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荞麦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2/7
导读:夏季或秋季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晒干去皮壳备用。选材以颗粒饱满、完整,呈三角状,褐色,散发清淡气息者为佳。


【异名】

花麦(《宝庆本草折衷》),乌麦(《日用本草》),花荞、甜荞(《本草纲目》)。

【基原】

为蓼科荞麦属植物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的种仁。

【性状】

荞麦为三棱型,少有二或多棱不规则形。形状有三角形、长卵圆形等,先端渐尖,基部有五裂宿存花被。棱间纵沟有或无,果皮光滑或粗糙。

【采收加工或制法】

夏季或秋季霜降前后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晒干去皮壳备用。选材以颗粒饱满、完整,呈三角状,褐色,散发清淡气息者为佳。

【性味】味甘、微酸,性微寒。

1.《千金要方·食治篇》:“味酸,微寒。无毒。”

2.《饮膳正要》:“味甘,平、寒,无毒。”

3.《本草备要》:“甘,寒。”

4.《随息居饮食谱》:“甘,温。性有微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1.《得配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2.《本草求真》:“专入肠、胃。

【功用】

健脾益气,消积宽肠,解毒敛搭。适宜于食积,泄泻,痢疾,绞肠痧,自汗,盗汗,白独,带下,疱疹,丹毒,痈疽,瘰疬,烫火伤者食用。

1.《食疗本草》:“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2.《宝庆本草折衷》:“疗疮疹,病重,肌体溃腐,脓血秽腥。”

3.《日用本草》:“治小儿火丹赤肿。”

4.《本草纲目》:“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5.《本草备要》:“解酒积。”

6.《食鉴本草》:“治肠胃沉积,泄痢带浊;敷痘疮溃烂,汤火灼伤。”

7.《医林纂要》:“去肠胃积秽,解热毒。”

【服食方法】

可煮粥。荞麦面可为制作各种面食的原料,如冷面、蒸饺、包子等,也可作为茶饮。

【服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宜食;脾胃虚寒者、消化不良者慎食。

1.《饮膳正要》:“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

2.《日用本草》:“久食发病,或成风癞。”

3.《饮食须知》:“勿同雉肉、黄鱼食。与诸矾相反,

近服蜡矾等丸药者,忌之。误食,令腹痛致死。”

4.《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

【食疗方】

1.治噤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

(《本草纲目》引《坦仙皆效方》)

2.治小肠疝气荞麦仁(炒、去尖)、胡芦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盐、酒下五十丸。两月大便出白脓,去根。(《本草纲目》引《孙天任集效方》)

3.治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济生丹:荞麦炒焦为末,鸡子内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本草纲目》)

4.《治蛇盘瘰疬,围接项上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本糊目》)

5.治小儿丹毒热疮荞麦面醋调涂。(《随息居饮食谱》)

6.治痢疾炒熟荞麦二钱,砂糖汤调下。(《随息居饮食谱》)

【储藏】放于有盖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食论】

荞麦为健脾益气、消食化积之良药,泄泻、痢疾患者食之有益。若遇水、火烫伤,荞麦炒黄,用水调匀,敷于患处,见效较好。据研究,荞麦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丰富,补益之性强,素体虚弱者、老人、小儿尤宜食用。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荞麦
上一篇:梗米下一篇:燕麦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