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先外祖尹慎徽先生博学诗词书画。各臻其妙。尤精岐黄术。纪方负笈从学。而于内外科。喉科。肿证。刻志研求。二十年来。险逆诸证。一一经历。博访旁咨。悉心讨论。窃谓深有所得。第白喉一证。世无专书。而时医之业喉科者。于内经缺焉不讲。故偶遇危殆。茫然莫解。即有一二高明。亦多狃于习见。有偏于寒者。有偏于热者。
偏寒偏热。不独不为济世资。且适贻为杀人刃。余心焉悯之。诵读余暇。辙与表兄赵仲标以外祖所传治白喉证方之屡试经验者。纂辑白喉全生集。是书以寒热二字为纲领。而寒热中又分轻重虚实。其辨证辨脉。缕晰条分。而用药用方。通权达变。
简而精。约而备。使人得是书以释疑难。非敢云良方济世。亦足以立起沉焉。
光绪八年壬午冬月衡山李纪方伦青氏叙于龙门山房
一白喉病热证本多。寒证较少。而寒热所郁。无不有毒。此时医所以专指为疫。而用药多偏于凉也。不知白喉少寒证。非无寒证。白喉之热证有毒。寒证亦非无毒。时医一偏之见。杀人无算。论中设为问答。分条详辨。熟玩之自悟其谬。
一凡病必有寒热二种。非白喉独异也。是书以寒热二字为纲领。而其中又分出轻重虚实。毫无一偏之弊。
其方又无不从亲验而来。故言之最质最切。
一寒热之分。必先证书。证既认清。复参之以脉。自无遁情矣。盖言脉尚可含糊。而言证无可迁就也。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后。自有深义。故是书辨证最详。辨脉从略。
一是书以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分三大纲。病情万变。总不出此三者也。而三证之方。即附于后。以便寻览。
一各方皆借古人成方而加减之。无一师心者。按证寻方。皆药到病愈。切勿增损。如有兼证。则不妨变通。至寒热错杂证。尤不易治。故方论独详。
一治白喉之法。服药宜慎。吹药尤宜精。若乡村僻壤。一时水药不能骤得。全赖吹药以救其急。时医有通行吹药。遇轻证尚可。重证无不贻误者。是书吹药。亦以寒证、热证、寒热错杂分三大纲。按证用药。无不立验。
切不可一味增减。
一白喉险证坏证。牙关紧闭。痰涎上涌。有不能服药。亦无可吹药者。法宜先开关以扫其痰涎。甚则针刺各穴以出恶血。通经活络。便立时清醒。再行吹药服药即愈矣。是书开关敷贴针刺方法。备极精详。但当根据法行之。
一是书虽专为白喉立法。然一切喉风、单双乳蛾、重舌等证。总不外表、里、寒、热、虚、实六字。医者临证果能通权达变。彼此类推。无不可治之喉疾矣。
一是书和盘托出。不隐秘一方。不杜撰一法。医者得之。可以立开其沉痼。病者玩之。亦不终误于庸医。救人之功。余不敢分。害人之罪。余当独认。
白喉证古书未载。而时医专目为疫证。谬矣。凡治病必先寻经络。次察寒热。次审虚实。三者既明。虽杂证百出。可一以贯之。如白喉证亦寒暑之不时。气血之不调所致。非六经之外别有一病也。焉有不审寒热虚实。而概指为疫者乎。经云。赤属热。白属寒。如所言则白喉只有寒而无热。其曰热者。亦从证而别之耳。
若概指为疫。则只有热而无寒矣。于理安在。此其弊皆由不辨证不辨脉徒听时医之说。以人之性命。委诸无形之斧斤。予甚惜之。诵读之暇。因将白喉证治法。条分缕晰。以寒热二字为纲领。而寒热之中又分轻重虚实。庶用药无毫厘千里之谬。书既成。或有疑之者。曰既非疫。焉有传染。曰气之相感。理之常然。如伤风疮毒之类。防身者每不与共寝食。若以传染为疫。则伤风疮毒。不亦可云疫乎。曰有传染不传染何也。曰物必先朽也。而后虫生。其传染者。必其人内有寒热。始触而发也。故有同一室而传与不传各异。传者之寒与热亦各异。曰其色白。何也。曰白属肺。
凡风寒热之中人。未有不由肺入而伤气者。喉为气之门户故宜宣发。而时医忌表药。谬矣。曰寒热之为病甚多。而独发于喉何也。
曰十二经惟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皆内循于喉。尽得而病之也。盖阳明为水谷之海。而胃气直透咽喉。故喉疾惟阳明之火最盛。少阳厥阴。为木火之藏。亦多热证。少阴之脉。络于舌本。凡阴火冲逆。多生喉疾。但其中有虚有实。不得概从火断。而少阴尤不可概从火断。如酒色过度。真阴中之阴亏损。火无所养。非补水以配火不可。易所谓水火既济者是也。真阴中之阳亏损。火无所归。非补火以引火不可。易所谓火就燥者是也。
此褚氏遗书所以有上病疗下之说也。曰何死之速也。白喉急证。非死证也。治之不善。则死矣。如热证投以热药。寒证投以寒药。或表证而攻下。或虚证而表散。如人之无辜受戮。虽欲不死。焉得而不死。且每闻白喉之死。
死于热证者少。死于寒证者多。大抵人知有热证。而不知有寒证。即知有寒证。而不知有虚寒之证。皆误于疫之一字也。然则予之辨之也。其容已乎。但见浅学寡。不无疏漏。尚冀高明之士。匡予不逮。则幸甚。
一白点在外关者。(小舌旁边。)多属热。在内关者。(小舌内。)多属寒。
一热证必肿。寒证不肿。喉内反大而空。(亦有虚肿者。其形必润。)一热证必痛。痛无止息。(略痛者轻。痛甚者重。)寒证不甚痛。或时痛时止。
一热证喝水不甚痛。吃饭则痛。寒证喝水痛。吃饭不甚痛。
一热证必渴。喜喝水。(喜温者轻。喜冷者重。少喝者轻。多喝者重。)寒证不渴。虽渴不多喝水。(喜温者轻。喜极热者重。)一热证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肿痛。一由不知味。)寒证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虚。一由脾绝。
一由过服寒剂。)一热证有风涎。(涎少者轻。涎多者重。宜解表。从凉散。)寒证则断无风涎。(若风寒相兼。亦有风涎。
宜解表。从温散。)一热证白点必干涩。或一边一点。或一边数点。大小不一。寒证白点必明润或成点。或成块。甚者满喉俱白。状如凝膏。或如霜雪。
一热证白点外皆深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寒证白点外皆淡红色。或红丝。(红丝者轻。)一热证舌苔。或黄或黑。宜察其润燥。燥者是实热。宜下之。润者是假热。宜清之。寒证舌苔必白。或间有黑黄色。(水极似火之象。)亦宜察其润燥。燥者寒轻。宜微温。润者寒重宜大温。(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润燥。但有火烁肺而鼻燥者。有肺气绝而鼻燥者。有肺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气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气绝而唇燥者。有伤食而唇燥者。俱宜详察。眼目但察其畏风与否。畏火与否而已。)一热证小便必赤。赤而热。且短数者。是实热。宜导之。赤而不热。且长而多者。是假热。
宜清之。若清长。则的是寒证矣。
一热证大便必燥。燥而腹中坚满。欲解不能。或解如羊矢者。为实热。宜下之。燥而不结。或先结后溏。或旬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为虚热。宜清之。若大便纯溏。则的系是寒证。宜温之。至滑泄不守。宜温而补之。即兼有热证亦不可妄议攻下。
一辨证宜相天时。度地势。审人事。大约夏秋多热。春冬多寒。住平阳之地者多热。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体强者多热。体弱者多寒。好酒者多热。好色者多寒。少壮者多热。年老者多寒。虽不尽然。此其大较也。
一白喉无论寒热证。如汗出似油者。不治。失音动痰气喘者。不治。目光直视者。不治。用针无血者。不治。吹药无涎者。不治。吹药即刻痛止白落。过日复患者。不治。满喉白满喉肿者。惟热证不治。医者如遇此等证候。切勿轻与用药。
热证脉主数。浮细而数为风热。其热轻。宜散之。(如升阳散火汤之类。)浮洪而数。按指有力。或沉而牢实为实火。其热重。宜下之。(如清咽利膈汤之类。)不拘浮数沉数。但按指无力。乃是假热。宜散而兼清。(如甘桔汤之类)寒证脉主紧。浮细而紧。为风寒。其寒轻。宜表散。(如荆防败毒散之类。)沉细而弦紧。其寒重。宜温散。(如参桂饮之类)若重按不见。为虚寒。宜温补。(如理中汤之类。)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