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大黄牡丹汤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7/1
导读:【种类】寒下剂。【来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2克,桃仁9克,牡丹皮3克,芒硝9克,冬瓜子30克。【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

【种类】寒下剂。


【来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克,桃仁9克,牡丹皮3克,芒硝9克,冬瓜子30克。


【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解】肠痈初起,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所致。湿热邪毒内结肠腑,血气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时时发热,自汗出而恶寒,系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所致。六腑以通为用,故当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桃仁性善破血,与大黄配伍,破瘀泻热,共为君药;牡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泻下,共为臣药;冬瓜子仁清肠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散结,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泻热破瘀,又可散结消肿,使肠中湿热血瘀之邪,得以驱除,肠痈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肠痈初起的常用方剂。临床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腻为应用要点。


(2)加减化裁:若热毒重者,可加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血瘀较重者,可加乳香、没药、赤芍;如大便似利不爽,舌质红,脉细数,为阴伤之象,宜去芒硝以减缓泻下之力,并加玄参、生地黄等养阴清热。


(3)注意事项:原书谓:“脉洪数,脓已成,不可下也。”但方后又有“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之说。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肠痈早期脓未成者,确有消痈散结之功;脓已成者,亦可加减运用。但无论脓未成或脓已成未溃,均应以实证、热证为诊断依据。对于重型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以及老人、孕妇、体质过于虚弱等,均应禁用或慎用。


(4)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急性阑尾炎属实热血瘀者,疗效最佳,也可用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等属血分瘀热者。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尝,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薏苡仁36克,附子8克,败酱草15克。水煎服。功用:排脓消肿。主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脉数。

本方与大黄牡丹汤均治肠痈,但本方专于排脓消中,宜用于肠痈脓已成者;而大黄牡丹汤长于泻热破瘀,以肠痈脓未成者更为相宜。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大黄牡丹汤
上一篇:大黄附子汤下一篇:大承气汤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