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脏腑养生 > 正文

肝内胆汁淤积食疗与用药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11/21
导读:医认为,肝内胆汁淤积是由于肝内原因导致胆流障碍,胆汁不能正常地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反流入血液,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因包括肝炎、妊娠、药物、饮酒史、胆系或胰腺的手术史、细菌感染、伴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静脉高营养输注等。…


一、西医识肝内胆汁淤积

西医认为,肝内胆汁淤积是由于肝内原因导致胆流障碍,胆汁不能正常地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反流入血液,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病因包括肝炎、妊娠、药物、饮酒史、胆系或胰腺的手术史、细菌感染、伴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静脉高营养输注等。

该病多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因基础疾病不同,故差异较大。患者可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脂肪吸收不良的相关症状(如脂肪泻、黄色瘤)、肝性骨营养不良及酮代谢异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除血清胆红素异常外,可出现多种酶升高,如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核苷酸酶(5-NT)等,但仅说明胆汁淤积的存在及其程度,并无病因诊断意义。进一步检查包括:①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肝外胆管梗阻的存在,是首选的诊断方法。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管成像术(MRCP)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胰胆管结构,适用于肝外梗阻者的确诊。③经皮肝穿刺活检。可以评价小叶间胆管的情况,在排除肝外胆管梗阻后,经检查确认有肝内胆汁淤积存在时可予考虑,但仍有病因诊断不明的可能。

就防治肝内胆汁淤积而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淤胆病因。提倡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鼓励食用五谷杂粮、新鲜蔬菜瓜果制作的饭菜。同时给予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保甲]、苯丙醇(利胆醇)[保乙]、复方阿嗪米特[保乙]、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等利胆退黄治疗(见后述)

二、中医识肝内胆汗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旧称淤胆型肝炎)是急慢性病毒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等的病程或病情进展之一,黄疸持续3周以上乃至数月或经年不退,轻型病例除黄疸外,自觉症状一般较少,重者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其预后差别很大。

1.病因病机

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黄疸多迁延难消,有“黄疸日久,变为黑疸”之说,故属“淤()黄”、“黄疸”的范畴。其始发病因基本与急、慢性肝炎相同,也是由湿热或湿热疫毒引起,只是其毒热多较深、较重,弥漫周身,淤滞血分;由于邪滞血分,引起血热相结,进而瘀血阻络,故黄疸色深而晦暗;或瘀热胶结发黄。尚因湿浊为患,湿浊其性阴寒,受毒热熬煎,成为痰浊,复与毒热瘀血凝结,胶固难化,以致黄疸久久不退;久治不退者,应加化痰理气之品,或燥湿化痰,或行气化痰。若湿浊盛于毒热,阳气受损日甚一日,阴寒之气日重,则可向阴黄化转。

2.辨证论治

患者黄疸多在3周至1个月以上。患者身痒,乃痰浊及瘀血结合阻于脉络、经气不舒所致。舌苔多黄而垢腻,提示湿浊盛;舌质多淡而晦暗,为阳气被遏之象;舌下脉可见青紫迂曲怒张,为瘀血凝滞之征。脉弦缓或沉迟,弦主肝病,缓系阳气受湿浊困阻不得伸张所致。本症不可仅据黄疸鲜明或晦暗而定阳黄或阴黄。因瘀血阻络,痰浊凝滞,为时日久,难免呈晦暗之色,故诊断阳黄尚须参照是否显现阴证证候,如口不渴、神疲困乏、舌质淡、脉虚无力等。本症由痰湿毒热瘀血胶凝脉络、弥漫周身而成。临床利胆治疗可使黄疸渐消,胆红素可恢复正常水平,但眼白及皮肤黄染仍可稽留一段时间;有些患者面部尤其是眼睑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出现黄斑,属痰浊凝滞之征(须与老年斑鉴别),后述的蜂蜜、蜂王浆制品食疗方剂颇有良效。

3.治疗原则

(1) 凉血活血解毒  针对毒热瘀滞的病机,需清热解毒(抗病毒)、活血化瘀;热在血分需要凉血以清热,故凉血、活血、解毒成为本症的第一要法。退黄去瘀可从治血入手,选用茵陈、赤芍等为组方要药。

(2) 祛湿化痰  针对湿浊痰凝的病机,需祛湿化痰,可用《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加青黛,或用其他祛湿、化痰、解毒的方剂治疗。

(3) 温运阳气  有时阴寒胶凝太甚、阳气衰微,则需配用温运阳气之品,如制附片、桂枝、干姜等,或用黄芪助气宣卫,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用方剂和中成药见后述“常用方剂”及“药膳调养”。

三、临床表现

(1) 多发病于3565岁,女多于男。起病隐袭,早期症状较轻微。患者多有肝炎、妊娠、饮()酒史、胆系或胰腺的手术史、细菌(病毒)感染史;伴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自身疫性疾病(合并艾滋病病毒感等)和静脉高营养输注等。

(2)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和体重多无明显下降。约10%的患者可无症状。本病进程缓慢,已观察到胆汁淤积所致肝硬化者存活50岁以上病例。部分患者在早期稍后出现乏力、皮肤瘙痒、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表现,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皮肤色素沉着、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脂肪吸收不良的相关症状(脂肪泻、黄色瘤)以及脑积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性骨营养不良及酮代谢异常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见“西医识肝内胆汁淤积”。

(4) 中医临床常见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胁痛,属肝郁气滞、肝气郁结,症见獭膈痞满、两胁胀痛或窜痛、口干口苦、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濡数;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可有急躁易怒、头晕耳鸣、疲乏无力。

四、肝肉胆汁渗淤积常用西药

临床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用西药、多选用利胆药并配合基础疾病治疗,举例如下。

(1)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也用于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初始治疗:肌内或静脉注射,每天5001000毫克,共2周。维持治疗:口服,每天5001000毫克。由于本品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部分患者在服药后有烧心和上腹痛;偶见昼夜节律紊乱,睡前服用催眠药可减轻此症状。血氨增高的肝硬化前及肝硬化病人、孕妇必须在医师监督下用本品,并注意监测血氨水平。

(2)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保乙]、复方二羟基二丁醚胶囊(保胆健素,Dyskinebyl参阅“酒精性肝病食疗与用药”)、环烃氧醛酸(利胆通)、熊去氧胆酸[保甲]、复方阿嗪米特[保乙]、曲匹布通(舒胆通)[保乙] 缓解肝内胆汁淤积的效果相对良好,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或临床药师监督和指导下用药。

(3) 其他托尼萘酸(肝胆能,加诺)

促胆汁分泌和护肝作用显著。用于肝炎、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汁性胆绞痛、肝汁淤滞及黄疸等,宜在饭前30分钟服12片,每日3次。但严重肝功能不良、胆管阻塞、胆囊气肿及肝昏迷者禁用;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五、肝内胆汁瘀积常用方剂

1.肝内胆汁淤积方剂

(1) 复方茵陈赤芍汤(基本处方)1  其药物组成为:茵陈30克,赤芍30克,蒲公英30克,大黄10克,牡丹皮12克,郁金15克,车前子15克,车前草15克,小蓟1530克,白茅根30克,枳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宜煎3次,每次煎沸半小时,合并煎液,分3次空腹温饮。可用至黄疸消退、胆红素接近或恢复至正常范围时减量,逐渐停药。或遵医嘱对症加减。

(2)复方茵陈赤芍汤2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瓜蒌15克,黄连10克,半夏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胸膈满闷、按之不舒者。

(3)复方茵陈赤芍汤3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蔻仁、草果仁、藿香等各5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腹胀、苔厚腻、湿浊重者。

(4) 复方茵陈赤芍汤4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炒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心烦欲呕者。

(5) 复方茵陈赤芍汤5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黛矾散(硝石12克、矾石10克、青黛30克,共研细末)。每日1剂。基本处方每日煎3次,每次煎沸半小时,合并煎液,分3次温热送服黛矾散(每日3次,每次送服2)

(6) 复方茵陈赤芍汤6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制附片515克。用纱布将制附片包好,水煎3次,每次煎沸半小时,合并煎液,分3次温饮,可食纱布中的制附片。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黄疸色晦暗、脉缓而弱或舌质淡暗者。

(7) 复方茵陈赤芍汤7  其药物组成为去掉基本处方中的大黄,加炒白术15克,干姜6克。如疗效不理想,改用党参(或太子参)、炒山药、白扁豆各5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大便稀或泄泻者。

(8) 复方茵陈赤芍汤8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高热患者可再加大青叶、秦艽。水煎服,并给予羚羊角粉1克冲服。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发热者。

(9) 复方茵陈赤芍汤9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柴胡、黄芩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胆汁淤积伴寒热往来、咽干、胸胁苦满者。

(10) 复方茵陈赤芍汤10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桃仁10克、凌霄花10克;或蝉蜕、地肤子、荆芥穗、防风、蛇床子等各5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身痒甚者。

(11) 复方茵陈赤芍汤11  其药物组成为基本处方加北黄芪1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身黄日久、神疲乏力者。

(12) 复方赤芍生地葛丹汤  其药物组成为赤芍6080克,生地黄15克,葛根30克,牡丹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毒热瘀滞的肝内胆汁淤积。若皮肤瘙痒重者,加防风、地肤予、白鲜皮各515克。若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30克;若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元明粉4克。均水煎服,每日1剂。汪承柏用此法治疗毒热瘀滞的195例重型淤胆型肝炎,治愈185例。

(13) 加味膈下逐瘀汤  其药物组成为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牡丹皮、乌药、延胡索、香附、甘草、红花、枳壳、栀子、败酱草、黄芩、黄柏等各515克,茵陈30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伴顽固性黄疸且湿热证明显者。当黄疸消退后应减少茵陈用量。虚象显露时去桃仁、大黄、败酱草,酌加黄芪、白术、茯苓等。

(14) 复方茵陈茯苓汤  其药物组成为:茵陈2060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泻515克,苍术、白术各10克,炮附子(制附片)10克,厚朴1015克。水煎服,每日l剂。适用于肝内胆汁淤积属寒湿困脾的阴黄证者。

2.肝内胆汁淤积中西医新方

其中药物组成为当归30克,赤芍30克,生大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西药酚妥拉明1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按每分钟30滴静脉给药,每天2次,连用1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到正常范围(如无效则停药)

六、肝内胆汁淤积常用中成药

(1) 益肝健脾,补虚扶正  香菇多糖片(注射液)[保乙]

(2) 清利肝胆  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保甲]、复方胆通胶囊[保乙]

(3) 疏肝解郁  丹栀逍遥丸[保甲]、逍遥丸[保甲]、柴胡舒肝丸[保乙]、加味逍遥胶囊()[保乙]等。

(4) 疏肝和胃 加味左金丸[保乙]

(5)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  护肝片[保乙]

(6) 清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丸(颗粒、胶囊、片)[保甲],八宝丹(八宝丹胶囊)[保乙]、参芪肝康胶囊[保乙]、熊胆舒肝利胆胶囊[保乙]等。

以上中成药均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