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古籍 > 清朝 > 正文

麻疹备要方论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5/22

吴序

夫天有非时之气,人即有非时之疾。禀赋强浓者,尚得以元气胜之,惟麻痘两症,尽人不免,每多发于婴儿,则为寰区通病。考先哲传书,详于论痘而略于论麻,盖以麻出六腑,与痘出五脏者不同,治得其法,可以片言居要,后学不明此意,辄谓治痘难,治麻易,浅试轻尝,多至草菅人命,良可悲也。壬子岁,自春延及夏秋,凡大村小落,小儿枉折者,不知凡几。虽曰气数使然,亦半由司命者未得其窍要也。砚丞汇有《麻疹备要》,皆采古人精言良法,可与明理者证活幼之心源。顷因家君代刻《神灸经纶》一书,请付梓其后,爰志数言于简端。


时咸丰三年岁次癸丑仲夏月双溪吴与九书于聊且粗略之居

原始论

疹之为病也,本乎胎毒,感时行戾之气而发,亦与痘同。但痘出五脏属阴,阴主血,故有形有浆,其症有寒有热有虚实。疹出于六腑属阳,阳主气,故有形无浆,其症多实,有热而无寒。症既不同,治法亦异。世咸知痘疹所系于人者甚重,而不知疹之系人生死者为尤重。盖人当有生之初,受天地之气以成形,干为天阳也,故称乎父,坤为地阴也,故称乎母。阴阳二气交感,而相火即寓乎其中,所以阴中之火,伏于人之身,发而为痘,阳中之火,伏于人之身,发而为疹。当其未发,无形可拟,无迹可寻,如石中之火,必击而后动。及其动也,因人之禀质为轻重,轻者可不治而愈,重者非善治不愈,所谓先天而天不违者此也。又必因天行之时气为缓急,缓者外邪之来不暴疾,可轻散,可清解,随表达而不遗;重者外邪之气多暴疾,正气先被其侵伐,内毒蕴结而不出,急当专力以治其标,使蕴结者乘势而外达,所谓后天而奉天时者此也。苟能悉先天之体,明后天之用,则周旋折旋,无所往而不得其中矣。

疹脉

凡候疹脉,自初热见形,以及收没,但看右手一指脉洪大有力,虽有杂症,亦无大害,盖右手一指脉,太阴肺脉也。肺主皮毛,脉气通,自能载毒外出,是以无害。若肺脉沉小无力,大非所宜,疹发于阳经,脉反沉小,是为阳症阴脉。司命者于此处最要留心,不得谓疹症无虚寒,而固执清热解毒,以败乃事也。


辨症

症者证也,证之于外,以知其内。凡病皆然,不独疹也。疹出于脾肺二经,初必因外感而发,与伤风伤寒无异,特其症咳嗽喷嚏,面肿腮赤,目胞浮肿,眼泪汪汪,鼻流清涕,呵欠闷顿,乍凉乍热,手足稍冷,或中指独冷,睡时惊悸,或恶心呕哕,或以手掐面目唇鼻,是皆出疹之候。又必发热五六日,而后见遍身红点,大者如苏子,次者如芥子,小者如蚕子,而成粒成片者是也。麻则最细而碎,如蚊迹模糊,斑则无颗粒,惟成片红紫,如云如锦。又有遍身但红而绝无斑点者,谓之火丹,数种亦皆疹类,大都正疹则热至五六日而后出,则成朵成粒,非若斑疹之皮红成片也。且斑疹之出,则不拘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出而又没,没而又出,俗谓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只要出透,以遍身红润者为美,最嫌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缠锁咽喉者为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如伤寒发斑,不能透发者亦危。金鉴谓麻为正疹,亦胎元之毒,故凡出疹,必须识各经中现症,如邪气遏郁于脾,则泄泻不止,扰乱于心,则烦热不退而发惊,熏灼于肺,则呕嗽出血,移热于肝,则目多眵泪,归结于肾,则牙龈烂而疳蚀。五脏受病既深,正气日馁而不振,若非及早图之,鲜有不败者矣。更有不治之症,如黑黯焦枯一出即没者,气血两败也。鼻扇口张者,脾肺气将绝也。鼻青粪黑者,脾肾垂危也。气喘心前吸者,心气已殆也。谚云∶走马看麻痘,极言其变迁甚速,非比寻常内伤外感,可缓治以图功。

初热

天地六淫之气感人,多致发热,但手足稍微冷,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不舒,左颊有青纹者,伤寒之热也。手足稍微冷,发热有汗,面赤而光者,伤风之热也。目胞肿,右颊有筋,发热时头额肚腹更甚,或兼呕吐腹疼者,伤食之热也。面色青红,额正中有纹,手掌心有汗,时作惊惕,手络微动而发热者,惊热也。身热而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胁下汗者,火热也。面色红黄,发热多汗,腹痛吐泻,暑邪湿热也。凡此症各不同,而热则一。麻疹之热,又何以别?大法以面赤耳冷,手中指独冷,目含泪,鼻清涕,咳嗽喷嚏为别耳。且麻疹发热见点,近者五六日,远则七八朝,甚者有十余日,不限定日数也。初起一二日内,不可即行汗解,妄用寒凉,若热发微和,发一日退一日,可不必服药。如热来连日不退,嗽烦无汗,宣毒发表汤主之,或用升麻葛根汤发之。

发热

麻疹非热不出,然有微热,有壮热,有乍热潮热复热之不同。微热者热轻而不壮,惟初起为宜。正出之时,热不可微,微则不能透表,将没及没后见此,为疹毒已尽,不须服药。壮热者经日不退,正出时是为正候。若初起壮热,直至已出不少减,其症必重。没时壮热不退,尤为不宜,急当用药清解,热退神安,方可无虑。然亦有没后壮热,口干唇燥,昏睡沉沉,服清凉解毒之药,热退身冷如冰,少时又复大热,再投以芩、连之类,全无应效。而且面色青惨,喉作鸡声,头摇目泛,气喘神昏,此为中气虚寒,浮阳外越,有不得终日之势。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冲开寒痰反真阳于内府,速用熟附汤,或加肉桂、胡椒、炮姜之类,接用附子理中汤,合六味丸料,去泽泻、丹皮,加枸杞子、破故纸,庶使寒消阳复,风熄痰平,再加枣仁、白芍、五味子,以敛其阴,所谓甘温能除大热,正此意也。有热数日止,过数日又热,或一日间早热午凉,中热暮止,均为乍热,未出时见之,毒邪难透,宜疏散,正出时见之,恐毒攻内,宜疏托。若没后乍热,毒邪未尽,当凉解分利。又有一日一度,如潮水之信,来不失期曰潮热。初时必无此症,出尽及没后,气血两虚,营卫之行,失其常度,故热应时而作,宜益阴退阳,乃为正治。复热者热已退而复发,亦没后有之,是余毒未尽,治宜凉解总之疹子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者,宜化毒清表汤,疹已收没而身热者,宜柴胡清热饮。

身冷

麻疹属火,身宜温暖,今反身冷如冰,未出正出时见之,最为逆候。正没及没后有此,属气血大亏,脾胃将坏,当行温补,或可得生。

咳嗽

疹喜咳嗽,咳多则毛窍开而易出,故先时以嗽为吉,若初热三日中咳,至四五日仍不见咳,便非疹候,初时咳少,则腠理秘密,而疹不出,当于发散药中加半夏,以助其咳。

又有干咳,连咳不断者,此为火旺,肺金受克,必须清肺降火,佐以升发,初起升麻葛根汤,加前胡、桔梗、苏梗、杏仁,没后用清金宁嗽汤。但疹后旬日内,尚宜有嗽,所遗余毒,须假嗽而散,此顿出顿入之势,切不可见嗽多而治嗽也。

气喘

喘为恶候,麻疹浓为不宜,喘者开口而作,胸肋高叠,起止不定是也。当分虚实施治,虚者小便清利,大便溏泻,唇白身不甚热,绝无火证又非外邪,必皆气脱之候。此非六气,煎贞元饮,必不可也。实者大便坚结,小便赤涩,热重不退,初出未透无汗,用麻杏石甘汤,已出用清气化毒饮,或如神定喘汤亦佳。大抵未出而喘者可治,已出并没后喘者,多不可救。

气促

气来急迫,呼吸紧而不和,是属肺病。盖肺为五脏华盖,主气出入,一经毒火熏灼,失其清肃之权,则气不清,因致急促,见于未出正出之时,治宜疏托,甚至声鸣,速为清痰降火,十中可救二三。若见于正没,没后亦宜清火保金。倘见风没早,毒火内攻,并见,可不必治。

禁忌

凡麻疹初出,切戒风寒生冷,如一犯之,则皮肤闭密,毒瓦斯壅滞,遂变浑身青紫,而毒反内攻,烦躁腹痛,气喘闷乱,诸症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首宜慎之。至于饮食,尤宜戒忌,鸡鱼炙,盐醋五辛之类,须过七七之后,方宜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纵口,致生他疾。若误食鸡鱼,则终身粟起如鸡皮之状,误食猪肉,则每岁出疹之月,多致下利,误食盐醋,必致咳嗽,亦遇出疹时必发,误食五辛,则不时多生惊热。此皆出疹之家,不可略意,而遗小儿终身之患也。戒之慎之。

麻疹备用诸方

宣毒发表汤

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薄荷叶枳壳桔梗前胡连翘牛蒡子木通生甘草淡竹叶引加芫荽,水煎。外感寒邪,加麻黄,夏月勿用。食滞加南山楂。内热加黄芩。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


防风解毒汤

荆芥防风连翘枳壳牛蒡子桔梗石膏知母木通生甘草淡竹叶引加灯心,水煎温服。


加味黄连解毒汤

黄芩黄连黄柏元参山栀仁桔梗石膏荆芥防风牛蒡子知母木通生甘草水煎服。


桂枝解毒汤

麻黄桂枝赤芍甘草荆芥防风川芎羌活桔梗人参牛蒡子生姜引,水煎。


升麻解毒汤

升麻葛根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甘草桔梗羌活牛蒡子连翘赤芍引用竹叶,水煎。


荆防败毒散

羌活荆芥独活防风茯苓生甘草枳壳柴胡前胡川芎桔梗引用生姜,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黄连黄芩黄柏黄山栀仁生地熟地引加浮小麦,水煎服。


茅花汤

生地丹皮归身甘草茅花元参百草霜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犀角丹皮生地白芍水煎服。


竹茹石膏汤

半夏(姜制)赤苓石膏()陈皮生甘草竹茹引用生姜,水煎服。


升麻泽泻汤

赤苓猪苓泽泻甘草滑石升麻用引灯芯,水煎服。


黄芩芍药汤

黄芩黄连当归白芍升麻甘草生地木通枳壳或加大黄。水煎服。


羌活散

羌活防风川芎前胡枳壳桔梗薄荷甘草引用生姜,水煎服。加连翘、蝉蜕、茯苓,名加味羌活散。


消毒饮

荆芥防风桔梗枳壳牛蒡子升麻苏叶甘草石膏引用生姜,水煎服。

本方去枳壳、桔梗、苏叶、石膏,加连翘、赤芍、山楂,名加减消毒饮。


养营汤

人参当归赤芍红花甘草水煎服。


羌防内托散

羌活防风葛根桔梗楂肉地骨皮蝉蜕僵蚕连翘甘草引用姜、枣,水煎服。


清热黄芩汤

黄芩赤芍木通防风葛根桔梗楂肉元参连翘蝉蜕僵蚕花粉石膏地骨皮引用灯芯,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黑山栀水煎服。


滋阴凉血汤

当归白芍川芎柴胡葛根牛蒡子黄芩连翘红花水煎服。


大青汤

大青草元参桔梗石膏知母人中黄栀子仁木通升麻水煎服。


元参解毒汤

元参甘草桔梗山栀黄芩葛根荆芥生地水煎服。


柴连解毒汤

柴胡黄芩黄连元参知母贝母防风赤芍连翘牛蒡子陈皮甘草水煎服。


化斑汤

人参知母石膏牛蒡子连翘升麻地骨皮竹叶甘草粳米水煎服。


人参白虎汤

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水煎服。去人参即白虎汤。


疏风解毒饮

荆芥牛蒡子丹皮元参贝母苏叶黄连甘草麦冬水煎服。


小柴胡汤

人参半夏甘草黄芩柴胡引用生姜,水煎。


黄芩橘皮汤

黄芩陈皮干葛杏仁枳实麻黄浓朴甘草水煎服。


凉血解毒汤

当归生地紫草红花丹皮连翘白芷川连甘草桔梗引用灯芯,水煎服。


小承气汤

大黄浓朴枳实水煎服。


却暑丹

黄芩甘草(各五钱)朱砂(二钱)研末蜜丸,麦冬汤下。


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水煎服。


甘桔汤

甘草桔梗连翘元参防风牛蒡子水煎服。


千金散

黄柏(钱半,酒炒)黄芩(二钱)元参(五分)硼砂(三分)乳香(二分)儿茶(四分)雄黄(五分)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吹之。


玉锁匙

硼砂(一钱)朴硝(五分)僵蚕(二条)冰片(五厘)共为细末,用竹管吹之。


荆防解毒汤

荆芥薄荷黄连防风大青草黄芩犀角人中黄连翘牛蒡子引用灯芯、芦根,水煎。


四物汤

生地白芍当归川芎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即四物加人参柴胡淡竹叶地骨皮知母黄芩麦冬引用姜、枣,水煎。


枣麦四物汤

即四物加麦冬枣仁黄连石菖蒲淡竹叶龙胆草茯神甘草引用灯芯,水煎。


柴苓四物汤

即四物加茯苓黄芩陈皮甘草柴胡黑山栀木通水煎服。


芦荟肥儿丸

芦荟龙胆草木香蝉蜕人参胡黄连川黄连槟榔芫荑使君子肉麦芽当归连翘各制为末,猪胆汁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饮下。


五苓散

白术泽泻茯苓猪苓官桂水煎服。本方除桂,即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即辰砂五苓散。


凉膈散

大黄朴硝黑山栀连翘黄芩薄荷甘草水煎服。


辰砂益元散

滑石(六钱)甘草(一钱)辰砂(三分)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灯芯煎汤调服。


连芍汤

当归白芍黄芩黄连甘草枳壳葛根陈皮苍术乌梅水煎服。


清肺饮

知母贝母甘草桔梗杏仁牛蒡子石膏马兜铃粳米水煎服。


麦冬清肺饮

即前清肺饮加麦冬连翘水煎服。


紫苏清脾饮

防风柴胡苏叶浓朴腹皮当归山楂香附神曲麦芽陈皮甘草砂仁水煎服。


导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叶水煎服。


香连丸

黄连(一两,吴茱萸一两水拌盖定,坐滚水内半日许,炒拣去萸)广木香(三钱,不见火)同研末。醋糊丸。每服一钱,米饮汤化服。


清金降火汤

生地当归白芍陈皮栝蒌子贝母天冬杏仁甘草石膏黄连黑山栀桑皮茯苓元参苏梗黄芩水煎,加姜汁、竹沥服。


防风消毒饮

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枳壳桔梗石膏苏叶百部马兜铃葶苈桑皮水煎服。


大连翘饮

当归赤芍荆芥防风黑山栀黄芩柴胡甘草蝉蜕淡竹叶水煎服。


疏风散

羌活当归白芍连翘升麻苍术干葛生地柴胡甘草水煎服。


芎归饮

升麻干葛蔓荆子连翘荆芥防风木贼白蒺藜石膏白菊花黄芩黄柏黑山栀甘草灯心水煎服。


猪苓泽泻散

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白芷陈皮桔梗猪苓泽泻水煎服。


清胃散

升麻黄连当归生地牡丹皮水煎服。


胜金散

青黛明矾雄黄文蛤皂荚栀子血余冰片制为细末。瓷瓶收贮。


文蛤散

雄黄(五钱)五倍子(二钱)枯矾(八分)麝香(五厘)共为末,用吹牙疳甚效。


雄黄散

雄黄(一钱)黄柏(二分)麝香(五厘)合为末,用治牙疳,先以艾煎汤,洗净搽之。


芦荟黄连丸

芦荟龙胆草黄连五灵脂使君子肉人中白蒸饼为丸,开水下。


熟附汤

熟地制附子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人参制附子白术炙甘草炮黑干姜水煎冷服。


六味丸

熟地丹皮泽泻山萸肉山药茯苓制末蜜丸,或照料煎服亦可。


化毒清表汤

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荆芥防风黄芩黄连元参知母甘草桔梗引生姜、灯草,水煎。


柴胡清热饮

生地白芍柴胡黄芩麦冬地骨皮知母甘草引生姜、灯草,水煎。


清金宁嗽汤

前胡桔梗栝蒌仁杏仁川连贝母橘红炙桑皮甘草引生姜、红枣,水煎。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水煎服。


清气化毒饮

前胡桔梗栝蒌仁杏仁川连黄芩连翘桑皮元参麦冬甘草引芦根,水煎。


如神定喘汤

黄芩川连栀子仁桔梗花粉赤苓贝母牛蒡子栝蒌仁杏仁麦冬生石膏水煎,冲竹沥一杯服。


三黄石膏汤

麻黄石膏淡豆豉黄柏黄连栀子仁黄芩水煎。


七味安神丸

川连麦冬当归茯苓甘草(各五钱)朱砂(一两)冰片(二分半)上为末,蒸饼,用猪心血捣,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灯芯汤下。


抱龙丸

天竺黄水飞辰砂生甘草炒枳壳白茯神姜炒胆星白硼砂(各一两)怀山药(二两)琥珀(七钱)沉香雄黄(各五钱)麝香(三分)蒸饼为丸,芡实大,金箔为衣,阴干收贮,薄荷汤下。


孙氏洗肝散

全蛇脱(一条)马勃(一两)皂角子(十四枚)共入瓷罐内,盐泥封固,烧存性,退火研末,白汤调下。


通神散

甘菊绿豆皮谷精草上等分为粗末,同柿饼用粟米泔慢火熬干,去药渣,食柿饼,不过十余个立效。


发灰散

取少壮无病患发,煮皂角水洗净,焙干填满新瓦罐内,用新瓦片盖定,盐泥封固,用炭火围罐之半,一炷香,取出候冷,研极细末,吹入鼻中。或发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调服,止血如神。


加减凉膈散

苦桔梗山栀仁黄芩生甘草元参牛蒡子薄荷连翘麦冬水煎服。


儿茶散

硼砂(二钱)孩儿茶(五钱)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服。


加味平胃散

升麻防风枳壳葛根南山楂麦芽苍术浓朴陈皮生甘草引生姜、灯芯,水煎。


五君子煎

人参茯苓白术炙草炮姜水煎服。


温胃饮

人参当归扁豆白术炙草陈皮干姜水煎服。


胃关煎

熟地山药扁豆炙甘草淡吴萸白术炮姜水煎服。


清热导滞汤

当归白芍连翘牛蒡子小青皮炒枳壳黄芩川连山楂浓朴槟榔甘草引生姜,水煎。


三黄丸

黄芩(酒炒)川连(吴萸拌炒)蒸大黄上各等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黄芩汤

黄芩黄连当归川芎人参木香青皮枳壳槟榔甘草水煎服。


贞元饮

熟地当归甘草水煎服。


六气煎

人参黄当归肉桂白术炙草水煎服。

原标题:麻疹备要方论
上一篇:麻疹阐注下一篇:麻科活人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