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二陈汤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7/20
导读:【种类】燥湿化痰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5克。【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个,水煎服。【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不欲饮食,或头眩心悸…

【种类】燥湿化痰剂。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5克。


【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1个,水煎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不欲饮食,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湿痰滑而易出,多生于脾”,若脾失健运,一则水湿不得运化,湿邪凝聚,郁积成痰;二则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停聚为湿,也可凝结成痰。因“脾为生痰之源”,而“肺为贮痰之器”,故湿痰犯肺,则咳嗽痰多易咳;痰阻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湿痰凝聚,脾气被困,则肢体困倦;浊阴上逆,清阳不升,则眩晕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既能燥湿化痰止咳,又可降逆和胃止呕,为君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气化则痰亦化,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乌梅与半夏相伍,收敛肺气,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可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入药为佳,故名“二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痰的主方。临床以痰多色白易咳出,胸膈痞闷,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应用要点。


(2)加减化裁:若咳嗽痰多而兼有恶风发热者,可加苏叶、前胡、荆芥;若肺热而痰黄黏稠者,可加胆星、瓜萎;若肺寒而痰白清稀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若风痰上扰而头晕目眩者,可加天麻、僵蚕以熄风化痰;若脾虚食少便溏者,可加白术、泽泻;若气滞而胸满较甚者,可加桔梗、枳壳。


(3)注意事项:本方性偏温燥,如系燥痰或纯属阴虚燥咳,则非本方所宜。


(4)现代应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耳源性眩晕等属湿痰为患者,可用本方化裁治疗。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附方】


(1)温胆汤(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3克,茯苓5克,陈皮9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


(2)导痰汤(南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半夏6克,南星3克,枳实3克,茯苓3克,橘红3克,甘草2克,生姜3克。水煎服。功用: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以及肝风夹痰,呕不能食,头痛眩晕,甚或痰厥昏仆。


(3)理中化痰丸(明,王纶,《明医杂著》):人参6克,白术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茯苓9克,半夏9克。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克,温开水送下,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用量酌定。功用:益气健脾,温中化痰。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舌苔白滑,脉沉弦。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衍化而成,均有化痰作用。二陈汤是燥湿化痰的基础方,除主治湿痰外,尚可加减用于其他各种痰证;温胆汤功具理气化痰,且能清胆和胃,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或惊悸、癫痫等证;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加南星、枳实,南星伍半夏燥湿化痰之力强,枳实配橘红行气之力增,故祛痰行气之功强于二陈汤,适用于痰厥及顽痰所致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之证;理中化痰丸系二陈汤与理中汤之合方,温中补虚之力较强,适用于中焦虚寒,痰浊内停之咳唾痰涎,呕吐食少等。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二陈汤
上一篇:清气化痰丸下一篇:什么是祛痰剂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