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频道 > 育儿 > 婴儿发育 > 正文

遵循生命节律,和小孩儿一起成长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7/16
导读:养育儿童不可以拔苗助长,一切应遵循儿童生长规律。现在有些家长要么急于让小孩儿走路,而忽略了爬行对孩子的好处;要么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等。这些都是愚蠢的行为,一定要谨慎老话说:有苗不愁长。我们千万不要拔苗助 ...

养育儿童不可以拔苗助长,一切应遵循儿童生长规律。现在有些家长要么急于让小孩儿走路,而忽略了爬行对孩子的好处;要么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等。这些都是愚蠢的行为,一定要谨慎老话说:有苗不愁长。我们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对于婴幼儿的生命节律,古人说:“小儿满月内不见生人及非常之物,因为目瞳子未成。百日任脉生,能反复。半岁尻骨成,学坐。二百天外掌骨成,教儿匍匐。三百天,髌骨成,教儿立。周岁,膝骨成,教儿步行。一二岁时,憨嘻跳跃是其本性,拘坐则伤脊骨,尤损天柱。如若蒙师,五体皆病。”下面我们具体讲解。


○满月前不见生人


民俗里将婴儿出生足一个月称为“满月”。关于满月,民间有很多讲究。一般家里都会摆满月酒,以庆祝添丁之喜,并祈盼孩子健康长寿。


古人对满月还有一个说法,即小孩儿满月后才能出来见人,在月子里时不要见生人和非常之物。因为不足一个月时,小孩子“目瞳子未成”,肺孔还没发育好,加上“囟门”未合,魂未定,如果让他看到不熟悉的东西,容易受惊吓。民间还认为小孩子的眼睛特别干净,任何一点污秽的东西,小孩子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这样的习俗,老人与小孩儿第—次见面时,一定要给小孩儿钱,这有点像“封口费”。什么意思呢?民俗学里有个老理,如果小孩儿一看见某个人就哭,说明这个人的寿命不长;而老人对寿命最敏感,因此老人最担心小孩儿见他面时哭,所以老人给小孩儿钱,是为了求长寿,就好比告诉小孩儿说:“我给你钱啊,这个秘密你先藏着别说出来啊!”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春节时老人给小孩儿的压岁钱,虽然美其名曰是小孩儿压岁,但其实压的是老人自己的岁。这其间寄托着一个很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老人希望自己更加长寿,可以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一百天时能翻身


孩子生下来一百天时,古人要举行一个庆祝仪式,为孩子的健康长寿祈福。比如喝百日酒、拍百日照、赏日等。现在我国有些地区仍然很讲究过百日,虽然可能庆贺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个习俗已然成为一种传统文化,至今长盛不衰。


古代在孩子过百日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给孩子取名。《礼记》中对此有形象的描述:三月之末,择日剪发,男角女羁’妻以子见父,父执子之右手,咳(通孩)而名之。意思是,孩子生下来百天后,要给他选个日子剪发。剪发时,如果是男孩儿,将头两侧的头发留下,束成两个犄角;如果是女孩儿,将剪后所余之发与头顶的十字形发缝相重合,在头顶扎一个犄角。然后母亲抱着孩子来见父亲,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乐呵呵地给孩子取个名。孩子的名取定以后,母亲会把孩子抱回内室,将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


为什么不是一出生就取名呢?这是因为古代生存条件恶劣,养育孩子艰难,小孩子生下百天才代表他真正存活下来了。


古代取名比较随性,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起,求异不求同。比如中国历史上的郑庄公叫寤生,“寤”就是难产之意。郑庄公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在床上翻滚呼喊了两三天,郑庄公才伸出一条腿来,于是得名寤生;晋成公名黑臀,因为他的臀部有块黑色胎记。


从婴儿的生命节律来讲,百日的意义也很重大。所谓“百日任脉生,能反复”。意思是百日之时,小孩子的任脉已经长得很好,后天的血开始足起来,孩子俯卧时可以抬头了,虽然胳膊抬不起来,但是脖子能动了,而且能在床上滚动。古代经典育儿理论中有句俗语,叫“三翻六坐”。其中“三翻”就是指的这一点,即三个月时孩子会翻身了。这时,父母要小心看护,别让孩子自己翻滚掉下床。


这里的三个月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段,假如冬天孩子衣服穿得厚,有可能到了四个月时孩子才会翻身。如果四个月后孩子还不能翻身,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可能有问题,甚至有可能是脑瘫:我接触过一些痴傻儿童,有老师告诉我,这种孩子有可能在襁褓期间被保姆摔过,造成头部瘀血,长大后要么癫痫,要么痴傻如果保姆不说出来,孩子太小又不能言语,父母就无从知晓。所以父母选择保姆时尤其要仔细,家政技能是其次,人品最重要。


○六个月时能独坐


明代医家徐春甫在《胎气禀受不同论》里说: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意思是,孩子出生六个月后,臀部的尾骨长结实了,可以让他学坐。俗语里“三翻六坐”中的“六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宝宝六个月时能达到“靠坐”的状态,比如可以倚靠沙发而坐,或由大人抱坐在腿上等,而且坐时有身体前倾的趋势,发育好的宝宝甚至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八个月时宝宝就能坐稳了。


○七个月时可学爬


200天后是什么状况呢?古书上说:“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意思是七个月时,孩子的外掌骨已经长成,此时可以爬了。


此时,父母可以多训练孩子爬行。爬对所有的小孩儿都至关重要。通过爬行,孩子不仅可以练习手部和膝部的支撑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协调能力,从而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有的父母信奉西方的育儿理论,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行动能力,只是潜能没激发出来,于是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天天提溜着,开始锻炼他们的行走能力。殊不知,这正应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一“还没学爬,就想学走”。学爬比学走更重要,家长别急于让孩子走路,何况孩子会爬也要等到200天后呢。所以,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内在的生命节律,如果无视客观规律,一味地拔苗助长,对孩子的身体反而有害。


○周岁时可学走路


小孩儿一周岁时,古人的说法是:“三百六十日为一期,膝骨成,乃能移步。”意思是小孩儿的膝盖骨到这时才成熟,家长可以教小孩儿站立行走。


教孩子学走路,有一个必经的过程。刚开始时,可以双手扶着孩子两腋,让孩子尝试着适应站立的状态,毕竟自出生以来,孩子习惯了被父母抱着,忽然一下站立起来,他们也会感觉恐惧当孩子胆量渐渐大一点时,家长可以扶着他们慢慢走,小碎步部可以同时,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像家中的沙发边床边,孩子都可以扶着练习,家长在旁边注意保护就没问题。再者,父母不要太急于求成,迟点走路也不要紧,心态上放轻松就好好。


○两岁以前不读书


小孩儿一两岁时,古人讲了这样一段话,“憨嘻跳跃是其本性,拘坐则伤脊骨,尤损天柱。如若蒙师,五体皆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分两层来理解。


首先我们看看此时小孩儿的生命特性。小孩儿纯阳好动,一时不得歇息,所以“憨嗜跳跃是其本性”,同时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小孩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性情,他们走起路来都是蹦蹦跳跳的。我将这种颠着走的样式叫作“儿童式走路”,可别小瞧了这种走路方式,只有阳气足才会生机勃勃,我们成人很少能这样走路,这就是儿童的本性所谓“小孩儿不蹦跳,必定有病闹”,如果哪天父母发现小孩儿不爱活动、精神萎靡,那孩子极有可能是病了,应该引起注意


“拘坐则伤脊骨,尤损天柱”,这时,如果把孩子拘束住,天天强迫他乖乖地坐着,就是损天性,而且会伤到脊骨,伤脊骨就是伤阳气,严重的话,小孩儿的整个督脉都会受到损害,包括脑部的骨头。


此外,小孩儿一两岁时不宜读书学习,古人说:“如若蒙师,&体皆病”意思是这时如果给孩子找个老师,教他识字读书,小孩儿全身都会得病。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我们在上文讲过,此时的孩?“憨嘻跳跃”就够了,如果将孩子拘束住,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二是思伤脾,婴幼儿脾胃本就脆弱,此时再强迫孩子读书学习,思虑过甚的话,孩子会得脾胃病。当然有的人先天就有读书的根性,两岁时就十分有定性,耐受力特别强,那也未尝不可。


一般情况卜,小孩儿一两岁时,他的任务就是玩,痛痛快快地玩,不可以让他过早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孩儿的玩就是学。所谓学习,就是既能获取到某种知识,同时又能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小孩儿玩的时候,其实是在模仿大人的生命,在模仿的过程中,他会逐步茯得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小孩儿玩耍时状态非常好。他们心无旁骛,非常的执着,非常的认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因此,玩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能在快乐中学习才是真学习。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连玩都没学会,那么这个人的-生就缺失了很多的情趣。古人有一个观点很有趣,要判断小孩儿的品行,主要看他小时候玩些什么内容就可以了,比如孔子小时候玩的是俎豆祭祀之礼,这就是孔子的根性啊!


对婴幼儿的教育,我主张“放养”而不是“圈养”。小孩儿一两岁时,玩耍嬉闹是孩子的本性,孩子就应该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成长这恰好与传统文化中“守时守位”的理念相吻合,即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的时候就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焦虑于孩子的早教,总怕孩子学晚丫、但怎么不想想自己是几岁开始记事的?自己是多大开悟的?自己的成功是否都与学习有关?……再说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啊,着什么急呢,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事,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理解能力,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悟性,又有多少天才是急出来的呢?!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