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季节养生 > 正文

夏季养脾该注意哪些事儿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12/15
导读: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季炎热又多雨,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症状表现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



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季炎热又多雨,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症状表现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长夏时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应时应季变化,以预防疾病发生。

长夏最容易产生胃肠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使其升清降浊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饮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夏天()补心,长夏()补脾”之说。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大鱼大肉等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吃海鲜和烧烤时,也要注意新鲜。

人们在夏天的时候往往喜欢吃冷饮,生冷食物容易伤脾,造成脾湿健运,不思饮食和乏力等,所以夏天不要吃太多的冷饮。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