰。荣卫凝滞,不得荣于目也。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秘方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秘方生犀角丸、生犀升麻汤。
秘方生犀角丸方
犀角麻黄防风石决明当归楮实子枸杞子(各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清下。小儿量大小。加减丸数。
生犀升麻汤方
犀角(一两一线)川升麻防风白附子白芷黄芩(各五钱)甘草(一钱)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半钟。去渣再煎∶日进三服在食后。
第二十三问。头晕眼见赤乱星乱者何也。答曰。此乃血衰也。血者心经也。周流百脉于六阳之首。阳经不行。故目昏也。宜用活血煎、(方见三问下)地黄丸、石膏散(方见十四问下)。此方按素问云。久血伤血。血主肝。故谨书伤肝主目昏。肝伤则自生风。热气上凑。目故昏也,此药大能养血明目。其功不可尽述。
地黄丸
(系许学士方)熟地黄(两半)决明子黄连(各一两)黄芩防风桂心没药羌活朱砂(各五钱)菊花(五钱去根)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水下。
第二十四问。目不疼不痒而赤昏者何也。答曰。此血聚也。经云。荣属阳。卫属阴。阴好静。阳好动。血气流行。
气乃升降。荣卫通矣。血聚则成痈疽。血滞则麻而不痒不痛。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方匀气散。
秘方匀气散方
香附子(炒)甘草苍术茴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
第二十五问。目赤而不热痛者何也。答曰。此血实也。经属阳。络属阴。经主气。络主血。气盛则壅。血盛则肝实也。应于目。故赤而不热痛。血实也。宜服当归散(方见十一问下)。
第二十六问。血侵睛者何也。答曰。此肝经虚热也。肝之外候。津液之府。道路宗脉之所聚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也。宜用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秘传郁金散。
秘传郁金散方
郁金大黄朴硝(等分)上三味为末。用桃条、生地黄自然汁调服。点瞳人。
第二十七问。目久昏如物遮者何也。答曰。此为实也。荣主血。卫主气。上为天。下为地。内经曰。清气为天。浊气为地。清阳走腠理。浊阴走五脏。五脏者。应于心肝脾肺肾也。受卫之气。流于两目。故昏如物遮睛者。用猪苓汤(方见十九问下)、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二十八问。目痛而憎寒者何也。答曰。此为虚也。卫为阴而无阳。荣为阳而无阴。经曰。荣者肝之司。卫者肾之府。肾属北方。水为邪乘。一府荣邪。痛而憎寒也。用秘方蟹黄散。
秘方蟹黄散方
黄连黄芩蒲黄郁金栀子秦皮当归滑石白僵蚕五倍子薄荷白杏仁(各五钱)铜绿(一钱)杏仁(洗七枚去皮尖别研)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频频暖洗。如冷再暖。无时洗。
第二十九问。目痛而身热者何也。答曰。荣之实也。荣属阳而能发热。卫属阴而能发寒。荣卫乃阴阳之道路。在上属心。在下属肝与肾。目痛而身热在心也。少阴君火之化。宜用秘方洗心散、菊花散。
秘方洗心散
荆芥甘草菊花大黄当归芍药(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生姜薄荷少许同煎。去渣温服。
秘方菊花散
菊花甘草防风荆芥蝉蜕大黄石决明(各等分)上七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钟调服。茶亦可。食后卧时服。
第三十问。目乍暗者何也。答曰。此乃荣卫俱虚也。荣卫者。阴阳之道路。心肝之宗源。荣卫流,则血气行。荣卫相争而不及卫也。故目时复乍明乍暗。宜用活血煎(方见三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三十一问。目患左赤而传右者何也。答曰。此乃阳经太旺也。阴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肝也。心中邪热。蕴积于肝。肝交于心。邪传本源也。左目属太阳。右目属太阴。此乃太阳经之旺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
第三十二问。目患右赤而传左者何也。答曰。此阳经太旺也。目有阳络有阳经。有阴络有阴经。阴经属血。如目赤右传之于左。乃肝经邪热。经脉太旺也。宜用泻肺汤(方见六问下)。退赤散(方见二问下)。
第三十三问。目患左右相传者何也。答曰。此乃血之邪气攻冲。肺脏不足。为风邪所使。热气相争也。宜用密蒙花散(方见七问下)、秘传珍珠膏。
秘传珍珠膏方
苍术(三两)谷精草甘草木贼川芎荆芥草决明楮实子羌活(各等分)蝉蜕(一个)上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清送下。
第三十四问。目赤而痒涩者何也。答曰。此风邪攻冲也。肝者厥阴之经。而风邪内外相攻,风热相传。气血痞涩。
时复气邪相动。是作痒且涩。宜用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三十五问。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答曰。此乃风湿气使之也。目者精华之宫。魂魄之所聚,血脉之源。阴阳之首。
经络之源。风邪客于腠理。湿气相争。停于两睑。目时赤烂。湿之故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三十六问。目晴通黄者何也。答曰。此乃酒之毒也。或渴之时。饮酒如浆。或好酒侵入四肢。随入经络。流注往来上下。致使血潮于目。酒之湿热流注于目。使目俱黄也。宜用局方三黄丸(方见四问下)。
第三十七问。目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此乃荣伤于五脏六腑之间。目者肝之外使。风邪客之。使精华之府衰弱。
肝气不足。则不能远视也。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三十八问。目患每年常发者何也。答曰。此证随天地同。少阳旺复得甲子。阳明旺复得甲子。太阳旺复得甲子。
太阴旺复得甲子。六十日。三百六十日。其气一周。今太阳受病。复得来年六十日而当发。宜令泻之。如太阳受病。只泻太阳经膀胱是也。
第三十九问。目中拳毛倒睫者何也。答曰。脾之损也。脾之主肌肉。肌肉消瘦。则饮食不能进。外感风邪。克于腠理。故毒生于目也。宜用局方省风汤、猪苓汤(方见九问下)。
局方省风汤方
防风(去苗)南星(各四两生用)半夏(白好者生用浸洗之)甘草黄芩(各二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二钟。生姜十片。煎至一钟。去渣温服。不拘时服。
第四十问。目中漏睛脓出何也。答曰。此乃五脏冷热相攻。肾败也。宜服宝光散。
宝光散方
大黄龙胆赤芍药川芎白芷牛蒡子防风防己黄芩当归甘草栀子生地黄细辛羌活荆芥(各等分)上咀。用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食后温服。
第四十一问。目中肉侵睛者何也。答曰。此脾之实也。脾者仓廪之官。肌肉之府。毒瓦斯攻冲。风邪之气冲肺。肺受脾邪。传之于目。故肉侵睛也。宜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拨云散(方见二问下)、局方紫金膏。
局方紫金膏方
朱砂(另研)乳香(另研)硼砂(另研)赤芍药当归(各二两洗)雄黄(二钱水飞)麝香(半两另研)黄连(五钱)上为细末。入研药内拌匀。再擂。炼蜜为丸皂角子大。每用一丸。安于净盏内。沸汤泡开。于无风处洗眼。药冷闭目少时。候三两时再煨令热。根据前洗之。一帖可洗三五次。不可犯铜铁器内洗。如暴赤眼及瞳者。不可洗之。
第四十二问。目数赤点者何也。答曰。风邪伤肝。主风目胡则伤目昏赤肌肉虚热则邪气肝之故目病积年不瘥也。用宜省风汤(方见四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牡丹煎丸。
牡丹煎丸方
延胡索砂仁(各半两)赤芍药牡丹皮(各一两)山茱萸干姜(各半两炮)龙骨(细研)熟地黄(酒浸)槟榔羌活(各三两)五味子人参白芷当归(酒浸)干山药肉桂(去皮)白茯苓白术本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牛膝(酒浸)荜茇(各一两水泡)石斛(三两酒浸)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醋汤空心下。日进三服。孕妇不可服。
第四十三问。两眼非时肿赤者何也,答曰。此风肿也。目乃肝之候。肝虚不足。冷热相争。邪主于目及睑。结而邪热不散。因风而发。眼肿故也。宜用洗肝散(方见二十一问下)、秘方犀角消毒饮子。
秘方犀角消毒饮方
防风荆芥穗鼠粘子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第四十四问。眼珠脱出者何也。答曰。此脏腑阴阳不和也。目者阴阳之精。魂魄之宗。肝之候。阴阳不和。蕴积生热痰饮。五脏之中攻冲于目。故使眼疼甚,则珠脱出者。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
第四十五问。目常见黑花者何也。答曰。肝虚之故也。目者肝之候。脏腑之精华。气血津液之宗。气血不足。虚不能荣于神。目常昏暗。时时见如黑绵羊胎毛。宜服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四十六问。目中瘀肉血潮于睛者何也。答曰。此厥阴旺也。肝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云云。肝上连目系。本经血气大旺。风热攻盛。或赤或白。或往或来。皆于血所使也。宜用退赤散(方见二问下)、椒红丸。
椒红丸方
沉香莪术诃黎勒(去核)椒红(微炒去汗)丁香高良姜麻油(各五钱炒)附子(炮去皮)当归(酒浸)白术(各一两)麝香肉豆蔻(炮各一钱)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酒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无时。
第四十七问。目涩者何也。答曰。此乃动脏腑也。或啼哭泣出太过。冷泪不止。液通开而不闭。液道枯干。脏腑邪热传于卫。真气不荣于目。故目涩也。根据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二处膏(方见十三问下)。
第四十八问。凡大病后。目昏昏者何也。答曰,五脏不调。阴阳之闭塞。血气不牢。神光则落落昏溃。乃血气虚极也。宜用黄丸(方见三问下)。
第四十九问,阳毒病后目微昏者何也。答曰。下元极虚也。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六经宣利。即脏腑虚弱。脾胃不和,肌肉未复。劳动血气。肝脏虚弱。肝气内虚,以攻双目微昏也。宜用黄丸(方见三问下)、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秘方柴胡汤。
秘方柴胡汤方
柴胡胡黄连黄连浓朴半夏(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服。
第五十问。阴毒病后目微昏者何也。答曰。或服毒热药。或针或灸。火气痛。风邪冲击。新病后起早。肝气大盛。
风火相并。故目昏也。宜用三黄丸(方见四问下)、菊花散(方见四问下)。
第五十一问。遇水目昏者何也。答曰。此冷气攻肝。水者先入两足令肿也。而足经足经少阴肾之井穴名曰涌泉。
乃肾经所起。水入膀胱。真荣被伤。上攻于肝。水气侵及于足。邪气攻冲。故目昏也。宜用猪苓汤(方见九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五十二问。孕妇目昏者何也。答曰。此血气之候。妊孕少血气。胎气不荣于肝。肝气不足。故昏也。宜用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牡丹煎丸(方见四十二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
第五十三问。妇人产后目睛昏者何也。
答曰。此乃五脏之虚也。妇人妊孕时。当出血一斗三升。肌肉气宽缓。骨节筋脉其神气已虚。五脏不牢。六腑未安。自赖五脏六腑为根。根乏则苗衰。故目昏也。宜用椒红丸(方见四十六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活血煎(方见三问下)。
第五十四问。初生小儿未经两月目烂者何也。答曰。此胎热也。小儿初生之时。浴汤已冷。秽浊浴之未尽。拭之未干。两月胞睑之间。感于外风。以致赤烂也。宜用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五十五问。小儿出疮疹。初发于目中者何也。答曰。子在母腹中。饮其血气。其胎胞秽浊。以生故发疮于目。宜用犀角消毒饮(方见四十三问下)、密蒙花散(方见七问下)。
第五十六问。小儿眼中生白者何也。答曰。此肺壅痰实热。热伤于肝。肝属于木。木者清秀之物也。痰实热气攻冲。
灌注瞳人。瞳人损动。黑睛白交。散漫于两间为障也。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柴胡汤(方见四十九问下)、顺肝散(方见二问下)、琥珀膏(方见十九问下)。
第五十七问。小儿睛生翳障者何也。答曰。脏腑之间。精华之气。小儿纯阳。感于风热。内有热痰。散于肝经。冲攻于目。
故以交变。变生翳障。宜用蝉花散(方见十二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
第五十八问。小儿雀目者何也。答曰。小儿蕴积于热,风邪客于肝经。肝血凝滞不散。阴阳不和。荣卫不通。使目夜昏。有如雀目也。宜用三黄丸(方见四问下)、复明散。
复明散方
苍术(一两去皮)谷精草(一两)地肤子决明子黄芩(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入荆芥少许。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服。
第五十九问。小儿目患青盲者何也。答曰。脏腑虚弱也。因伤冷物至极。气不能宣通。赤而不痛。全无障翳。致使白日视物不见也。宜用蟹黄散(方见二十八问下)、菊花散(方见二十九问下)、犀角消毒饮(方见四十三问下)。
第六十问。目中生疮者何也。答曰。此风邪客于腠理。风血散传。盖因浴洗之时。拭之未干。秽污侵溃。受风即发如粟米之状。连眶赤烂。遂成疮疾。名宿风。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局方三白散。
局方三白散方
白牵牛(二两)桑白皮(微炒)木通陈皮(各半两去白)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煎生姜汤调下。
第六十一问。目患睑生粟者何也。答曰。脾肺受邪也。脾者肌肉之府。腑者皮毛之源。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
即发于两目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遂成此症也。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二问。目患青盲翳者何也。答曰。肝乃木之原。津液之道路。五脏风热甚。发于目睑如粟米之状。是以如此也。宜用省风汤(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三问。患瞑目之疾者何也。答曰。瞑者流也。风邪客于目则昏,精液不足。目常散痒。冷泪不绝。遂成瞑目也。宜用当归散(方见十一问下)、艾煎丸(方见十问下)。
第六十四问。目常脓漏者何也。答曰。目者五脏之宗。六腑之华。津液之道。风邪客于两目。冷泪相攻,瞳人内损。
故成此患。宜用救睛丸、琥珀膏(方俱见十九问下)。
第六十五问。妇人目生偏视者何也。答曰。此是阴阳之邪气攻冲。发于目内。脏腑偏衰。阴阳不和。或一日二日见。
宜用救睛丸(方见十九问下)。
第六十六问。目生得大小不均者何也。答曰。目者脏腑之精华,血脉之宗源。风邪客于目。冲于经络。肌肉痞涩。
血气凝滞。故使两目大小不匀。遂成此状。宜用省风散(方见三十九问下)。
第六十七问。目患或青或赤者何也。答曰。此邪热冲肝。攻于五脏之内。上运于目。使瞳人溃注。灌经于外。或青或赤。或黄或黑。往来不定故也。宜用羊肝丸(方见七问下)、三黄丸(方见四问下)、三白散(方见六十问下)。
第六十八问。目患或针或割。或取翳障。全痛不止者何也。答曰。目者经络之苗。五脏之精华。经络之道路。既而割损。痛不止。出血不定。宜用牡丹煎(方见四十二问下)、三白散(方见六十问下)。
第六十九问。目中多眵泪者何也。答曰。此乃经络蕴热。因食煎爆太过。故目多眵泪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连翘散(方见十二问下)。
第七十问。目中常流泪者何也。答曰。乃肝经之虚也。经曰。肝虚则本枯,故流冷泪不止也。宜用洗心散(方见二十九问下)。羊肝丸(方见七问下)。此外又有二说,一说老人冷泪不止。乃精血俱虚。宜用秘方胡椒丸。一说有头风。
目中常流冷泪者。宜用许学士方。一方治老人冷泪不止。
胡椒丸
用胡椒一味为末。黄蜡溶化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茶清下。
白术散方
(许学士方)白术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菊花决明子(各五钱)
菊花散方
菊花川芎细辛白芷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滚水下。
第七十一问。如目打损被物伤者何也,答曰。此乃瘀血流聚于上而攻目。可以散其血脉。宜用郁金散(方见二十六问下)、蟹黄散(方见二十八问下)、羚羊角散、五退散。
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甘草黄连栀子川升麻车前子(各十两)龙胆草决明子(各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若小儿可服半钱。日进三服。
五蜕散方
蛇蜕凤凰蜕(即鸡卵壳)人蜕(即指甲)佛蜕(即蚕蜕)蝉蜕(各等分同烧灰研细和匀一处再研百遍)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猪肝蘸吃。不拘时。日进三服。
第七十二问。目中有翳。往来不定者何也。答曰。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能生血。肝能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物。治目病不可不治血。此五灵脂入肝。最宜用明目灵脂丸。
明目灵脂丸
五灵脂(二两)川乌(一两半炮去皮)没药(二两)乳香(二两)上为细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酒磨下。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